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提问,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时间:2022-04-29 02:42:08

巧妙提问,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一堂好的数学课总离不开教师一系列恰如其分的引导提问。课堂提问不仅是师生交流信息、情感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引导学生乐于思考,善于思考,形成良好思考习惯的关键。教师要树立“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摒弃课题提问不切实际,加强学情研究,建立主体型提问策略,诱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和参与水平。下面就如何设计提问浅谈几点见解。

一、 铺路架桥,以旧带新

数学的新旧知识之间常有密切的联系,在新课之前复习相关的旧知识,在新旧知识的生长点处巧妙提问,可为学生顺利学习新知完成正迁移创造条件。例如:在教学“用两种方法解答两、三步应用题”例4时,师生共同审题,画出线段图,找出关键句后,提问:要求平均每天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多少米,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直接告诉了吗?这样通过画龙点睛的提问,使学生尽快地触及新知关键部分,有不直接给出答案,为学生解决新知铺路架桥,使学生明白了新旧联系,发展了学习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学的正效应。

二、突破关键,加深理解

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要求,抓住问题本质,在教学关键处,巧妙设下具有思考坡度的问题,使学生从感知教材向理解教材过渡。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也就是在突破关键,同时学生思维得到展开、发展。例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例题:1/8+1/9,教师依次提出(1)1/8+1/9能直接相加吗?为什么?(2)每份的大小不同就是什么不同?(3)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怎样才能直接相加?怎样去变?以上一步一步设问,使学生在思考中,理解了异分母分数相加减需要先通分的道理,并能顺利准确地概括出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法的法则。通过这一系列的设问、引导,使学生经过合理思维来求得问题结论,教师可从中发现问题和最佳思路,及时展开有针对性的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 造成悬念,激发探索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启不发。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巧妙设问,在教材要求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造成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中。使学生产生一种迫切的求知状态,然后进行设问,在其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这时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便能积极投入。例如,在讲完长方形面积之后,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与周长的区别,此时设问:“两个长方形周长一样,面积也一定一样吗?”“两个长方形的周长不同,面积大的一定大吗?”这两个问题于学生无疑处促其有疑,会给学生极大触动。问题一提出,学生立即活跃起来,纷纷主动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并展开了争论。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主动给自己出了许多计算周长和面积的题目,自己又解答出来,进一步巩固了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而且更重要的是自己主动探索,通过实例明确了周长与面积的区别。

总之,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掌握了教材内容之后,备课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备好的问题。再通过教学中,适时巧妙的设问,激发兴趣,启发思维,突破关键,引导探索讨论,达到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良好教学效果。

上一篇:试论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下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