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冷战后美日同盟的强化

时间:2022-05-01 12:06:34

试析冷战后美日同盟的强化

摘 要: 美日同盟一直是美国东北亚战略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美国东北亚政策的基石。冷战结束后,基于战略利益的需要,美国适时强化了美日同盟。本文分析了冷战后国际局势的变化,进而剖析了美国强化美日同盟的最终目的,以及其对东北亚地区安全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 冷战后 美日同盟 东北亚地区 强化

基于冷战后东北亚地区的安全格局和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目标,为了维护自身在该地区的战略利益,美国适时地强化了美日同盟。总的说来,美国强化美日同盟的目的就是要保持东北亚地区大国间的均势,既防止日本走上独立发展道路,又对中国的崛起和俄罗斯的复活加以防范。

一、冷战后美日同盟的强化

二战结束后,世界范围内出现了美苏两极对峙的冷战局面,苏联成了美日之间的共同敌人。在这种情况下,美日两国出于共同利益的考虑,结成了军事同盟――美日同盟。从那时开始,美日同盟就一直是美国东亚同盟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美国东亚政策的基石。对于日本来说,美日同盟也构成了战后日本防卫和外交政策的基本框架。但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冷战的结束、苏联的解体和美日力量对比中所发生的不利于美国的变化,美日同盟一度产生了动摇。可以说,从冷战结束之初至1994年,美日同盟一直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漂流状态。但是,它却没有像很多战略学家所预测的那样自然地消亡,也没有人为地消失,而是以某种“新战略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对美国来说,在冷战后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强化美日同盟是很有必要的。随着美日摩擦的加剧,美国官方和主流学派逐渐认识到,日本正试图变为“普通国家”,因此,“压住瓶塞”,即努力维持现状的做法是不切实际的,美国应适应日本的崛起,这样才最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可以说,强化美日同盟与美国在东亚的利益是一致的,其利益主要有三:第一,防止任何一个国家支配这一地区(阻止针对美国的霸权国家或联盟);第二,使这一地区保持适当程度的秩序和稳定(确保美国的介入);第三,维护经济利益,确保美国的自由贸易和国家繁荣。以基辛格和布热津斯基为代表的“维持同盟现状”派认为,当前的同盟能最好地为美国服务,因为美国可以使用日本的基地,美国军队能对亚太及更远地区的突发性事件迅速作出反应。同时,美国对日本及其他亚洲盟国的安全承诺使日本安心并使他们秉承适度的防卫政策,这又使那些对日本战略意图和能力心存疑虑的亚洲国家感到安心。这一观点因其维持了同盟的不对称性――美国占据支配地位,日本屈从从属地位――而成为许多美国人的首选。有鉴于此,1994 年 10 月,美国负责国家安全事务的新任助理约瑟夫・奈(Joseph S.Nye)提出“奈氏倡议”,建议对冷战结束以来的安全关系进行广泛的双边审议,建立一个“超越一般利益的、具有增强美国长期国家利益的战略”,主张必须正确面对一个“大国化”的日本,“笼络日本”,反对“敲打日本”和“封锁日本”。奈氏的上台成为美国重新思考同盟关系的一个标志。1995 年《美国国防部美日安保关系报告》和《美国东亚战略报告》都对日本的作用给予了积极的评价,称:“日本是主要支持国家中最出类拔萃的。”

1996年4月,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日本,与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签署了《日美安保联合宣言》,对冷战结束后的两国军事同盟关系作了重新规定,这标志着两国同盟关系的深化。双方一致认为“美日军事上的联盟对确保两国和亚太地区安全有重大意义,并确定要加强这种双边安全伙伴关系”,宣布两国将在新时期进行全面而广泛的军事合作,这就为两国军事关系确定了新的框架。根据该宣言的精神,两国于1996年6月开始修订1978年制定的《防卫合作指针》,1997年9月24日新《日美防卫合作新指针》正式出台,将协防范围从“日本”扩张到“日本周边”,建立了针对冷战后亚太局势变化的相互协同和联合作战的安全保障体制;确定了为应付“将对日本和平与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周边事态”,日美将在四十三个防务项目上进行合作,即一旦日本“周边有事”,日本不仅要对美军提供后方支援和其它保障,而且要担任海上封锁、公海扫雷、情报搜集、船舶护航等任务。由此可以看出,根据新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不仅日美军事合作范围进一步扩大,而且日美两国合作中的军事作用得到很大加强。为进一步落实《日美防卫合作新指针》,1999年5月至2000年11月,日本出台《周边事态法》,从而使日本未来参与美国的联合军事行动不仅扩大化、规范化,而且合法化。不仅如此,2005年2月,美日发表《美日共同声明》,公开宣布两国在亚太的12项共同战略目标,日本首次公开将中国台湾,俄日北方领土,以及朝核危机等问题列入两国在亚太的战略目标,这是对 1997 年《周边事态法案》的细化,标志着美日军事同盟已彻底变质,美日同盟关系已不仅仅是日本继续为美国提供军事基地,美国为日本提供核安全保护伞的双边关系,更是美日共同谋求亚太霸权的手段和工具。

二、美日同盟强化的目的主要是遏制中国

日本是美国最重要的亚太盟国,美日军事同盟的存在与发展是“美国称霸全球战略”的组成部分,是美国主导亚洲的需要。但冷战后美日同盟强化的最终目的主要是遏制中国。

1996年《美日安全保障联合宣言》的出台,不仅标志着美日之间的军事关系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而且标志着美国企图在东北亚建立的“小北约”已见雏形。美国认为,他在欧洲有个“大北约”,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其目的主要是遏制俄罗斯,而以美日军事同盟为主轴的“小北约”则主要是来遏制中国的。《美日安全保障联合宣言》列举了美日同盟应对付的亚太地区5种“不稳定因素”: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包括核武器在内的军事力量大规模集中;悬而未决的领土问题;潜在的地区争端;大规模杀伤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扩散。以上列举的5种情况中,除了第一种情况外,其余都直接或间接地针对中国。随后1997年《美日防务合作新指针》的出台,则是从军事角度明确了美日同盟的军事战略指向。与1999年《美日防务合作新指针》相关的三个法案在日本众议院获得通过,完成了对美日同盟的新定义。从新定义的内容、对象及目标来看,共同对付“来自中国潜在威胁”成为维系并加强军事同盟的重要战略基础。同时,《美日防务合作新指针》将协防范围从“日本”扩张到“日本周边”,这标志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五十四年后日本军事力量将再次有可能出现在所谓的“周边地区”。这一周边地区究竟有多大范围,日本政府解释说:“周边不是地理概念,要由事态的性质来确定。”从日本发表的《防卫白皮书》可以看出,日本政府所理解的“日本周边”是指原苏联的远东地区、太平洋地区、中国、朝鲜半岛、东南亚与印度。不仅如此,美日近年来频繁在靠近我国台湾省的冲绳附近海域举行军事演习,美日联合干涉中国内政的企图十分明显。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美国利用美日同盟的强化来遏制中国的意图是很明显的。同时,日本作为亚太地区的大国之一,美国当然不希望它过于强大。通过美日同盟的强化来控制日本,也是美国的意图之一。从地区安全格局来看,美日同盟对中国的针对性破坏了东北亚地区安全稳定的基础,它打破了中日美三国关系的既有平衡,直接影响到中日美三国关系的演变和东北亚地区安全格局的稳定。

参考文献:

[1]李景治,罗天虹等著.国际战略学[M].中国人大出版社,2003,(12).

[2]刘清才主编.21世纪初东北亚地缘政治――区域政治与国家关系[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4,(1).

[3]阎学通,金得湘.东亚和平与安全[M].时事出版社,2005,8,(1).

[4]叶自成.地缘政治与中国外交[M].北京出版社,1998.

[5]肖,王立明.冷战后美日同盟:从“漂流”到强化[J].现代日本经济,2006,(3).

[6]潘国政.评美国主流学派之美日同盟观[J].东北亚论坛,2003,(3).

[7]李容才.迟淑霞美日军事同盟的演变与东北亚地区安全[J].辽宁师专学报,2004,(1).

上一篇:世博背景下的地铁志愿者服务机制探析 下一篇:低碳经济与贸易自由化在国际法上的冲突与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