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牵妙引话迁移

时间:2022-04-30 03:41:12

[内容摘要]迁移能力是数学学习中一项重要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有效地利用这种迁移的规律,注意发挥学习中正迁移的作用,就有利于巩固学生已学的知识、技能和概念,更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从而使学习变得更有效。

[关键词]迁移;策略;概念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促进知识迁移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有效地利用这种迁移的规律,注意发挥学习中正迁移的作用,有利于巩固已学的知识、技能,会促进学生的认知迁移,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当然,准备了良好的迁移条件,不等于迁移活动就一定会发生,还有赖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面,我就以一节《分数的意义》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利用引导促进认知的迁移。

一、关注知识纵横联系,形成网络

学生的学习迁移与教学的组织结构密切相关。从纵向联系说,教学内容应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由感性到理性,以避免学生因跳跃学习而产生学习迁移上的困难,从而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从横向联系说,要对知识进行综合贯通,加强基本概念、原理、法则及单元之间的联系,使他们能区别相似的概念之间的显著差异,从而能正确地利用已学的知识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这样既符合知识本身的逻辑,又适应儿童的认知规律,有益于学习迁移。

例如《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之前学生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认识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因此,对“分数意义”的定位,一是在学生原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概括,即理解“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而不是把重点放在学生通过直观、操作来认识意义。因为这些在三年级已经重点学过了,如果再把过多的时间精力放在这个上面,那就明显造成了课堂的浪费。二是将“分数的意义”纳入整个“数的意义”的知识结构中。即数都是有几个计数单位组成的,“整数”的计数单位是“一”,而分数的计数单位是“分数单位”。所以,本课应重视“分数单位”的教学,让学生理解“一个分数是由几个分数单位组成的”,从而深化对分数意义的认识。

二、把握新旧知生长点,形成迁移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各种知识对人的大脑皮层的刺激与反应的影响相似因素越多,越容易引起迁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牢固掌握已学得知识,并利用旧知引入新知。通过教师组织有目的的复习旧知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新的认知冲突,从而提出新的学习任务。

在《分数的意义》一课的开始,复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知识,然后我出示一个大部分被遮住的图形,只露出上面的一个小三角形,问学生:露出的三角形是一个整体的四分之一,猜猜看,这个整体是怎样的呢?由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是把一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所以学生画出的图形都是由4个小三角形拼成的组合图形,然后我出示了四个各自独立的小三角形,问:这样可不可以?学生发出了惊讶的声音,但仔细一看,确实可以这样画!还可以把4个独立的小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露出的小三角形也是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这个设计很好地找到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又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当前的活动产生了冲突,这样就将知识的学习拓展到了把许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的研究,从而为揭示单位“1”的完整概念做好了呈现准备。

三、逐层突破概念内涵,促进迁移

每一个数学概念都有其内涵,概念的内涵反映了概念的本质属性或特征,它既是概念的核心,又是形成概念的关键。教学中必须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逐层深入,各个击破,才能使学生掌握其内涵,从而准确的理解概念。

在归纳分数的意义时,教师首先出示了几个分数让学生说出意义。然后出示3/,让学生说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3份的数,从而引入了“若干份”的概念;再出示/4,让学生说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分的数,引入“表示这样的1份或几份”的概念;最后出示了/,到这时学生已基本能自己总结出分数的意义了,教学目标水到渠成。几个,看似简单,却由浅入深,一步步引领学生总结、归纳,降低了学习难度,从而使学生轻松的理解和掌握新知。

四、避免引起思维定势,克服负迁移

定势,也叫定向,指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的一种准备状态。定势可能导致正迁移的实现,但更容易导致负迁移,即阻碍学习。因此,如果学生对已学的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又不注意分析思考,那么已学得的知识、技能和概念,则会对学习新知识、技能和概念产生妨碍和不利影响,这就是学习的负迁移。

如《分数的意义》一课在学习1/4这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时,把4个三角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1三角形,用1/4来表示。但接下来教学1/3的意义时,出现了6支铅笔,平均分成3份,教师问:“每份能不能用1/3表示?”学生却异口同声地回答不能。这是因为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每份有1个物体(1个三角形)的程度上,现在每份出现了2支铅笔,学生的思维还未能迁移过来。这里又形成了一个认知冲突,然后教师可以通过辨析和训练,正确解决旧知识与新知识的矛盾,实现了“正迁移”,避免了“负迁移”。

将新知的引入放置于稍高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形成认知迁移的做法,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这一知识点,学生是学过的,但是这种掌握可能是稍浅层次的,随着内容的加深,需要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这就需要以旧引新,而关键是教师正确而巧妙地引导。

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迁移理论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教师一方面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学生认知结构水平和心理特点,千方百计地为学生的学习搭桥铺路,牵引导航,另一方面要在积极创造条件促进正迁移的同时,努力排除干扰,避免负迁移,教学更加有效。

上一篇:我的魔方情缘 下一篇:感悟生活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