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夏季肠道疾病

时间:2022-04-29 06:08:24

远离夏季肠道疾病

炎热的天气不仅让人食欲低下,同时也使人体抵抗力下降。为了消暑,人们喜欢吃冰凉的食品,喜欢三三两两的聚会,这些喜好背后,隐藏着令人担心的隐患──夏季肠道疾病。

肠道疾病的典型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进而脱水,引起电解质紊乱,从而引发各种精神、躯体症状,严重时威胁生命。最常见的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伤寒、霍乱。

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夏季最常见的肠道感染中毒性疾病,常常为集体发病,主要是进食了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引起,其潜伏期短。可分为胃肠型和神经型两种。

致病菌:

沙门菌:最主要的是鼠伤寒沙门菌。它们喜欢藏身于动物体内。如果吃了未煮熟的肉类、内脏、蛋或乳品后容易引发疾病。

沙门菌在自然界中的抵抗力较强,在水、牛奶、蛋及肉类食品中可存活数月,在22℃~30℃的温度下可大量繁殖,但不耐热,温度60℃时,15~30分钟可杀灭。

副溶血性弧菌:此菌的特点是在含有氯化钠的培养基上生长迅速,主要存在于墨鱼、海鱼、海虾、海蟹、海蜇等海产品中,咸菜、腌渍食品中由于含有较高的盐分也是副溶血性弧菌的合适培养基。

本菌的存活能力强,在抹布和砧板上能生存一个月以上,在海水中可存活47天,对酸和热极为敏感。

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够引起食物中毒的葡萄球菌只限于产生肠毒素的菌株。此菌存在于人体的皮肤、口腔、鼻咽部、指甲下或皮肤的化脓感染灶。主要污染淀粉、鱼、肉、乳类及蛋制品。

在室温中搁置5小时以上,本菌足以大量繁殖并产生肠毒素。肠毒素能耐受煮沸30分钟。

蜡样芽孢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尘埃、米、面粉、奶粉、香料中。

芽孢耐高热,煮沸后仍可存活。适宜温度下可大量繁殖,形成芽孢,产生肠毒素。如果进食了隔夜或隔餐食物,可引起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可零散发生,也可爆发流行。如果是爆发,发病非常突然,时间集中,患者的潜伏期短。

典型的临床表现:

主要为腹痛、呕吐、腹泻等胃肠症状。一般起病急,上腹不适,上、中腹部持续或阵发性绞痛,恶心、呕吐。腹泻轻重不一,每天数次至数十次,多为黄色稀便、水样便或粘液便。吐泻严重的可出现口干、舌燥、眼眶下陷、皮肤弹性差等脱水表现,血压下降甚至休克。一般1~3天可以恢复。

医生提示:

1.搞好饮食卫生,不进食变质食物、未煮熟的肉类,慎食海产品、腌制食品显得非常重要。

2.不暴饮暴食,尽量减少到饭店聚餐的次数。

3.一旦发生食物中毒要及时向卫生防疫部门报告。

4.选择经过安全处理的食物,购买消过毒的牛奶而不买生奶。水果、蔬菜一定要洗干净。

5.做熟的食品放置时间不要过长,最好在出锅后尽快吃掉。

6.妥善贮存熟食。贮存的熟食在食用前再次彻底加热。

7.避免熟食与生食接触,生、熟食的刀具、案板要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8.注意在加工制作食品前和再次间歇后必须洗手。

9.保持厨具和厨房的清洁,所有用来置备食品的用具必须保持绝对干净,抹布在使用前煮沸。

10.避免昆虫、鼠类和其他动物接触食品。

食物中毒的家庭自救:

饮水:立即饮用大量的干净水,对毒素进行稀释。

催吐:用手指压迫咽喉,尽可能将胃里的食物排出。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的主要表现是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可有发热和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的可有感染性休克和中毒性脑病。主要致病菌为志贺菌属。

该菌在外界环境中生存力较强,在瓜果、蔬菜及污染物上可生存1~2周,但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对各种化学消毒剂均敏感。

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病原菌随病人的粪便排出体外,污染食物、水、生活用品或手,经口使人感染,也可通过苍蝇污染食物而传播,可因饮用被污染的水引起爆发。人群对此菌普遍易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主要的临床表现:

细菌性痢疾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菌痢又分为:

普通型:起病急,高热可伴发冷寒战,接着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大便每日10次至数十次,量少。开始为稀便,可迅速转变为粘液脓血便,左下腹可有压痛。早期治疗可在一周内稳定并痊愈,少数转变为慢性。

轻型:不发热或低热,腹泻每日数次,稀便有粘液但无脓血,轻微腹痛但无明显里急后重感。3~7天痊愈,也可转为慢性。

中毒型:儿童多见,病势凶险,起病急,高热体温达到40℃以上,伴严重毒血症状,精神萎靡、嗜睡,可迅速发生循环和呼吸衰竭,但肠道症状较轻,甚至开始时无腹痛腹泻症状,发病24小时后出现腹泻及痢疾样大便。中毒型痢疾又可分为休克型、脑型和混合型。

当急性菌痢病程超过2个月未愈时称为慢性菌痢。

医生提示:

同细菌性食物中毒。

伤寒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污染的水或食物、日常生活接触苍蝇和蟑螂等传递病原菌传播。水源污染为最重要的途径,也是引起爆发流行的主要原因。

伤寒杆菌:致病原伤寒沙门菌在自然环境中抵抗力强,耐低温,水中可存活2~3周,在粪便中可维持1~2个月,冰冻环境可维持数月,但对热和干燥的抵抗力较弱,60℃15分钟或煮沸后即可杀灭,对一般化学消毒剂敏感,消毒饮水余氯0.2~0.4mg/L时迅速死亡。

主要症状:

潜伏期为7~23天,一般为10~14天。以发热为初始症状,全身不适、乏力,没有食欲,可有咳嗽和咽。病情逐渐加重时,体温呈阶梯形升高,可在5~7天内升到39℃~40℃,此种发热出汗不多,也不伴有寒战。

医生提示:

1.患病时首先要隔离,注意休息,严格卧床,排泄物应彻底消毒。

2.注意观察体温、脉搏、血压、腹部情况及大便性状的变化。注意保持患者的口腔和皮肤卫生。

3.高热时可用冰敷、酒精等物理降温方式,不应用大量退热药,以免虚脱。

4.患者在体温正常的15天后,或5天做粪便培养一次,连续两次阴性,可以解除隔离。

5.患者的大小便、便器、食具、衣物、生活用品都需要消毒处理。带菌者应调离饮食服务工作岗位。

6.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吃不洁食物,不饮用生水、生奶的习惯。

霍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夏秋季流行,集中于7~10月,属于甲类传染病。

霍乱弧菌对干燥、热和消毒剂(氯制剂、碘制剂)均敏感,煮沸1~2分钟可被杀灭。2.5/万过氧乙酸能使其中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即刻灭亡,在正常胃酸中只存活4分钟,在江、河或湖海中埃尔托菌能存活1~3周,在鱼、虾或贝壳中可生存1~2周。

该病的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其传播途径为病人与带菌者的粪便或排泄物污染了水源或食品,经口感染人群。经饮用水传播是主要途径,水产品(鱼、牛蛙、甲壳、贝壳)的传播作用更大。

典型的临床表现:

吐泻期:表现为无痛性腹泻,不伴里急后重,大便性状有泥沙样或水样含粪质,见粘液,很快会转为米泔样水便或洗肉水样血便,无粪质,每日便次数次至十余次,甚至无数次。多数病人有先腹痛后出现喷射性、连续性呕吐。这种状况可持续1~2天。

脱水期:轻度脱水表现为眼窝稍陷,口唇干燥、无意识障碍;严重脱水烦躁不安、口渴、两颊深陷、神志不清、皮肤干皱;脱水严重可导致循环衰竭,少尿或无尿,引起肾损伤。吐泻严重时引起电解质紊乱,出现一系列代谢异常。

医生提示:

1.发现病情,立即隔离,送往医院。

2.按病人呕吐情况给予流质或禁食。

3.不喝生水,不吃生冷变质食物,加强个人和家庭卫生,消灭苍蝇和蚊子等害虫。

4.减少聚会。

上一篇:腰痛,女人无法省略的经历 下一篇:顺顺利利看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