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老龄用户的手机设计要素探析

时间:2022-04-30 08:12:44

面向老龄用户的手机设计要素探析

本文立足点在于以用户为中心,试图从老龄用户的生理、心理特征、生活方式及社会因素出发而考虑问题,基于人机交互视角,从产品目标、信息架构、界面设计、导航设计和信息设计、产品外观造型多个角度,来探讨如何带给老龄用户更优化的手机产品体验的设计要素。笔者希望通过对手机的设计,使其更为一种媒介,丰富老龄用户生活,促进他们与家庭、社会之间的情感沟通、信息交流。

引言

随着城市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公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与此同时,社会老龄化程度也在加剧。据有关部门预计,2050年的时候,我国老龄化人口可能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一,不容忽视。基于这样的趋向,于《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百年预测研究报告》之中,曾列出五部分建议,如大力发展老龄产业,倡导对老年人在物质与精神上的关怀,注重老年消费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等等。可见,老龄用户是重要的消费群体之一。

作为电子信息产品的手机,不限于传统的移动通讯工具而被使用,它带来的是更多的平台、无限的资源、促进公众间情感信息的往来沟通,向综合的、互动的数字媒体工具发展,现已成为公众生活中难以缺少的一部分。虽然手机在老龄用户中已得到普及,但在使用过程中,不少老龄用户对这类电子信息产品仍存有不会用、用不好之类的“恐惧心理”。究其缘由,一方面,老龄用户自身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市场对老龄用户是有些轻率的,现有手机产品存在很多不足:面向老龄用户群体的手机种类不多,针对性不强,特别在用户体验上做的也不好。具体来说,比如可能有的价格便宜,功能上却仅限满足基本需求,不能满足更多的个性需求、丰富生活;可能有的手机高端智能,却忽视了老龄用户生理退化、心理特征、不符合操作习惯等等。种种摩擦的出现,造成了老龄用户在手机使用过程当中,很大的不便以及心理上的负担。

针对这样的状况,笔者试图以用户为中心,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如何带给老龄用户更优化的手机产品体验的设计要素。

老龄用户的特征与需求分析

老龄用户作为新数字时代相对弱势的电子信息产品使用群体,有着其鲜明的生理特征、社会因素的影响、生活方式和心理特征的不同。

在生理特征上,该群体由于年龄的增长,五官感知、认知辨识能力在降低,反应偏于缓慢一些。使用产品中操作行为的灵活性也不如以前,身体容易疲劳,学习新事物困难,学习后难以记忆等等问题的出现。设计中应考虑对其生理老化的包容性。

在社会因素的影响上,该群体大多出生在建国初期,甚至解放前。环境因素导致普遍受教育程度中等,由于学缘背景、生活经历、经济条件、兴趣爱好、社会文化水平的不一,其消费观念和倾向上,相对简朴务实。设计中应考虑其社会文化水平的包容性。

在生活方式和心理特征上,笔者将老龄用户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从休闲兴趣和行为购买方面着手,由低向高类型细分及需求如下:

第一,新手用户。

用户特质:生活较为居家,活动内容单一,性格保守。注重手机的实用性,产品的经济性,与社会外界存在一定程度脱节,几乎失去了对电子信息产品的学习兴趣,有恐惧心理。又或出于对手机功能的不够了解,误认为没更多需求。

主要使用功能:关注基本功能的满足,例如通讯联系,多数用于与家人,尤其是与子女之间的日常联系、情感沟通;偶尔看看新闻资讯,手机报;SOS求救,若走失,有助于寻找。休闲娱乐,简单的影音类工具使用,如收音机;几乎不会用手机上网。

第二:中间用户。(所占比例最大)

用户特质:对生活有热情,作息时间规律,希望通过手机的使用,获得更多的感性体验,操作讲究一定的舒适性;他们愿意去学习尝试自己感兴趣的功能,但生理上思维活动能力下降,又存在许多固有的使用习惯,有时在智能手机的使用中仍有不舒适的地方,产生一定的焦虑,加之不经意的失误操作易造成用户心理负担,存在容易放弃的心理。

主要使用功能:功能具有多样性。触摸屏;通讯联系;休闲娱乐,如影音、游戏;生活功能;个人管理;网络应用。

第三:专家用户。

用户特质:日常生活较为丰富多彩,不服老,独立自主性较强,一种乐观开朗的心态,注重健康和生活品质,对手机的功能、审美、体验等有一定讲究。享受科技带来的乐趣,主动探索学习,尝试新鲜事物,获取更多知识与信息;希望与外界互动、共享,增强社会归属感和认同感。

主要使用功能:功能需有多样性及扩展性。通讯联系;网络应用,比如微博、微信、QQ等社交平台、各类APP;休闲娱乐,如影音、游戏;生活功能,如闹钟,手电筒,备忘等;个人管理;工具扩展;个性定制;甚至可以外接一些工具。

面向老龄用户的手机设计要素

“以人为本”和重视人的情感应是设计的前提,从上述对“新手”、“中间”、“专家”这三种不同老龄用户类型可以看出,他们相互之间存在着共性与个性,对手机产品有相应的交互需求。设计者可从以下几方面要素着手,优化体验,减少老龄用户在手机使用过程中的障碍与摩擦。

(1)产品目标

以手机的可用性和提升老龄用户体验为主要目标。引导老龄用户走向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手机产品满意度,使手机的使用变得更加有趣味性、益处、视觉富有美感,并让用户参与其中创造,从多方面达到功能与情感上的满足。

(2)基本原则

为达到设计目标,应整体遵循以下原则,以抓住手机设计的综合要素与老龄用户需求的有效契合:

①手机系统及其各项使用功能的专业性、能行性与有效度。比如老龄用户可以用手机做什么事情,打电话、发短信、上网、游戏等,是不是这些功能都能够实现,系统支持它实现的程度高低又是怎样。

②产品的安全度高与对用户的包容性较强。由于老龄用户学习认知、辨识、记忆等能力的衰减,在操作中常易发生错误。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如何预警,手机能否通过一些提醒功能、或者操作信息的反馈,来预防此类偶然的误操作和降低损失呢;其次,如果老龄用户已发生操作错误,能否通过设计,以帮助他们识别错误并明确步骤如何进行修复,从而避免强行退出、死机等不必要后果呢。

③体现通用性。比如,设计良好的手机功能集,让老龄用户能根据自己对手机的操作习惯,选择相应的方式来达到功能目标。

④容易学习和记忆的操作方式。基于用户十分钟法则和老龄用户心理特征,当他们遭遇操作失误带来的挫折时,容易产生放弃的想法,所以手机系统(IOS、WINDOWS PHONE或安卓等)及各项功能得易于操作,让老龄用户在尽可能短时间内学习和掌握,从新手用户转向中间用户,要做到让老龄用户一进入界面时,很快明白这是什么,如何使用它,而不是花费大量精力去反复摸索和录入信息等。并在学会后,再次使用手机时,通过悬浮框等界面提醒方式协助他们记住或联想到怎么进行操作。

(3)信息架构

在做信息架构的设计时,由于老龄用户工作记忆退化,一次只能处理几条信息,应尽量通过整合和精简的方式优化层级,突出老龄用户最需要的信息、最常使用的功能,将其有效连接起来,使之简洁明了,让老龄用户不至于在完成功能操作的流程当中迷失。老龄用户固有的操作习惯不容易改变,也应据此特点,保留用户所关注和常使用的手机功能,方便其查找、浏览与记忆信息。

(4)界面设计、导航设计和信息设计

将信息内容如何进行组织后,接下来是进行界面设计、导航设计和信息设计,这部分属于手机的结构层和表现层,它们意味着用怎样图案信息、表达怎样的内涵、如何被老龄用户所接受和理解去考虑。

首先,界面设计的结构化会有助于老龄用户容易学习手机的使用,并通过强化操作提醒与反馈,辅助他们进行记忆。提醒与反馈的方式可有多重,如使用文字“请xxx”“操作错误”“下一步xxx”或简明易懂的声音等等。

第二,在获取信息路径的导航设计中,应尽可能少的让老龄用户进行手动输入东西,而是在他们输入时智能给出参考性的文字,从而降低认知负荷,毕竟选择已有是比主观回忆相对更容易些。

第三,在指示图标的设计上,多用图像信息来表达功能,图文并茂,增强手机操作的导向性。在选择上,可多采用拟物化图标符号,如果采用扁平化的,也需与老龄用户生活情境相匹配的图形,让他们能很快建立起符号认知,将现实生活与虚拟空间联系起来,直观易懂,强化记忆。

第四,在文字的使用上,由于老龄用户视觉生理功能的衰退,应注意密度问题,适当放大图标和文字等界面元素的尺寸大小,强调主要信息量,方便老龄用户加快辨识和操控。另外,类似功能的文字信息在表达上尽量直白、有通用性,避免老龄用户产生过多思考与畏难心理。

第五,在色彩的使用上,由于老龄用户步入中老年后,眼睛的水晶体就开始变黄,导致他们对蓝、绿色的光的感知越来越低,故应慎用蓝绿色。不仅如此,由于老龄用户对色彩的敏感度也越来越低,应控制同一个界面里的颜色种类,否则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并且在操作界面切换中,明暗变化及元素移动速度、间隔时间都要稍长一点,留给老龄用户更多的大脑反应时间。

(5)产品的外观造型

产品的造型整体以美观、简洁、现代为设计方向,遵循“少即是多”原则。基于人机工程学,让老年人在抓握手机时,通过整体形态、手机尺寸、产品重量的把握,增加其操作的便利性、灵活性以及抓握时的舒适感。合理搭配色彩,在配色偏于稳重,给人大方的感觉。在材料与加工工艺上,让手机质感更加舒适,给用户以亲切感,材料选择符合绿色环保,耐摔,注重功能性与经济性。

结语

综上,随着老龄化的加剧,社会对老龄用户的生活的关怀越来越多,但市场现有产品尚存在很多缺失,笔者希望通过有针对性地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情感需求、生活方式出发,深入挖掘和对应老龄用户对手机的需求,在基本设计原则上,对产品目标、信息架构、界面设计、导航设计、信息设计和产品的外观造型等多个设计要素进行优化。通过这样的设计和人文关怀,提升老龄用户对手机使用的功能满足和情感体验,为其创造更为自然、舒适的交互方式及宜人的使用环境,手机作为媒介之一,增多他们与家人和社会的沟通、交流,强化归属感和认同感,满足人、机、体验环境的协调发展,从而引导老年人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

(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文化艺术学院)

作者简介:罗 盈(1989-),女,四川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文化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师。

上一篇:探讨三大构成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下一篇:后影视期的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