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新课改带来的新生与困惑

时间:2022-05-01 09:55:39

化学新课改带来的新生与困惑

【摘 要】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化学新课程已走进了化学教师的生活。面对全新的课程标准,全新的教材,又是一次新的挑战,也是一次新的机遇。新课程的实施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给课程注入了新的生机,给教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为化学教学树立了新的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化学教学正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生巨大的变化,广大的化学教师积极响应,认真理解新的化学课程观,学习新教材,逐渐树立起了新的化学教学观。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科研型教师

一、问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工作的全面启动,使我们的教育和我们的教师都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尤其是广大中小学教师,作为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直接实施者,如何在课堂教学这个基本环节上贯彻落实新课程的思想和理念,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实现本次课改的神圣使命,更是责无旁贷,任重而道远。

中国教育报开展的“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的讨论,给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关心课程改革的人提供了一个争鸣的论坛,这是一件绝好的事情。拜读了各家的文章以后,在思考新课程的理论基础之余,不禁又想到一个问题,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基础又是什么?

怎样才能使理论真实地反映客观规律呢?那就是和实践相结合,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使理论建立在坚实的实践基础之上,由此可见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性。

二、面临的问题

新课标带来的全新的教育理念给我们的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在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我是一名化学教师,亲身体会到新课改给教学带来的新变化,由于经济条件、教育观念、教师素质等多方面的差异,存在的问题还不少,特别是我们在实施化学新课程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惑,这些困惑和矛盾严重制约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影响新课程改革的成效。下面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教材形式的编排多样化:内容分为“活动与探究”、“联想与启示”、“观察与思考”、“交流与讨论”、“拓展视野”等部分,而且在其间还会出现一些五彩的生动的插图。减少了许多的概念和纯粹理论知识,这些改进了原来教材的生硬和单调的特点,使教材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使学生乐于接受。根据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①注意课程内容的基础性;②课程内容要贴近生活;③课程内容要与学生的特点相适应。在选择课程内容时既考虑到学生和教学方面的因素,也考虑到学科知识价值的问题和知识能力的关系问题。

其次,从学生的生活的社会发展的现实中取材:化学与社会生活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教材中突出了这一点。从实际问题中引出化学学习的内容,能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展开学习,并把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如:用pH试纸测定食醋、肥皂水、矿泉水、石灰水、雨水、洗发剂和护发剂等液体的pH,判断各种液体的酸碱性。弱酸性有益于头发的健康。想一想,为什么用洗发剂洗发后还要用护发剂?选取了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如水的净化、燃烧与灭火、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等;环境问题(如污水、废气、固体垃圾危害和处理)、洁净能源的开发、化肥的生产和使用等。这些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的事与物能激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了解我国的资源现状的利用前景,初步认识化学应用的两重性,从某种意义上也培养了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三、个人的体会

作为本次课改的一线老师,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是一次革命,一场对话,一座平台,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一)课改是一次对传统教育的革命

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二)课改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

课程改革是全民族的一件大事,关系着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长。课改应是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大事。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和“合作”的过程。我们常常说沟通从心开始,课改的对话就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

(三)课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师人才的一个平台

“科研兴校”已逐渐成为广大中小学领导和教师的共识。教师的未来和未来的教师,都将与教育科研联系起来。我们的课改也迫切呼唤科研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探寻教育规律及有效途径。新课程改革也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作了一个精确的概括:“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以身作则。”

反思教师角色:本次课程改革涉及到课程的方方面面,是建国以来,甚至可以说是我国课程发展史上的一次最全面、最彻底、最深刻的变革,是一次脱胎换骨式的革命。因此,它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否则就很难承受这种巨变所带来的震撼。但是,由于思维定势和职业习惯的影响,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谈何容易?越是老教师越是如此。是传授者还是引导者?“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文化活动”,“应以知识传授为起点,以知识要素为轴心,推动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所以,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教师的传授是必要的。但是,传授者已不是当今教师角色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核心特征。因为:其一,信息时代知识量多且发展迅猛,任何教师都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都传授给学生;其二,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开放和信息渠道的多样化,教师将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源泉;其三,学生在校时间有限,教师应该着眼于对学生终生发展最重要的、最有价值的东西,而不是仅仅传授给学生一些有限的知识。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要从过去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个性和谐、健康发展的促进者。

四、结论

在化学新课改教学中,深深体会到化学新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古人云:“教学相长”。通过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自己也有很大的收获,对自己以前的教学也进行了很好的反思。

课堂教学评价是一个老话题更是一个新课题,我们的研究早就开始了同时又是刚刚开始,它意味着我们所有参加本次课程改革的教师,都要毫无例外的经受一场新的考验。毋庸讳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碰到各种各样的迷茫、困惑甚至是痛苦,但是我们也将会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研究的快乐与幸福。这就是我们今后必然要经历的改革之路。

参考文献:

[1]陈旭远.新课程、新理念[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3-95

[2]赖德胜.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4-41

[3]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7):21

[4]王兵.创新能力与职业道德知识读本[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6,270-273

[5]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33

[6]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J].人民教育,2001,(9):45

上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课堂导入 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