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加速度”教学为例谈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时间:2022-05-01 06:41:52

以“加速度”教学为例谈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什么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旗手李炳亭认为,高效课堂注重“三性”,即高效性、生成性、解放性,其中生成性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标准和主要的抓手.学习目标的达成不是完全由教师预设,而应是学生自主生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认知主体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中活动的,知识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应由学生自己建构.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在物理课堂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主生成,充分调动了学生在物理课堂中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高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物理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最终实现打造物理高效课堂的目标.本文以“加速度”教学为例,就如何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谈几点笔者的看法.

1 分析学生学情

学生的学情分析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前提.

高一新生在学习“加速度”前已经学习了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具备了探究加速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为本节课的探究性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但难点是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与加速度有关的现象不多,这就给学生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带来困难,所以本人设计了构思巧妙的自制教具,让学生通过小组探究的方式,在探究活动中获得切身体验,加深对加速度这个抽象概念的理解.

本节课的作业布置并未过多设计传统的练习题,而是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布置了课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微课视频等资料去探究“变化率”作业,理论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既有利于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加速度,又提高了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来看,本节内容是运动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一年级物理课程中比较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对物体运动认识上的升华,它把运动学和动力学联系在了一起,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也是学生知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分析教材

分析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分析教材中有哪些内容,哪些内容适合学生自主探究,哪些内容需要教师讲解,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从教材的内容方面来看,本节主要讲解了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式、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及从v-t图象中看加速度.本节课教师参考用书中的参考课时量为2节,本节课为第1课时教学内容,加速度是一个非常抽象的物理量,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重点是对加速度的理解,首先让同学们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得到对变速运动的感性认识,并用传感器做定量实验,让学生自选数据、整理数据、分析结论,理性的分析变速运动的速度变化快慢,并得到加速度的概念、物理意义、定义式,并利用学案设计的运动场景探究加速度的方向,得到加速度后,本节课并未过多设计定量的练习,而是让大家利用自制实验教具比较不同情况下加速度的大小,让学生对加速度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形象具体,使同学们对物体运动的认识进一步升华,为接下来匀变速直线运动及牛顿定律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教材中有关“变化率”的内容,本节课设计成了课下探究作业.

3 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亦是归宿,通过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和教材分析,“加速度”这节课设置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3.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了解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单位.

(2)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会根据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的关系判断运动性质.

(3)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区别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能在生活中准确地使用加速度的概念.

(4)能用v-t图象计算加速度,会将数学知识应用在物理学中.

(5)能应用加速度的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

3.2 过程与方法

(1)激趣导学法: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实验感受法:加速度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学生很难有直观的认识,通过自制教具让学生亲身感受加速度不同时的情景,使抽象的加速度概念变得更加形象直观.

(3)类比法:类比速度的学习过程来理解加速度.

(4)注重课后的应用和体验过程:利用本人为同学们提供的关于加速度的微课视频,加深对加速度的认识和理解,并完成课本“科学漫步”中为大家设计的“变化率”的探究任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同学们整理信息、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物理学习的科学性、生活性、系统性,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

(3)通过分析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大来引导同学们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4)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对人类认识运动学的意义,学会利用物理知识来认知大自然.

4 做好演示实验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不可缺失了演示实验.

“加速度”这节课,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深刻的感知,笔者认为可以在导入环节设置如下演示实验:观察充气之后的气球在打开阀门后推动小车前进时小车的加速情况.

引导学生观察泡沫飞镖在有机玻璃管中的加速情况.

提出问题:小车和泡沫镖谁的速度变化更快,有何依据?

引导学生回答:泡沫镖的速度变化更快,依据是观察到小车和泡沫镖都由静止开始加速,泡沫镖达到的末速度明显大于小车,即速度变化量更大,而加速时间却远小于小车.

同学们观察了两个变速运动,对这两个运动,我们虽未进行定量分析,但由于两者速度变化快慢差别很大,凭直觉就能比较速度变化的快慢,但科学研究只靠直觉是远远不够的,接下来我们用数字实验设备去定量分析一下变速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快慢.将位移传感器放在小车上,可以采集出不同时刻小车的位移,那么请问同学们,已知各时刻的位移,如何去求解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呢?(用Δx/Δt计算,一段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接近该时间段内某时刻的瞬时速度.)

5 关注探究实验的过程

物理规律应该是学生自主探究得到的,不应该是教师灌输的,首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探究方案.

方案1:选取相同的时间间隔比较速度变化量,导轨倾角大时速度变化量大,速度的变化快.

方案2:选取相同的速度变化量比较所用时间,导轨倾角大时用时少,速度的变化快.

生成问题:在采集的数据中指定两组数,速度变化量与时间变化量均不相等,如何比较它们的速度变化快慢呢?

学生讨论并生成答案:可以计算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把不同时间间隔内的速度变化折算到一个相等的单位时间内,可以方便的去比较速度的变化快慢,所以我们有必要做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把这个量定义为加速度.

6 感受物理概念

物理就在身边,我们在学习了概念后,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情境用概念,感受物理的存在.

6.1 请同学们观看视频材料,并分析谁获得了比赛的胜利?

播放摩托车、汽车、飞机三者比赛视频,引导学生讨论并得到结论,摩托车获胜,原因是摩托车加速阶段的加速度比较大,经相同时间的速度变化量大,从而赢得了比赛的胜利,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也应该有敢于拼搏的精神,不要畏惧看似强大的对手,一马当先争取胜利.通过视频资料加深同学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勇于争先的学习品质.

6.2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性

①速度大的物体加速度也一定大.

②速度变化量大的物体加速度也一定大.

③速度越来越大时加速度不可能越来越小.

同学回答①②错,③正确,并请同学举例说明原因,结合同学的回答,总结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三者在大小和方向上的联系与区别,即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三者在大小上无必然联系,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一定相同,与速度方向无必然联系.

由于传统教学方法和观念的持续影响,我国高中物理教学课堂仍旧以教师单方面讲授为主,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有效的调动和提高.同时,传统的方法不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统一化的教学不能对每个学生进行特殊的教育和指导,无法发挥教学成果最大化.教师应同学生一起改变传统方法,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使得教学有效的课堂,更应当体现在后者的实现上,即让学生更有继续学习物理的愿望和动力,养成物理学习的主动性.当前,特别是经历初中物理学习,有部分学生在物理学习主动性上表现不容乐观,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一部分学生已经由于无魅力的物理课堂.我们只有充分分析了学生的学情和教材的特点,注重物理实验探究,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上一篇:感动在心 成长于行 下一篇:“物理学史”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