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作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2-04-30 01:06:17

关于小学作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摘 要:小学生写作文难的现象层出不穷,“不知道写什么作文”“不知道怎么写作文”,已成为现在小学生最普遍状态。因此,教师应加强对优秀素材的发掘与辨析,注重实验作文训练;另外,学校应改善教师评价体系,这是针对小学作文教学问题的一剂良方。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对策探究;实验作文;评价观念

作文是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无比重要的一环,小学是作文学习和训练的起步和筑基阶段,更应倍加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打好基础,导致到了中学阶段也无法写出一篇完整且有条理的文章。

从学生的角度看,“不知道写什么”和“不知道怎么写”,已成为最核心的两大问题;从教师的角度看,作文教学缺少针对性、教学具体目标模糊不清,这也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两个关键性问题。

一、小学作文问题现状透视

1.从学生角度来看

(1)缺少写作热情,写作主体的被动化

作文写作的主体理应是学生自身,但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导致学生写作积极性不高。传统的模式是教师出题,掌握作文立意,评价作文结果,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揣摩教师的出题意向,能力不足的则完全丧失自己的立场,写些违心的话语来应付作文。如在一篇写人物品质的作文中,一个班有两位学生大篇幅写了教师严厉批评自己的文章,但在结尾却写出了歌颂教师的语句,草草点出教师的品质是温柔关爱。这种主体的失落使不少学生在写作中处于被动和违心的状态,导致学习热情不高。

(2)缺少写作素材,或素材俗套、无价值

作文学习常常将“从生活中发掘素材”挂在嘴边,然而,随着社会发展的多样化,小学生生活方式更丰富的今天,学生作文选材的质量却没有得到明显提高,还是采用一些老生常谈的素材、题目,其内容、立意均不容乐观,陷入了拿到作文题目却不知道写什么的窘境。

(3)缺少写作的方法和构思,作文“难产”

学生常常在确定自己写什么内容以后,仍然一筹莫展,写出来的作文如流水账或空喊口号、浮于表面,缺少对细节的刻画,对整个素材的描写也缺少用心设计。因此,教会学生“怎么写”就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

2.从教师角度来看

(1)教师作文教学缺少引导方法,教学目标不够清晰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加强写作和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大纲强调的是写作的两个方面,即对“选材”“具体设计”上的观察和思考。选材是作文的源,具体设计怎么写是作文的主体,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个人的发展,而非以分数来简单衡量。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不能把握教学的目标,把作文简单定位于应试的判断标准,作文的训练教学也缺少渐进过程。

(2)训练方法不够科学先进,未遵循学生发展的规律

在小学阶段,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思维发展有不同的特征,然而,很多情况下,教师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如过早地强调文章的思想深度,或者草率地引用名言名句;又如对结尾的教学一成不变,未根据教学目标,以及随着学生年级的提升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训练方式的先进性,不仅应结合学生的年级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还应该找准着重点进行针对性练习。

(3)作文评价体系混乱、模糊

在作文评价中,不少教师主观性过于明显,过分注重作文技巧、辞藻,或者过分强调作文的立意,导致学生难以写出真情实感,出现作文虚假化倾向;从另一方面看,作文评价常常易落入僵化状态,如教师习惯于批改中规中矩的作文,遇到内容独特,思想性与众不同的作文时,其评价观念的不同往往使教师的评价走向不同。

二、问题根源追究

学生写作问题的根源之一在于教师。虽然,当今社会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主,但小学阶段的教学应以学生自我发展为目标。写作主体和教学主体的迷失是小学作文教学现状的根本症结。唯有调整教学的理念与目标设计,改进教学的步骤方法,语文教师才能从根源上解决小学阶段作文教学中的问题。

三、问题解决对策探究

目前,学校作文训练的薄弱之处主要有二:一是作文的选材,学生很难甄别优秀的素材,难以在生活中进行发掘和积累;二是作文的具体设计,缺乏细致的分析和引导。

在小学阶段,教师在学生作文学习中的作用就好比教孩子走路,一二年级时扶着他们走,这一阶段学生的作文写作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体会字词的使用、句子的构成,然后再慢慢写作,熟悉作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三四年级后,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了初步的提高,能够进一步进行思考,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独立设计片段;到了五六年级,学生基本有了独立写作整篇文章的能力,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和引导,如锤炼作文的语句和结构设计。因此,循序渐进地进行指导是小学教师需要掌握的教学原则之一。

针对学生角度出现的两个问题:“不知道写什么”和“不知道怎么写”,则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应对。

1.作文选材

在教学中,学生常常以为自己的素材很新颖,但实际上意义并不大。选材能力的缺失导致学生不知道写什么,那么对于素材的收集训练必不可少。一些学校采取让学生写随笔、读书笔记、周记等方式进行训练,这是很普遍的训练方式。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告诉学生什么是好素材以及其标准是什么。

好素材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素材本身新颖,事件经过让人耳目一新;另一种好素材则是身边的小事,但是素材胜在深度且角度特。这就需要学生发掘素材时具有一双慧眼。在信息时代,小学生也同样能接触到更加广阔复杂的世界,这就格外要注意让学生善于观察,使其“不受钝化”。教师长期的示范与举例能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好素材,哪些素材需要记录和发掘,提高学生发掘素材的效率。

2.作文具体设计

(1)元认知与教师引导

上一篇: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背景下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 下一篇:农村中学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