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地区开设商务日语专业必要性分析

时间:2022-04-29 08:49:55

内蒙古地区开设商务日语专业必要性分析

摘 要:通过分析对外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商务外语专业与普通外语专业的区别,以及在新形势下的商务日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确保商务日语教学的顺利进行。由此使得商务日语专业培养计划以本地区区域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真正能够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商务日语;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F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5-157-2

0 引言

外语除在外交领域应用外,在对外经济交流中的价值和作用日益突出和明显,据相关数据,近年中国对外技术依存度已经超过了50%,与此同时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对外贸的依存度超过60%,从这两个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目前对外经济发展已经离不开外语。因此在对外商务活动中,逐渐出现了外语专业的亚专业学科即商务外语。普通外语同商务外语的区别在于首先解决的是学习者的语言水平问题。因此商务外语的教学是以语言为基础,同时还需教授给学生如何在商务领域活动中使用专业的词汇和在合同、信函等商务活动中的外语运用技巧。自从提出商务外语以来,在各语种中由于英语使用广泛,所以最早从其中派生出商务英语,发展至今商务英语的科研与教学以日渐完善,它就是应用外语与国际贸易学科间相互交叉而产生的新学科。而呼和浩特在对外商务交流中对日本商务活动处于前列,另外呼和浩特有多所大学、院校开设日语专业其主要课程是日语语言学和文学,内蒙古大学是呼和浩特最早成立日语专业的学校,毕业生有半数及以上在从事相关的对日贸易工作,在职场工作中商务知识的欠缺以及商务专业专用外来语的准确使用有时会丧失商机,随着呼和浩特对日的商务活动逐年增加,这种不足更为突显,相伴而来的商务矛盾和摩擦也随之增加。

为满足呼和浩特对日商务活动中需要大量了解商务专业的日语人才,因此需要对日语专业课程教学资源进行重新规划和建设,融入部分商务日语,由此也可以增加日语专业学生就业,拓宽新的渠道,商务日语作为专业化很强的小语种亚专业学科,商务合同谈判用语以及外来语使用都有专业化的要求。另外日本的文化和宗教与欧美有明显差异,所以商务日语的教学也有别于商务英语。商务日语逐渐会从日语专业分离出来。

1 商务日语现状与对策

目前呼和浩特高校日语教师自身基本上接受的是纯日语教育或半路“出家”,国内又缺乏这方面的师资培训教育机构,到日本大学进修又存在专业不对接等诸多问题,导致呼和浩特商务日语教师队伍出现了教师自身商务实践经验不足的尴尬局面。

与普通日语相比,商务日语更专注于应用性、专业性等特点。首先是商务沟通,其中商务沟通的核心内容就是跨文化交际,仅仅掌握流利的日语语音和商务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在以往的对日商务活动中出现了诸如收购秋山印刷、池贝机床以及诸多软件企业的案例,大多是由于“看不懂日本市场的问题”造成的。所以要培训既懂日语又具有国际商务知识的师资。

2 商务日语中的语言文化因素

文化差异在商业洽谈中对具体语言表达理解差异也容易引起双方误会,所有的商务活动都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进行的,所以在商业活动中除了语言表达精准的同时也要注意表达的文化语境。因为语言作为文化的基石,由此可见,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双方文化语境不同,经常会出现误解或摩擦。

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误解或摩擦,就有必要了解不同文化语境下人们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如果日本人觉得有错误,使用过了道歉语后,预测或期待对方接受自己的道歉,采取原谅的态度。而实际在此情境下,日本人即使自己向对方道歉,也不希望对方把责任都放到自己身上,如果把责任放到自己身上,双方的人际关系将遭到破坏。也就是说,日本人在此情境下使用的道歉语是为了保持双方圆满的人际关系,即道歉语在此情境下起到了缓和和维护人际关系的作用,即一种油的作用。而中国人在此

情境下首先要弄清是谁的错,朋友之间一般不互相使用道歉语。中国人不会把道歉语作为缓和和维护人际关系的油来使用。中国人和日本人使用道歉语的意义是不同的。

中日言语行为背后所隐含的思维模式不同,日本人具有通过交际由对方来补救和维护自己的面子的倾向,而中国人则具有自己保护自己面子的倾向。例如,土居健郎在其「甘えの造著作里曾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美国人由于手续不全受到了日本出入国管理局官员的追究。这名美国人拼命地对事情缘由进行辩解,可是越辩解越得不到认可,最后实在没办法说了一句,“I′m sorry”,可是没想到入国管理局官员的态度突然就变了,并原谅了这位美国人。这件事在那个美国人看来可能是不可思议,但对日本人来说是很容易理解的。出现错误人,在公司里如果对上司的批评进行辩解,上司往往会说「その言い方はなんだ「そのB度はなんだ而受到更严厉的训斥。因此在商业活动中尤其要注意道歉语的使用,以免出现误解,日本人使用道歉语,自身向后退一步,表示出低姿态,使对方出于心理上的优势。与此相对应,对方也同样使用道歉语表示处于同一位置,维护了双方在社会关系上的平衡。这说明运用外语的经济收益总落后运用母语的经济收益,在商务日语课程设置中日本文化及风俗的内容必须占有一定的课时。

3 商务日语专业培养新模式

日语专业作为小语种毕业的学生基本具有了运用日语进行日常交流的能力,但由于在校期间缺乏经济、金融等方面的专业外语训练所以在毕业离校后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合作领域和交流内容。大多数毕业生往往只懂外语,不具备某一门专业知识的情况十分普遍,严重影响了外语人才自身能力的展现。因此,现阶段日语专业教师在商务日语的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学生日语语言能力的同时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对外商务知识。通过借鉴商务英语教学中一些成熟的教学经验,例如模拟商务谈判。在课程设置中,商务课程与日语语言课程的比例适中,从而做到日语和商务知识的有机结合,不片面强调日语能力或商务业务能力。

3.1 加强模块课程建设

教育部早在2001年颁发了《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作为高校日语专业制定培养方案的主要依据。突破长期以来形成的日语教学体系,学校在培养这类人才时要满足用人单位对商务日语人才的需要进行,使培养的学生能够迅速融入这一大环境中,在地区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

3.2 以科目课程改革为基础同时进行必要的课程整合

根据毕业生和企业两方面的调研,了解他们毕业后如进入公司从事商务翻译和谈判等工作。所以类似“国际商务谈判”的贸易谈判和翻译课程应该加强。国家教育部多次强调:“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应用性。”因此应将商务日语即职场日语的主导思想应用于日语教学当中,在教学活动中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可具体教学活动中使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任务驱动型教学法是把具体的任务作为学习目标,从商务知识加情景的语言练习,以及商务文本、文书的书写培养,完成学习的过程同时是完成任务的过程,通常将所要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整合成不同模块使学生在语言的听说训练中实践商务日语专业内容。

除了教学内容和大纲中增加商务应用内容外应对教师加以培训使之成为教育所需要的是“双师型”的教师。双师型教师是指教师本身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能够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具备相关的实践与操作能力。就商务日语教师而言,首先应具有扎实的日语词汇语法知识,以及能够熟练进行日语听说交流,更主要的是能将自身语言基础知识在国际贸易中加以应用。为了成为这样的复合型教师,教师要走出学校,进入企业内部的具体岗位进行实地考察与体验,并取得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实用技术证书,成为一名合格的“双师型”教师。

4 结语

商务日语专业作为在现有外语专业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在保留原有外语专业的优势和合理部分,又有很多新的跨专业领域需要研究。在当前时期应参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思路与要求,分部建设,专业建设与改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以服务区域经济,符合企业和岗位需求为主导思想的建设目标,同时要定期围绕这一目标不断进行市场调查研究,并根据调研所得的动态结果进行相应调整以及对专业设置进行局部修改,使得商务日语专业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真正做到了高等教育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商务日语专业在具备语言了教育的特点之上,又能切实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所需的合格人才。实现专业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李莉.基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D].上海师范大学,2013.

[2] 陈思佳,陈苏.商务日语文化教学的思考[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9):30

[3] 马冰,张月.日语教科书的比较分析――以《新编日语2》和《新大学日本语2》为考察对象[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5):15.

[4] 樊慧颖.从文化背景看日语中的歉意表现[J].日语知识,2003(12):10.

[5] 武文婷,刘丽丽,徐英东.多媒体技术条件下基础日语教学的革新[J].学理论,2012(09):10.

上一篇: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水平的关系分析 下一篇:BIM技术在核电经验反馈管理中的应用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