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晓鸽:我不主张个人做私募基金

时间:2022-04-30 11:21:26

熊晓鸽:我不主张个人做私募基金

全球资本市场的融资方式在不断地创新,可谓层出不穷,而这个创新的市场中私募基金一直在超速发展。私募基金不仅促成了金融资本和产业的快速联合,也创造了诸多令人惊叹的传奇。在业界,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是只比较有名的私募基金,熊晓鸽的一些观点往往又是与众不同的。

《亚洲财富论坛》:对于IDG来讲,当今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否会是你们的一个机会,对于这次机会您是怎么把握的呢?

熊晓鸽:因为中国过去的经济发展有两点,一个是以外汇的投资拉动经济的。还有一个是出口的,那么选出口这个行业的话,碰到的压力是最大的,压力在人民币的升值,成本的涨价。应该说这个行业,利润不会太高的,都是靠量来做生产的。然后以低价的成本,像这种行业的话,加上我们新颁布的劳动法,这样成本就加高了,本来是赚钱的,现在要做的话,就不赚钱了。所以说对他们的压力是很大的,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注意到,在过去很多东西从2005年开始在中国一下子出现,这个时候就形成一个泡沫。

钱多的时候做投资要找项目,钱多了就变成了竞争,因为好的项目毕竟少。就会形成很大的竞争。投得比较快,这个时间都来投资的话,回报率不一定高。我也许办一个公司可以赚很多的钱,但是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一个是服务,一个是产品对你的客户来讲有竞争力。人家愿意花钱来买你的产品,这个时候对我们来讲,双方的心态会比较好,你的商业模式不好,我可能也不会投,大家都会比较慎重一点。

《亚洲财富论坛》:中小企业正在遇到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投资难的问题。在这个中小企业遇到融资难的问题,也往往把VC和PE做到一个通道,浙江当地政府也在做很多的努力,比如说一些以政府主导财政资金跟进,吸引这些公司进入,前不久杭州有一些财政资金进入,然后投资金也有一部分,来吸引一些社会资金进入,这些都说明大家都讲到了VC、PE。我跟一些VC交流了一下,大家对CPI泡沫还是很有研究的,不管是VC还是PE追逐非常高的回报,很显然我的问题就是你在中小企业遇到问题的有什么比较合适的模式来帮他们渡过难关?

熊晓鸽:其实VC也是私募,在运作模式上来说,风险投资基金本身也是私募基金的一种。运作当中,为什么很多地方最近这段时间都在谈这个私募体系,因为投资要对这个公司做一个框架,盈利是多少,投进去,然后对比你身上,可能进来是8倍,股市上来可能是30倍。私募股权基金怎么这样热,商业模式已经出来,基本上不要做大的改变,团队或一两个人,没有什么问题,可能是好一点和坏一点的问题。

一些中小VC是没有盈利的,很多商业模式没有出来,所以在全世界都有一个统计,历史上来说VC的平均回报要高一点,但是做VC的话更需要你的眼光,能够看到未来,像孙正义投资阿里巴巴。各个地方都讲过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但是我并不建议、主张自己搞基金,因为搞基金是比较容易,但是管理上是一个很难的事情。只有钱是不够的,我还是比较想学美国的模式,美国政府建立一个中小企业管理处,中小企业管理处又有钱,最重要的一点是各地都有。如果是一个风险基金投入,他以同样的条件把钱投进去。也帮你提供各种服务机遇,但是这个有挑战。每年那么多好的基金,因为基金已经作了一个评估了,但是设在这个地方跟着他一起投,这个是很省事的。对美国的创业也做了很多的贡献,我不是说只有我们能够做,但是我确确实实做了16年了。

《亚洲财富论坛》:IDG在用什么方式保持持续的盈利,IGD在天津是否有进一步的战略?

熊晓鸽:我觉得第一点对我们来讲,也在说风险态度,在钱多的时候,压力会更大,要投资的话,竞争很强,做决定的时候当然也要有一个程序。第二个来讲的话,在现在这样的情况下更需要学习,找能够做的事。我觉得对于风险来讲的话,一个团队要好好学习。我们这个团队做得比较久,高级的合伙人有7个,我能帮你减少或者避免犯错,这就是一个行业的一种经验。这种经验需要学习,碰到新问题就一定要学习。

从意义上来讲、从投资来讲、从技术上来讲,哪个地方可以是更高的一个回报,你就可以往哪里跑。有些区域相对比较边远一点的话,可能还有一定的优势。我另外再讲一下,在过去10年里面,我看到风险投资差不多都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基本上都是这些城市。我昨天刚从湖南过来,我们过去所认为的二线城市,很多的环境搞建设方面,都远远超过了他们。而且还有一点,他们这种创业的激情不一般,刚才谈到了《赢在中国》,最重要的一点看我们身边的史玉柱、马云不是三头六臂,也不是说一定是聪明的了。但是他能够找到这些机会,每个人都有很了不起的地方,很多我觉得都有机会,而且每个地方都有机会,能够在艺术方面有一些创作,在交通不是很发达的地方机会会多一些,在这些地方做可能会更好一点,所以我觉得要经常到处去跑跑,越看越觉得信心十足。

《亚洲财富论坛》:IDG也建立了VC基金,我想问一下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国内更多地在关注这个话题?另外一个我们主要关注着经济,我们主要有哪些行业?

熊晓鸽:所有成长型基金和讲PE的,实际上从畅销到成长到IPO上市,以前可能要经过五轮的投入才能上市,在这个过程当中实际上在世界各地也都是这样子,现在是因为经验多一点,很多成熟的基金他们要进来以后,觉得我们的团队非常好,他们有很好的一些经验,把大的经验告诉大家,这样使我们在早期、成长期都能够做。我的团队大了,可能也是全国最大的基金管理投资机构。这是一个发展的趋势,没有特别大的改变。

《亚洲财富论坛》:您刚刚谈到以前那些失败,通过这些经验,为了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你从中得出什么样的教训,怎么利用这个经验来避免这个失误?

熊晓鸽:融资的时候你在想我们投入,投入百度,我的回报率是多高?一定会有辉煌的战果。任何一个聪明的投资商都会看你的回报率是多少,看你过去是怎么样失败的,这样来判断的。因为在美国真正给我们钱,有基金、慈善基金,那么用这些来评估给我们打分的,然后把钱给我们。跟他们来讲每一个例子都有失败的事情。第一对这些失败的企业、创业真不公平,它也不想失败,但是可能有市场、产品的原因,也有可能有我们内部的原因。还有一个最容易犯的错就是团队的判断,团队的判断最难做。所以要看重这个未来是非常了不起,因为风险投资商寻找成功者和赢者,因为已有的成功者,过去赚了很多钱,现在要你来做,你要投这个风险投资者,风险是很大,现在赚了一些钱你给他20万美元可能不太在乎,所以你的成本也很大。

连续能够做成功的,现在来看我觉得挺佩服一个人,就是季琦,所以说我的回报率一定是前面的比后面的高,还有一个选择是投失败者,上面的公司已经赔得一塌糊涂了。过去的教训确实是值得学习的,可能以后会有巨大的成功。也有可能不再成功,过去失败,现在还是失败的。但是一定要找未来的成功,成本也不是给他一个溢价,投资一定要是合适的。我觉得团队是很重要,团队里面最重要的一点,一个企业要成功的话,第一是执行力,第二是应变能力。现在这些中小企业他们很成功的话,市场上已经证明了他的执行力很强。如果能够过去,然后找到自己的出路,会很容易成功。

《亚洲财富论坛》:执行应用的能力对一个企业最重要,但是孙正义认为日本的基数是大家相当认可的,请你评价一下中国的创业者。

熊晓鸽:孙正义讲得很有道理,孙正义最大的成功是无线手机,而且他这个投资是在5年前,他5年前一个巨大的赌博,而且他那十几个亿是借的。日本也有一个最重要原因,日本人不太喜欢创业,孙正义投资创业的公司是他自己创业的。他没有在日本投成功的,他自己在日本是创业者,他在海外是投资者。所以说我觉得在日本来讲日本人不太稀罕创业,我们IDG最早是在日本做,而且日本人不喜欢把公司上市,孙正义在这一点上对日本改变了很多。所以在中国的话,对市场和特殊环境的应变能力是最重要的。

《亚洲财富论坛》:风险投资是你终身的事业,如果有一天你从这个职业退休的话,你还会考虑从事别的职业吗?你有没有一个激励自己的座右铭这样一句话?

熊晓鸽:我觉得所有的职业化我比较倾向于说一个人有一个阶段性的偶像,甚至是一个目标,这样的话才有激情去做,所以说要随时想一想哪一个是自己的偶像。

我也觉得很多东西一定要有这个知识,可能很多的朋友问你怎么走向这个路,碰巧知道这个事情,有一种兴趣激励自己去做,而且重要的一点是帮助一些人成功,这一点我觉得是挺好的。我觉得等到我退休了,我愿意到学校教教书,跟大家传授一点经验。为什么我对教育比较喜欢,我觉得对我自己最大的一个改变就是教育。另外一个对一些慈善的事业可能会有一些兴趣,这可能是来自于地震。一个是基金,大家捐献,应该说都是比较容易的一个事情,把这个事情做下去,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社会经常会有一些不幸的事情发生,所以每年都会做些非盈利工作来处理这些不幸的事情。

上一篇:景宪法 黄清:高油价刺激替代能源发展 下一篇:陶惠琼:分行业招聘的缔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