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吉县三北防护林工程退化林分现状及改造模式

时间:2022-04-29 01:11:37

西吉县三北防护林工程退化林分现状及改造模式

摘要 介绍了西吉县自然概况、森林资源状况,阐述了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成效,分析退化林分现状及退化原因,提出西吉县三北退化林分改造模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 三北防护林工程;森林资源;退化林分;改造模式;宁夏西吉

中图分类号 S7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3-0207-02

1 自然概况

1.1 地理位置

西吉县位于黄河中上游地区的宁夏南部山区六盘山西麓,黄土高原腹地,平均海拔2 400 m。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05°20′~106°04′,北纬35°35′~36°14′。东界固原,南接隆德及甘肃静宁,西毗甘肃会宁,北邻海原。东西宽67 km、南北长74 km,总面积3 144 km2。

1.2 地质地貌

西吉县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势南低而东、西、北三方渐高,为干旱、半干旱区。该区域植被覆盖度低,水土流失严重,干旱频繁,生态环境脆弱,经济落后,成为宁夏经济发展最落后的地区。

1.3 气候

西吉县地处大陆性季风气候边缘地带,为中温带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地区,隶属干草原生物气候带,区内气候温和,雨量较少,光照充足,无霜期短,降水和温度变率大。年平均气温5.3 ℃,年较差27 ℃,≥0 ℃活动积温2 703.6 ℃,≥10 ℃有效积温2 400 ℃,无霜期120~150 d;年均日照时数2 322.2 h,年平均降雨量427.9 mm,时空分布不均,多集中在7―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60%以上,且呈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特点。全年蒸发量在1 500 mm左右,5―6月蒸发量达230 mm以上。春季气温回长快,干旱多风,冷暖变化大,多有倒春寒;夏季短暂,气温适中;秋季雨量较多,降温快,霜冻早;冬季长,严寒干燥。四季交替变化不明显,常有春寒、夏雹、秋涝、大风及霜冻等自然灾害的发生。特点:少雨、季节性降水不均且蒸发量大,是绿地景观形成的最大障碍因子。

1.4 土壤

西吉县属黄土丘陵区,土壤为侵蚀黑垆土或浅黑垆土,土层深厚,土壤质地适中,一般为中壤土或轻壤土,通气良好,保肥、保水性能较强。有机质层厚度12~30 cm,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04%,水土流失严重。

1.5 植被

西吉县境内植被类型主要为干草原植被、山地草甸植被、灌丛植被及森林植被等四大类型。干草原植被、山地草甸植被分布在黄土丘陵和土石山区荒坡;灌木植被多分布于河谷低地;森林植被中主要包括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人工林较分散,多分布于黄土丘陵区,天然次生林集中于土石山区。

2 森林资源与三北工程状况

2.1 林地现状

西吉县国土总面积312 746 hm2,其中林地面积99 535.8 hm2,林地占国土面积的31.83%;非林地面积213 210.42 hm2,非林地占国土总面积的68.17%,全县森林覆盖率10.69%。

2.2 三北工程建设成效

1978年,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开始实施,西吉县被国家确立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科学实验基地县和“三北”防护林体系县,为西吉县三北防护林建设拉开序幕。西吉县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1-5期”工程,通过工程建设,有效防止了土地侵蚀和水土流失,基本达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的治理效果,森林覆盖率和林草覆盖率得到了大幅度增加,小气候循环有所改善。三北工程的建设使西吉县的防护林建设产生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显著效果。水土流失明显减轻,大大改善了当地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状况[1-2]。

3 退化林分现状及退化原因

3.1 退化林分现状

西吉县三北防护林总面积97 099.74 hm2,其中退化防护林面积77 167.42 hm2,占西吉县防护林总面积的79.47%。西吉县三北工程退化林分主要表现为有缺株现象、苗木生长较慢、年生长量小、林分差、郁闭度低等,乔木林保存率低,防护功能下降,森林生态效益低下[3-4]。

3.2 林分退化原因

3.2.1 立地条件差造成林分退化。西吉县属干旱草原生物气候,自然条件差,降水分布不均,且自然灾害频繁,林地生产力不高;黄土丘陵、土石山地面积较大,尤其是中西部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山大沟深、干旱少雨,土壤瘠薄,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严重,立地条件较差,导致林分退化,保存率低。

3.2.2 造林树种单一,病、虫、鼠害频发。西吉县现有防护林中,杨、榆、山桃、山杏以及柠条所占比重较大,树种较单一,易造成病虫害滋生蔓延,特别是一些蛀干害虫,如天牛、木蠹蛾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如介壳虫、蚜虫等,食叶害虫如古毒蛾等会造成局部严重危害。鼠类尤其是鼢鼠也危害严重,它们啃食树枝,破坏根系,造成植株死亡,致使林带防护功能降低。

3.2.3 资金短缺造成林分退化。多年来,中央财政造林补贴资金乔木林4 500元/hm2,灌木林1 800元/hm2,而实际造林成本远远大于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县级地方配套受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每年用于造林的资金有限,工程造林范围小,造林质量不理想,造林后抚育管护资金短缺,重栽轻管现象较严重,造成造林面积大,成林面积不理想。

3.2.4 林分结构不合理。西吉县境内的乔木防护林大多是20世纪80年代后实施的三北防护林工程,近年来通过补植补造增加了部分幼龄林,因此西吉县防护林以幼龄林、中龄林为主,林龄的单一导致林分稳定性差,林分抵御不良气候和环境的能力差。

4 西吉三北退化林分改造模式

4.1 杨树、山杏、榆树等阔叶树混交针叶树模式

通过补植补造以油松、云杉等为主的针叶树,形成针阔混交模式,采用云杉H≥30 cm,根系完整,带土球;油松H≥50 cm,根系完整,带土球。采用鱼鳞坑整地,保持原有株行距。改造后林分结构更加优化,防护功能显著提升,防御自然灾害能力增强。缺点是针叶树苗木成本较高,更新施工及造林后管护困难。

4.2 柠条混交乔木模式

通过补植补造乔木树种,实行块状、带状和不规则混交,优化林分结构。补植比例30%~70%,根据树种确定密度。从空间搭配、密度调整、林龄结构等方面改造,形成人工灌木林多树种、异龄复层结构配置模式。该模式实施容易,对提高森林覆盖率具有重要作用。

4.3 沙棘、山桃混交乔木模式

选择土层较厚地段,通过补植补造油松、云杉等乔木树种,形成乔灌结合复层林分,提高林分质量,增强防护功能。提高林地利用率,形成乔灌针阔混交复层林,增强防护功能,形成乔灌混交林,油松、云杉具有较强稳定性,抗病虫能力强。

4.4 柠条灌木林平茬复壮模式

选择立地条件好、林下草本盖度大的地块,在每年11月下旬至翌年3月下旬植物休眠期开展平茬,平茬强度30%~40%;柠条初次平茬林龄应在10年以上,最晚不得超过20年,平茬周期3~4年;实行隔行隔带轮换平茬,柠条一般紧贴地面或低于地表1~5 cm;平茬后封禁,加强管护及抚育管理,避免牲畜啃食。不破坏地表植被,改善灌木林生长状况,提高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功能。平茬后增加枝条数和生物量,提高柠条饲用价值。

5 参考文献

[1] 褚卫东.新时期加快三北工程建设的思考[J].林业经济,2006(7):27-30.

[2] 王韩民.推进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理论前沿,2008(13):43-44.

[3] 刘冰,龚维,宫文宁,等.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生态学杂志,2009(9):1679-1683.

[4] 刘勇.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的分析与思考[J].林业经济,2002(2):48-51.

上一篇:清水混凝土幕墙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 下一篇:新生儿院内转运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