1988:北京的“选美”风云

时间:2022-05-01 10:32:39

1988年4月9日,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尚未闭幕,中国新闻社自北京发出一则爆炸性新闻:北京首次举行“选美活动”!短短两个月间,选美风潮席卷全国,一波三折。

三个文青神聊出来的“选美”

1988年,春节刚过,在中国作家协会工作的蒋和欣来到位于北京崇文区西河沿的“部长楼”串门。蒋和欣的好友赵耀和张安东的家就在这里。赵耀是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作家赵寻的儿子,张安东的父亲张光年是中国作协副主席。

在张安东家,三个30多岁的青年长吁短叹,深感事业尚未有大的起色,总想办点“大事”。赵耀忽然提议,要不咱们办个选美比赛吧。为这个念头所兴奋,三个人在张安东家里聊了一夜。赵耀说,直接称呼“选美”不好,有些敏感,社会主义应该有社会主义特色,还是叫“青春风采大赛”比较好。赵耀和张安东提出,三围比例与臂展长度应是选拔标准之一,脖颈的长度也应该作为选拔标准。

赵耀当时在艺术学院当油画老师,同时在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读研究生。张安东是个另类的文学青年。

第二天一大早,赵耀就把想组织选美的想法告诉了父亲赵寻,赵寻觉得不错。赵耀找到《当代电视》编辑部主任朱汉生,希望他们出面主办。经朱汉生提议,赵耀去拜访了《当代电视》的主办单位――隶属于中国文联的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协会书记徐宏、杜高等都表示了支持。

1988年3月,“首届北京女子青春风采大奖赛”组委会成立,朱汉生担任负责人,赵耀、张安东等为组委会成员。崇文区文化馆为协办单位,负责比赛场地。赵耀、张安东和蒋和欣在比赛期间被给予《当代电视》杂志记者的身份。启动资金由三名策划者自筹。比赛报名简章规定参赛者为17~27周岁、在北京市居住的女青年,报名时间为1988年4月8日、10日、12日和15日。比赛分初赛、复赛、半决赛和决赛,分设“青春活力”、“聪慧灵秀”、“文雅端庄”、“娇美丽质”4项大奖,其中最优者为“1988年北京之花”。

中新社发出爆炸性新闻

组委会经费缺乏,无法刊登广告,张安东于是骑上自己的二手越野摩托,天天带着蒋和欣到北京各大高校的广告栏去张贴报名简章。“在北大贴简章时,几个学生过来观看,当场就评论:‘这不就是选美吗?’”

有时,张安东骑摩托外出看到漂亮女孩,如果旁边有家人或朋友陪伴,就过去主动邀请对方参赛。

4月8日是报名的第一天,来了50多人。

中国新闻社记者曾利明率先向海外发出了报道《北京首次举行“选美活动”》,紧接着又发出了题为《北京选美报名第一天》的报道:“8日晚上,两位女军人捷足先登,从容走进体检室,测量身高、体重、腿长及三围。现场有些条件很好的女孩只作壁上观,北京时装队的卢娜莎就是其中一个,她说她先看看情况,反正报名截止日期是15号,最后一天报名也不迟。”

19岁的北京女孩魏雪是无意间报的名。她家解放前是商人家庭,家境比较优越,高中刚毕业的她正在家准备出国留学。当天她经过崇文区文化馆,看到报名简章,就进去报了名。后来成为电影演员的潘婕也报了名。21岁的她当时在一家幼儿园当老师,业余时间在纺织部下属的一个女子时装模特队担任队员。她的好朋友杨秋怡是北京电影学院录音系的学生,看到比赛消息后,急切地要来参赛。最终,除了一些一看形象就不行没有被允许报名的,报名参赛选手共842人。

“比赛和体检非常相像”

那次大赛留给潘婕的最深印象,就是比赛和体检非常相像。她去的那天,报名的选手很多。大约100人,挤在一个大屋子里,排成几个长队。评委这摊儿负责查视力,那摊儿负责量身高、三围,另一摊儿负责才艺表演……

潘婕是穿着一件带有大垫肩的粉色风衣去的。幼教毕业的她想表演钢琴演奏,但是现场没有钢琴,她就走了几步模特步,跳了段舞,就算是特长展示了。

5月初,初赛选出的300名选手参加了复赛。潘捷顺利进入了复赛,但因为去南方参加模特比赛,没能参加复赛,不过,组委会同意形象和表现都很抢眼的她直接进入下一轮。

魏雪也进入了复赛。她对进入前50名很有信心,因为她有两个绝活,一个是英语演讲,另一个是民族舞。她的参赛服装是姨妈从国外给她带来的绿色紧身上衣和黑色裤子,上面缀有很多小亮片。

复赛设置了泳装比赛的环节。比赛时,10人一组,列队进场,面对评委站定,每个人依次走近评委,再走回去。不过,魏雪中学时练过多年的跳水,对穿泳装倒不是很在意。

与比赛的顺利进行相反的是,广告招揽并不成功。负责谈广告的蒋和欣和赵耀在长城饭店与香港一家皮草公司谈广告,第一次知道了“皮草”这个词。最终,只有安徽一家小礼品公司提供了两万多元的广告费和一些小纪念品。筹到的费用只够维持比赛的各项支出。当时,一般工作人员能拿到每天10元的劳务费。组委会成员不拿报酬,只管两顿盒饭。

推倒多米诺骨牌

比赛开始后,全国各地拿着介绍信要求来参观、取经、学习的人络绎不绝。

国内众多媒体开始对这次比赛进行轰炸式报道。美联社、法新社、合众社、路透社等国外媒体也纷纷报道。

4月24日,法新社驻京记者董尼德采访了北京选美比赛组委会成员之一的张炜天。张是赵耀的朋友,供职于《人民日报》新闻研究所。法新社引述他的话说:“谁也没有对这次比赛提出哪怕最轻微的批评。北京市政官员来看过这里的情况,他们发现一切都很正常。如果中国不久组织其第一届中国小姐比赛,我不会感到吃惊。中国小姐桂冠的荣获者可以参加国际选美比赛。”

意大利、菲律宾和香港的选美机构向组委会发来访问邀请。选美没有如预期那样赚到钱,但是办选美也能办出国,这意外之喜让赵耀等人兴奋无比。

北京选美如同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紧随其之后,4月14日,广州宣布举办首届广州电视广告模特大奖赛;4月27日,“上海姑娘”大赛开始报名;昆明后发先至,于4月28日抢先决出了中国内地第一个被冠以“小姐”称号的“春城小姐”;4月30日,成都市了首届“蓉城小姐”竞选大奖赛的消息;5月1日,江西省选美开始报名……

5月中旬,北京选美复赛结束,决出了前50名半决赛选手。

初赛结束后,北京电视台加入进来,成为主办方之一。时任北京电视台台长派了一位春晚总导演来和组委会协商,希望把比赛独家承揽过去。但是朱汉生与赵耀都不同意。“凭什么事情快办成了,你们把成果拿走?”最终,北京电视台虽然是名义上的主办方,但是没有参与具体工作,也未投入任何人力物力。

无疾而终

这场选美运动生不逢时。1988年3月,上海开始了放开物价管制、取消“价格双轨制”的“闯关行动”,物价迅速上涨。5月开始,全国物价犹如脱缰的野马般开始失控、飞涨。

5月上旬,上海市委正式通知,停止上海选美活动,称举办选美的条件尚不成熟。“上海姑娘”竞选办公室向1600报名参赛人员发出了暂停比赛的通知信,并退回了一元报名费。

继上海之后,各地纷纷停办选美。

5月下旬的一天,张安东接到朱汉生的电话,让他立即去开会。张安东吓坏了。赵耀的爸爸赵寻让张安东不要紧张,他陪着一起去。在的一间会议室里,张安东看到,除一位副部长,在座的还有崇文区教育局长、崇文区公安分局局长和北京电视台台长。赵寻进入会议室后先入为主地说:“年轻人嘛,热情很高,但是工作中肯定有不足的地方,现在就让张安东给你们介绍一下这次选美比赛的情况。”

张安东详细介绍完情况,又回答了一些质疑后,这位副部长作了总结。他说,年轻人热情是有的,但是考虑问题确实不周到,今后注意就好了,比赛还可以接着办。

会后,《当代电视》5月28日告诉外国记者,比赛将如期在6月5日举行,只是规模会缩小,不作电视转播。美联社、合众社均发出这条电讯。

但仅仅过了一天,消息传来,更高级别的领导发话,目前举行选美比赛的时机还不成熟。

5月29日晚,《当代电视》杂志社在文联的一间小会议室里,举办了“北京女子青春风采优秀选手茶话晚会”,邀请进入准决赛的50名佳丽参加,向她们宣布这一活动至此结束。

虽然大赛被叫停,但是这些主办者们内心却对此深怀感激。因为,正是那个开放的时代,才让他们差一点做成了这件大事。

上一篇:书在床上,我也在床上 下一篇:阿黛尔:英国“灵歌天后”横扫格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