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教学预设,使化学课堂充满魅力

时间:2022-05-01 12:45:26

强化教学预设,使化学课堂充满魅力

[摘要]课堂教学需要用心设计,简化、优化教育教学程序,使用简单、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需要有前瞻性,演绎课程内容的教法应做到新颖、独特,我们教学设计应该具有针对性,即处理好教材和研究透学生,另外,我们应该建立起针对教学设计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前瞻性 新颖性 针对性 科学评价体系

设计是把一种思想、理念、风格通过一定的载体元素和表达形式得到反映的活动过程。设计通常都是与计划连在一起的。它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是一种有目的的创作行为。课堂教学设计不仅具备大众设计的概念,还具备了其受众是正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学生这一特殊性。我们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调动一切有利资源,简化、优化教育教学程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及学科特点,使用简单、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的功效达到最大化。

中国人历来敬重智者,也就是敬重那些所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英雄豪杰。我想当今社会的任何人,不管他处在什么社会地位,从事什么职业,学历高低,只要他能够尽心尽力,善于谋划,他就一定会把一件事情做好做实。教师也是如此,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以设计的理念进行教学活动,驾驭课堂教学。

一、课堂教学设计具有前瞻性、新颖性

设计本身就是一种策划,它不但需要设计者投入满腔的热情,还需要才情、智慧、知识、经验与各种有效资源的丰厚积淀。成功的策划需要创造和创新,需要引领潮流,而绝不是坐在办公桌旁的苦思冥想,按部就班能做得到的。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依据和蓝本。它关乎教师的教学能否吸引学生的眼球,能否取得教学的成功,它就如同一个剧本。将一个有趣或者浪漫的故事娓娓道来。戏该怎么演,曲得如何唱,故事情节如何演绎,何时出现跌宕起伏的故事高潮?这是需要设计和创作的。

课堂教学设计就是要演绎老师与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的一场戏。

这场戏的导演是我们任课教师,学生是观众,也是演员,我们希望学生能认真的看戏,必要时更希望他们能参与演出。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老师们长期的积累。

首先,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应该如同一个好的剧本,其中的内容有卖点,讲故事的方式很独特、新颖,不拘泥于某个特定形式,能让人不知不觉被吸引,我们应该认真研究教学活动的各个因素,尤其要研究好教材和学生,还应当给每个学生预备所扮演的角色。教学设计也应该是一种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它的价值应该体现在课堂教学的高效、优质

其次,我们的设计应该有利于教师掌控全局,操作上游刃有余,进退自如。在这里,我们更需要有前瞻的眼光。课堂上随时可能出现不确定的事件,实验也可能会出现意外的失败,这些需要我们能随机来应变,不至于顾此失彼,手忙脚乱。假如我们的实验出现意外的失败,而你却说这个实验现象有错误,学生会满意吗?我们倒不如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把问题留给学生可能效果会好得多。我们应该注重方式、方法、教法的使用,实验的演示与改进,都要有利于教学的深入与推进。

二、化学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主导、以应用为目的的基础自然科学课程。化学的概念和规律是通过观察、实验、抽象、假说等研究方法,并经实践的检验而建立起来的。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是化学教学的特殊性之一。

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针对性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化学的学科特点进行。我们在进行化学某一章节的课堂教学设计时,不但需要教师熟悉、研究教材,了解它在本章中的位置,学科中的地位;还要能够尊重教材,根据课堂设计时的要求进行合理的安排,我们可以以物质为主线,以化学反应为主线,或者以化学理论为主线,必要时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重新编排,恰当的演绎。

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有选择性地使用各类实验和电教辅助教学手段。化学教学中,使用实验手段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化学概念、定义,更容易突破重、难点。实验可以有所改进,有所创新。设计过程应该表现简约、精炼,不能给学生拖沓冗长的感觉。

为了巩固课堂学习效果,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练习与训练。设计过程时应精选习题,题型多样化,练习形式可以不拘一格,重点是加强难懂、易混淆的概念理论,常错、易错的问题,可以多次反复,强化训练。

三、教学设计呼唤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任何设计都是具有风险的,工业、商业设计尤是如此。课堂教学设计也存在风险。我们对课堂设计的总要求就是效益的最大化,控制可能的风险,实现教与学的双赢。因此,必须建立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杜绝人情加分,印象加分,资历加分等太多的不公正现象。课程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要鲜明地体现课堂教学改革的思想、观念及原则,体现自主学习活动开展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新要求。评价指标的科学性要符合现实,具有客观性。评价应注重教学活动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注重是否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思维和成长空间,注重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

只有评价标准科学了,实施规范了,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才能使新课程的实施沿着健康的轨道向前推进,才能使我们的广大教师积极投入到教学研究与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去,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真正上台阶,上水平。

上一篇: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地理复习教学模式初探 下一篇:农村中学化学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