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情构建编读桥梁

时间:2022-05-01 07:18:56

用真情构建编读桥梁

时事版面,在宣传国家大政方针和国际国内重要新闻方面担当主角,是读者了解大千世界的一扇“窗口”。然而同样一则新华社消息,有的媒体处理得苍白无力,有的媒体的报道却使读者觉得历历在目。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首要的是编辑在处理时事新闻时是否投入了真挚的情感,是否在其中再现了人类永恒不变的情感因素,用以诱发读者阅读兴趣,使其在品味的同时被新闻中所蕴含的真情所感动。如若没有,只是一味关门办报,就难免会给人以冷淡的感觉。你冷淡了,自然读者也难以投入热情。这不仅影响时事宣传效果,也不利于报纸形象的树立。

在时事新闻编辑出版的各个环节有效地融入情感因素,在报人的客观、公正和读者的主观、感性之间构建起连续且持续的情感对话状态,使时事报道兼具真实与美感,当是使时事报道展现“迷人姿采”的关键。

移情于受众,帮助读者相好“意中人”

读者是新闻传播诸环节中最重要的元素,时事新闻的选择应面向读者,满足读者需求。满足读者需求,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读者所需要的。要做到这点,就要求时事编辑做到“移情”。移情于读者,换位于受众,以读者的视角来观察社会,紧紧抓住读者关注的热点,真切了解受众的需要。根据读者的需要设置新闻栏目,参照市民的利益选择所需的新闻稿件。

对国内新闻而言,一般是当前政治生活中的重大或重要新闻,当前老百姓十分关注的焦点或热点问题,或和群众生活十分贴近的服务性内容等。政治性稿件能很好地宣传国家的大政方针,最为广大读者关注。对于一些热点,不但要选,而且要突出处理。如对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从圣火采集到全球每一站的传递,《南阳日报》都全程跟踪,不仅在采集成功当天推出专版,而且专门开辟专栏《北京奥运圣火传递》,对圣火传递情况进行追踪报道,受到广大读者的一致关注和好评。其次是政策性稿件及其解读、指导性稿件等。传达党和国家的政策是时事版本身存在的需要,也是广大群众的需求所在。党和国家的政策很多,由于版面限制,要看政策是否重大和对群众影响程度来选择刊登。另外,一些指导性、警示性、服务性、知识性、趣味性稿件也为广大群众所喜欢。如新华社曾在鸡年春节前播发了一组《年话鸡》,被《南阳日报》时事版结栏发表后,就有读者专门打电话来探询有无更多内容。这样的报道不仅知识性、趣味性强,而且满足了读者求知的需要。

对于国际新闻来说,读者的需求多集中在重大或重要的政治事件及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突发性事件。对于这些,通常还应选发与事件相关的稿件和内容,要有消息有观点、有背景有链接、有文字有图片,充分做大做足国际新闻事件。把感觉寄情于笔端,以厨师的手艺“烹饪”精美菜肴。

新华社稿件在标题上多为陈述式实题,内容多为纯客观的公正叙事,这固然达到了准确、真实地向受众反映事实、传递信息的目的,但若照搬到报纸上,则难免枯燥。这就需要时事编辑在精研稿件的基础上,使尽浑身解数,想方设法在标题拟制、文章编排上注入感彩,把它处理得有血有肉,激发受众的情感共鸣。

对于短小的新闻,着重点在标题的拟制和相关新闻的组装上。首先是标题的拟制。为吸引读者眼球,可灵活运用复合型标题来增强标题的新闻渗透力。相对于单式题,复合型标题能更完整地表达新闻内容,并富有层次感;而且由于有副题署名或者补充,主题命题可以更为简明地突出最主要的新闻事实。在复合型标题拟制中,还可把主要内容在主题、副题间巧妙穿插,共同表述主要内容,使标题更为生动引人。再看相关新闻的组装。一些时事事件,新闻往往篇幅过短,难以容纳诸多读者关注点,这就需要编辑寻找相关新闻来对新闻主题进行组装。通过深度报道、焦点透视、背景分析、新闻述评等,来加大新闻涵盖面。

对于长篇稿件,除了在标题方面下工夫外,还应为读者提供易读服务。精心编辑梳理出稿件的信息点,以小标题、关键词等形式分割长稿,凸显文章新闻性。

抒情于版面,激活读者眼球

版面语言,是时事编辑抒发自己情感的重要手段。深刻把握版面语言,用富有个性的版面吸引读者,用具有亲和力的版面布局、版面形式、线条线框、图片图示、特色标题等来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是拨动读者心弦、给受众带来强大心灵冲击的重要方法。

在诸多版面要素中,图片是最易形成版面中心的元素。用活图片,能强化版面的视觉化效果,满足受众的视觉需求。用对图片,能增强文章、版面的情感宣泄,对文章、版面内容起到烘托之功。

有效运用板块,构成关注的中心,调动读者的注意力。首先是善用专栏。时事专栏能够使同类属性的稿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某一方面、某一领域,多侧面、多层次、全方位地展现报道重点,由此显示出强大的宣传声势。其次是妙用“栏题”。这里的“栏题”并不是指专栏的题目,而是对于一些临时性的重要新闻或没有栏目支撑的重要新闻,归纳出的一个能涵盖其内容的题目,起到统领板块的目的,给人以“突出”的感觉。

融情于交流,了解读者最新需求

与受众建立良好的情感纽带,及时了解受众的变化和他们的最新特点、最新需求、最新期待,才能使我们的时事新闻报道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要了解读者需求,可借助报社的编读热线、市场反馈等途径,也可由时事编辑自创途径,来取得第一手的需求信息。

当然,在为时事新闻注入情感因素时,也应树立起正确的定位理念、全局理念、法制理念和道德理念,时刻牢记自己“党的新闻工作者”的光荣角色,正确把握诸如“犯罪、性、丑闻、事故”等负面新闻的“度”与“量”,明了一味“揭丑”只会造成“无官不贪”、“天下乌鸦一般黑”式的公众思维定式,无助于社会的良性有效运转。

处理好报人办报时的理性与感性与读者读报时的理性和感性之间的关联反应,将会在时事新闻与受众间引发心与心的共鸣,也会使每个时事版面的“窗外”都有一片动人的“风景”。

(作者单位:南阳日报社)

编校:郑 艳

上一篇:民生新闻与平民化视角 下一篇:突发事件报道应把握“度量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