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农业生产形势分析及应对措施

时间:2022-04-29 09:39:51

阜新市农业生产形势分析及应对措施

摘 要:本文通过对阜新市2014农业生产具体数据的分析,提出农业生产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阜新市;2014;农业生产;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5.21文献标识码:A

0 引 言

2014年阜新市遭受了65a来最为严重的旱灾,农业生产损失严重。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级部门齐心协力,科学应对,充分利用水利工程和机泵管带、水箱、运水车辆等抗旱设施,把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

1 粮食产量分析

1.1 播种面积

据统计,今年阜新市农作物播种面积为52.36万hm2,比上年增加0.072万hm2,其中播种粮食作物35.18万hm2,比上年增加2.54万hm2。粮食作物中播种玉米31.62万hm2,比上年增加2.778万hm2;高粱0.603万hm2,比上年减少0.044万hm2;谷子0.66万hm2,比上年增加0.07万hm2;水稻0.419万hm2,比上年减少0.049万hm2;大豆1.302万hm2,比上年增加0.102万hm2;其他粮食作物0.57万hm2,比上年增加0.322万hm2。

1.2 作物长势

据统计,今年玉米播种期5月1日~5月12日,与去年接近,比常年晚12d;水稻插秧期5月29~6月8日,与去年持平,比常年晚4d。玉米5月20日出苗,苗情好于往年,农作物长势整齐,一类苗占92.4%,二类苗占7.6%,没有三类苗。进入7月出现严重旱情,生长发育迟缓。裸地花生播种期5月10~18日,但有近2万hm2次翻种。由于翻种面积较大,全市花生平均开花期延迟4d。各生长关键期情况详见表1。

1.3 产量分析

据县区上报和调查测产,阜新市粮食产量18.5亿kg,与去年同期数据相比减产9亿kg。其中,玉米产量17.5亿kg,比上年减产7.5亿kg;水稻产量0.4亿kg,比上年增加0.04亿kg;大豆0.2亿kg,比上年减少0.1亿kg;高粱0.245亿kg,比上年减少0.355亿kg;谷子0.125亿kg,比上年减少0.275亿kg;其他粮食产量0.03亿kg,比上年减少0.81亿kg。

2 油料作物产量分析

今年阜新市油料作物面积为14.6427万hm2,比上年减少2.786万hm2,减少16%,其中花生种植面积达14.59万hm2,比去年减少14.59万hm2,减少12.5%。据统计,油料作物产量25万t,面积下降的原因主要受春节后花生市场价格大幅下滑影响,产量与去年持平。花生播种采取地膜覆盖的从5月2日开始,到5月9日结束。裸地花生播种从5月10开始,到5月18日全市花生播种基本结束。重点工作如下:

2.1 优化品种结构,扩大良种繁育面积

普及推广阜花10号、阜花12号、阜花13号、花育20号、花育22号、唐油4号、花育32号等花生品种。引进阜花15号、阜花18号、唐8252进行试验示范,为下步更新品种做好准备。

2.2 加强技术的集成配套

积极推广适时早播、配方施肥、机播机收、缩距增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并做好集成应用。

2.3 继续推广地膜覆盖

结合滴灌节水工程建设,在花生重点产区继续扶持地膜覆盖,今年实施地膜覆盖面积仍维持在2.67万hm2左右。

2.4 抓好花生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

结合国家和省有关项目,全力做好花生高产示范区创建工作,辐射带动全地区花生产量的有效提高。

2.5 做好病虫害防治

阜新市花生常见病虫害以疮痂病、褐斑病、网斑病、蚜虫等为主。今年花生疮痂病发生8万hm2,防治7.33万hm2;其它病虫害发生面积5.33万hm2,防治4.33万hm2。

2.6 提高机械作业水平

通过扶持和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花生从种植到采收的全程机械化,降低农民劳动强度,增加农民效益。

3 种粮效益分析

经调查,由于今年阜新市遭受历史罕见旱灾影响,主要粮食作物效益将明显下滑,具体种粮效益水平详见表2。

根据阜新市主要农作物生产成本收益分析,2014年我市玉米、水稻、花生每0.0667hm2纯收益分别为87元、410元、115元,较2013年分别减少84%,34.9%,59.6%。2014年,尽管花生收购价格提高,市场价格上扬,但由于农资价格上涨,人工价格升高,使其成本利润率减少25.78%。究其原因:

3.1 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抗灾能力差

全市经统计6座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6111万m3,其他小型水库及病危水库较多,有效灌溉面积不足。从而面对旱灾,2014年阜新市成灾面积达16.1万hm2,占农作物总播面的30.75%,造成5.73万hm2作物绝收。

3.2 生产要素转移,导致农作物生产成本上升

由于受利益驱动,农业上的资金、劳力、耕地、水源、物资等生产要素“三转向”突出:由农业转向非农产业;由农村转向城市;由不发达地区转向发达地区[1]。农业生产面临着主要生产要素短缺和不配套的困扰,较长期都将处于被动、不利地位。

3.3 农业生产资料涨价过猛

由于中间环节多,虽然农产品涨价,但农民没有得到多少涨价收益。农民却承受了生产资料连年涨价的压力,生产费用上升。农业效益比较低下的状况仍未得到改变。同时,农资流通环节的增加和流通费用的上涨也推高了农资零售价格,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农资流通费用统计数据,农资运输的主要成本也是燃料和动力费用,因此,燃料动力价格也部分地间接反映了农资运输成本[2]。

4 农业生产有利与不利因素

4.1 有利因素及应对措施

4.1.1 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

粮油高产创建工作的开展,加速促进了新品种、新技术的集成与推广,对提高粮食产量发挥重要作用。今年阜新市通过实施膜下滴灌、地膜覆盖、大棚育苗、测土施肥等技术,促进粮食单产的增加。

4.1.2 玉米种植面积增加

全市玉米种植面积较去年增加2.02万hm2,按0.067hm2产350kg计算,增加粮食产量超过1亿kg。

4.1.3 强化技术指导与服务

各级农业部门切实把春耕生产作为当时农业工作的中心任务,组织干部下乡,深入春耕生产第一线,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进行技术培训,做好分类指导,提高了农民科技意识和生产水平。及时各类信息,解决农民信息不灵、渠道不畅问题。联合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确保农民用上了安全放心的农资产品。开展对农村贫困户的帮扶工作,解决贫困农民种地问题。

4.1.4 组织农民群众浇水抗旱,并做好3个确保

3个确保即确保人畜用水需要;确保水源条件较好和房前屋后的地块作物浇上水;确保需水量较小和经济价值高的农作物浇上水,最大限度减少了灾害损失。

4.2 不利因素

今年,对粮食产量影响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干旱。

4.2.1 降水少

进入7月份,降雨量急剧下降,仅为51.2mm,为近10a来最少,较多年平均值140.7mm少六成,且时空分布不均。特别是8月1日至今,全市平均降雨量仅14mm,这是历史罕见的。而从7月22日以来,全市无有效降雨,连续20d的高温无雨导致旱情迅速加重。

4.2.2 发展快

持续高温无雨,阜新市土壤墒情迅速降低,7月31日,气象部门实测结果表明,10~20cm土壤含水量不足8%的乡镇占32%,为重旱发生区;8%~10%的乡镇占25%,为中旱发生区;10%~12%的乡镇占18%,为轻旱发生区,超过12%的乡镇仅占25%,为不旱区。8月6日统计,全市成灾面积约6.67万hm2,绝收面积不大,仅到8月16日,全市成灾面积超过13.33万hm2,达16.1万hm2,绝收面积更是发展到5.73万hm2。

4.2.3 损失重

阜新市为辽宁重要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产区,2014年旱灾造成农业生产巨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粮食作物减产10亿kg,花生减产2亿kg,合计经济损失超过30亿元。

5 2015年农业生产几点措施

抓好春耕生产,指导农民进行适时早播,加大投入,提高管理水平,确保粮食产量持续增涨;加强花生基地建设,突出生产规模,注重单产水平的提高;稳步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努力提高生产效益;结合农业项目建设,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发挥科技示范带动作用;开展科技服务下乡,搞好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素质;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调动和保护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强化农情信息的上传下达。

参考文献

[1]文正经.四川农业生产形势、问题和增产措施[J].农村经济,1995(07):1-4.

[2]彭代彦,郭更臣,颜军梅.中国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原因的变结构协整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3(06):48-59.

作者简介:王丽维(1982-),女,辽宁阜新人,农艺师,硕士,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上一篇:促成栽培试验小结 下一篇:接触锰及其化合物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