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碗牛肉面的风情

时间:2022-04-30 01:08:58

台北最常见的伙食,一是卤肉饭家族,二是牛肉面系列。

卤肉饭家族,是指所有的小炖肉盖浇饭,什么卤肉饭、肉燥饭、控肉饭都属此列。

牛肉面呢,则是很实在地表示牛肉和面条一块堆儿在热汤里扎猛子的生活状态——挺意识流的——再配上鲜红的西红柿,青绿的嫩油菜,艳黄的姜片,牛腱子烂熟,里头筋头巴脑半透明,泛着缕缕热气。

台北满大街的牛肉面,说实话,一开始我是很看不上眼的,再好的面,能比得上西北回民的牛拉?还都爱吃,还台北之光,还听说年年办牛肉面比赛?到底是小地方的怯勺,没见过什么大天。

台湾的传统,是锅灶要当着门脸,明厨亮灶,让顾客一进门,便看到熬满汤汁的大锅,汤热火旺,瞬间食欲大增。这便是以货叫人的意思,老北京涮肉馆子也会这手,片羊肉的精壮伙计从来都把案板顶到街面上,人精神,肉新鲜,刀快片薄,算是街头一景。

说回牛肉面,既然被扯住了鼻子,哪有不进去消遣一番的道理?和台湾大部分小吃店一样,面馆门脸不算大,纵深倒是挺长,桌明几净的,黄灯照得满室皆春。食客也都随意散漫,少了些台湾人的客气内敛,多了点江湖豪气,大口吃面,大声扯谈,恍惚间有点像回到北京,哥儿几个夜探卤煮店的热闹场景。

菜单子不大,正反两面,印着五六种牛肉面。川辣味的,番茄味的,这是按汤头区分;半筋半肉的,牛腩的,牛杂的,这是按肉质分的。除此以外,小菜啤酒也尽有选择,乃至“小碗牛肉”这种极为熟悉的字眼也有出现。

价钱呢,差不多一碗150新台币,合人民币小40,真心不算便宜。要搁在北京,我肯定跳着脚骂大街,面条卖这个价!伙计倒是客气得很,送菜单说句“对不起”,擦桌子说句“对不起”,送双筷子“对不起”,开瓶啤酒“对不起”……说得我都有点绷不住了,他一句“对不起”我还他一句“劳您驾”,一时间台湾国语与京片子齐飞,大舌头并儿化音一色。

趁着后厨忙活,我先唠叨几句台湾牛肉面的废话,也算给老几位垫垫饥。

台湾和大陆传统是一样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本来不吃牛肉。乡下借牛力耕种,农民感念其相依为命,是禁忌吃牛肉的。而且,台湾多水田,都用水牛,十几年劳作下来,肉质粗硬,又老又涩,难以入口。随着时间推移,台湾人不但接受了牛肉和牛肉面,后来还居然把牛肉面变成了本土明星小吃,推向世界,也颇有几分与时俱进的意思。

台湾牛肉面的起源,已经难溯了,官话说起源于兰州的牛肉拉面,已有千把年历史了。说来也奇,台湾牛肉面在本地,是叫作“川味”红烧牛肉面的,可是台湾独创,四川当地并无此味。叫川味,八成是从成都“小碗红汤牛肉”演化来,肉汤炖宽一点,下面条,就成了最基本的川味红烧牛肉面。当年,台北桃源街,曾出现过一二十家的川味牛肉面大王,各个“大王”毗邻而居,一字排开,声势惊人,成为台北一景,是当年便宜旅行团必凑的热闹。

炮制牛肉面,还有一套讲究,所谓:一青二白三黄四绿五红。

老火炖肉,讲究的就是一个慢字,高汤汤头,必要熬煮五天以上,天天续料,天天撇清,最后这锅汤只闻得出鲜香,不见一丝油迹,是为高汤“一清”。

肉锅,因为下的都是牛腱子,血要放得干净,血沫子勤清理,炖出白到半透明的牛肉才算成功,是为白肉锅“二白”。

面条,都是选的上好荞麦面,可不像兰州拉面,论“韭菜叶”“白坯”什么的,都是统一的粗细。有讲究点的铺子,还会预先把面条蒸熟,再晾干,下锅以后,就有点方便面那种弯弯绕的意思,口感会更筋道些。荞麦面鲜黄如金,是为“三黄”。

菜码,台湾也用香菜、青蒜,绿油油的是为“四绿”。

最后撒上红辣椒提味,是为“五红”。这五美聚齐,才称得上是一碗地道美味的台湾牛肉面。

正念唠呢,面就来了!热腾腾一大碗,满满的都是感动。真不夸张,半个巴掌大,厚厚一片牛腱子舒舒服服卧在面条中间,半泡着汤水,很有点风华绝代的劲儿。旁边半透明皮皮溜溜的是好几块肉筋,长相透着香滑。葱末香菜末星罗棋布,金黄色面条游龙也似,在肉汤里起伏穿梭。冲这卖相,40就值!

拿筷子一挑,更了不得了,原来下头还埋着肉呢,搅动了汤汁,牛肉浓郁纯粹的香味“呼”地一下蹿上来,我这哈喇子就“哗”地一下垂到嘴边。要说也怪,这牛肉汤,却没有一丁点香料的怪味。(台湾炖肉都爱乱放作料,谁家锅里都隐隐地有股中药铺子味,不是说这样不好吃,而是老让我想起常年熬药治脚气的街坊老傅,不由得思乡情切。)

牛腱子炖得软烂,一口下去,都不用牙,拿嘴唇抿都能抿下一块来。肉汤完全浸进肉块内部,鲜香适口,一咬一冒汤。时不时吃到肉筋,齿间微微一紧,嚼头也有,香味也有。真是一等一的好肉。再说面条,荞麦面本来就筋道,师傅火候控制得也好,出来的面正是爽滑,就算塞了满嘴,也丝毫感觉不到咬面的黏腻口感。

成套餐具还给了个勺,是单为了喝汤预备的。汤头就是炖肉的老料,咸淡适中,炖过无数牛肉的精华尽在其中。一点点微辣,也正好提味,调味品“君·臣·佐·使”半点不含糊。

总而言之,真是一碗好面!

上一篇:浅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 下一篇:当代东京建筑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