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势语言的无尽情感

时间:2022-04-30 02:17:27

态势语言的无尽情感

一、案例描述

按照平时上课的惯例,《最后一课》教学接近尾声时,为了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从课文中学习语文的乐趣,我留出了一点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质疑和自我学习得失总结。也像往常一样,课堂上随即响起了窃窃私语声以及轻快的交流声。我在学生当中巡视了解他们的学习成就时,其中有一学生举手了,“老师,您能不能扮演一下韩麦尔先生的神态?”

我明白这位学生所要求的神态,这也正是我在备课时曾预设过的,于是,带着征询的口吻问班级同学是否想看看时,竟然得到了全班同学的一致同意。接下去,我就很自然的学着韩麦尔先生把头靠着黑板墙壁,目光朝向天花板,向学生做着一个放学的手势。

“老师,您的目光不够凝重!”一个学生马上就来纠正我的神态。

“那该是怎样的目光呢?”我心里暗暗高兴,就趁机加以点拨,“你认为当时韩麦尔先生的眼神是怎么流露的?”

“我想应该是这样的目光--”这个学生站起来比划了一番后说,“可不可以让我上来演示给大家看?”

这个学生在同学们的欢呼声与鼓掌声中走上讲台有模有样的做出了韩麦尔先生的神态动作来。

“不对,他作放学动作的手势不对,太快了。”还没等我进行表扬,下面早就有学生在作评价了,“他的手势不应该是那么干脆有力度的!”原来是平时大大咧咧的小胖同学(这是我对他的昵称)发现了一个关键的细节。

“哦,观察的真细致,看来你对课文已有深入的理解!”我当然不愿意放过这个极佳的表扬机会,“小胖同学,你愿意给大家表演一下,对吗?”

他当然很乐意,也很大方的来到讲台上,摆着姿态,特别是他那刻意的缓缓划着半圆弧形的手势--顷刻间凝固了的“韩麦尔雕像”!

同学们是那么凝神的注视着,以至于忘了平时慷慨的掌声。我知道这时候他们的心里一定有着万千感慨的思绪,当时就用期待的目光扫视着学生,边做举手状边轻声的提示着:“谁想要说说……”

“老师,我看出他--”有学生举手了,我让一个平时胆小而发言不多的女生先说了,“他--韩麦尔先生,在悲愤的心里发出痛人心弦的呼喊:祖国啊祖国,我将要离开您的怀抱,永远,永远……”

举手的同学已经很多了,我不愿作任何浪费时间的多余评价,只是向这位女生投去赞许的微笑和点头;因为马上就要下课了,应该让更多学生尽情的发表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他的内心很痛苦,也很无奈,他没有勇气与同学们说‘放学’。”一个男生不等我示意就迫不及待的站起来,发表着自己的见解,“我猜韩麦尔先生可能是心如刀割,痛不欲生吧(语句表达有点儿生硬,我也只是对其含笑简洁提示)。”

“我认为,韩麦尔先生当时的那种沉痛、憎恨又迟疑的复杂情绪,他宁愿希望自己那颗炽热的爱国心,在他挥手间铸成钢铁般的雕像凝固在那里!”一个女生站起来说道。

“我也认为这个韩麦尔先生是非常坚强伟大的,他的形象使我想起前面一课《黄河颂》诗篇中学过的黄河的英雄气概,在我们中国的那段屈辱的、凄惨的历史里(当时课堂上的发言不失有点偏颇,我及时给予简单的提醒和纠正),……他那挥手动作,不就是向我们发出奋勇抵抗的信号吗?”又一个女生站起来,旁征博引,娓娓道来。

下课铃声已经响起来了,可同学们的理解与感受似乎犹兴未浓。看他们那一双双期待与渴望表现的目光,我不忍心就此下课,只得再让一位学生站起来发言。

“我想是这样的,韩麦尔先生的内心已是万分悲痛了,但他在强大的压力之下依然保持着自己的镇定,仍然维持着自己的形象,这就足以能够看出他是多么的伟大、坚强!”往往最后时刻都会是课代表站起来作最后陈词,她也不负众望,用她那一贯冷静而深邃思考问题的独特视角声情并茂的发表着自己的认识,“韩麦尔先生想用这一手势将这一时刻凝结,永恒的留在心底--他的内心似火燃烧,已经让我们强烈的感受到他那对祖国的深深恋情!”

课代表的发言并没有像往常一样获得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下课时教室里也没有像往常一样表现出欢快的愉悦气氛。这节课结束时我也并没有作任何的学结,似乎也没有作多少的课堂评价;但我知道,在这节课里,已带给学生更多的是思考、是体验、是渴望表达和跃跃欲试的自我表现……

二、反思与体会:

新课程提倡教学对话和阅读对话,以对作品本身的深入思考与品味,以文本为出发点,自发出求知和参与的热望,流淌出探索与合作的热忱,从而获得人生感悟和人格熏陶。只有在那种开放的、宽松的、尤其是涌动着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情境中,才能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才能直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心理活动的展开和深入进行。

法国作家都德《最后一课》这篇课文历来深受学生的喜爱,固然有文章所具有的强烈的艺术力量和深刻的思想意义--把社会意义巨大的爱国主题浓缩在一件日常生活的事件里--学生容易角色定位,往往把自己当作小弗郎士而得以“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感受了悲壮的爱国的主题。然而,在阅读教学中怎样使学生从课本角色中走向生活,认识自我,优化人生的真切感受,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我们原来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较少听到有学生会说“我想……我要……我能……”等等自我表现用语,而且更少听到有学生敢说“我认为……我还有……我来做……”等等自信表现用语,很显然,这就是学生缺乏生活气息和生命活力学习的一重大表现。在这堂课上,有学生主动要求进行课堂表演,有许多学生对态势语言发挥了极具个性化解读;因此,我自以为课堂教学已紧紧抓住态势语言的无尽情感表达,使整个教学环节体现出富有情趣与充满活力的语文魅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我将继续努力尝试运用教材和学生个体资源,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自己的理解力、感受力和分辨力,珍惜学生对作品的原初体验,尊重他们个性化解读文本的理解,使他们对文学作品作出明确的价值判断,从而促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

上一篇:探究式教学在课堂中的实践应用 下一篇:提高教师素质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