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的时代风格及装饰技巧

时间:2022-04-30 09:49:20

青花的时代风格及装饰技巧

青花,作为中国的国粹,是一项古老而又青春焕发的陶瓷装饰艺术。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非常广泛。

一、青花装饰的时代风格

青花,以钴矿为着色剂,其色料来源不一、成份不同,对各个朝代青花艺术风格的形成有直接影响。

元代青花装饰使用进口波斯料。其色泽青蓝浓重,凝聚不散,绘画时留下运笔的痕迹,料厚处出现深青色的或近黑色的斑点,它沉入釉下,产生“料刺”或“铁锈斑”,这种深青色的晕散,构成了中国画中的焦墨,丰富了陶瓷的色彩层次,使色料更清新明快。如元青花中的经典作品《鬼谷子下山》、《萧何月下追韩信》、《三顾茅庐》罐,其画风运笔流畅、人物传神、色彩沉稳、青雅夺目,堪称中国青花瓷的巅峰之作。

明代永乐、宣德时期,青花装饰主要采用南洋进口的“苏麻离青”,青花色彩明亮浓艳,晕散在坯与釉之间,呈清澄莹澈之美感,采用点染绘画手法,着色似宣纸上的墨晕,一种幽静秀雅的风格,使青花装饰产生了新的韵味。成化年间,“苏麻离青”减少,改用“平等青”,呈色淡雅轻柔、画风简洁、笔线淡细。嘉靖时期开始大量使用“回青”色料,发色极浓,呈宝石蓝倾向,微泛紫色,装饰雍容、线条沉稳,“分水”有“水波”。其代表作大件《十六童子》青花盖罐,《追龙》青花盖罐,《鱼藻》青花罐等,无一不体现出嘉靖时期的“色泽沉稳,大气饱满”之风格。

清代康熙时期的青花,采用云南珠明料,质地纯净、色料鲜明青翠、蓝中泛青,不同浓度的料色,能渲染出深浅不同的各种变化。康熙时期的青花山水是层次最为丰富,发色最为错落有致的经典代表。

青花色料与国画所用黑墨相似,可以勾线,可以渲染,随意挥写,落笔生辉。青花色料有色阶、浓淡、深浅、沉着明快,大量吸收水墨画的遗风。因此,青花装饰最能反映社会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及风土人情,是紧跟时代脉博的产物。

二、青花装饰的技法与技巧

青花技法与中国水墨画一脉相承,千百年来景德镇人创造了“勾线分水”和“浓淡笔触一笔点划”两种表现技巧,即工笔和写意法,还有兼工带写法。

“一笔点划”指用质地精良的羊毫、狼毫毛笔蘸浓淡不等的青花料勾、描、涂、画。“勾线分水”是青花装饰的关键和最后一道工序,它是在泥胎上,用一种笔头较粗、笔尖较细的毛笔,饱含青花料在坯胎上施料。运笔要有力度,力要均匀,讲究抑,扬、顿、挫,这样分出来的水才有层次,浓淡分明、视觉效果极佳。青花水色可分为“五色”:即头浓、二浓、浓水,淡水和影淡。水色的区分主要靠青花料色在坯体上沉积的多少来表现;料水的浓度与调剂有关;另一方面,在操作过程中,坯的干燥程度、运笔的快慢、积水时间长短,都与水色的深浅有极大关系。坯体湿、运笔快、积水时间短、水色就淡,反之就浓。

用青花绘制各种不同题材的绘画,可以表现出人物的形态和精神,花鸟草虫的美丽和灵动,山水的伟岸和雄奇。

青花色调单一而不单调,通过多种艺术手法处理和加工,可采用白描青花、白地青花、青地白花、线地白花等多种形式来表现美好的生活。

青花一般描画在人们视线容易接触到的地方,如瓶的腹部,肩部、盘、碟的中心部位,内容多为吉祥图案,是人们崇尚美好、期盼幸福美好生活的写照。

青花布局要疏密有致,做到“疏而不空、密而不乱”,青中有白、白里见青、白青分布均匀、均衡穿插、青白相映、相得益彰。

现代青花,在传统基础上发扬光大。亚光珍珠釉下青花绘画、青花五彩,风格迥异,彰显出青花艺术的博大精深和活力;且器形多样,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的各种造型层出不穷;还具有陶瓷特性各种肌理的表现效果,使现代青花装饰艺术展现出与众不同,推陈出新的艺术面貌,从而不断丰富现代青花的装饰语言。

目前,景德镇正着力打造陶瓷文化创意产业,这就为陶瓷艺术家们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也为青花这一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何运用青花装饰艺术赋予陶瓷新的内涵,这是摆在陶瓷艺术家面前的重大课题。因此,只有勇于探索、挖掘、创新新的青花材质之美,才能开发和创作与时俱进的作品,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上一篇:拼贴黄国军:大山深处的“隐士,悠客” 下一篇:精品荟萃 万石山城竞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