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时间:2022-04-29 05:15:06

试论高中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摘 要】 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是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是新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体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高中体育教学包含了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以及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关键词】 高中体育素质教育渗透实施;融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1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特点

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它以作为主体的人的基本综合素质的养成与发展为核心。素质,就是组成人的基本品质结构的思想道德、知识、身体和心理品质等因素。从素质教育的内涵可以看出,它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是它的主体性。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挖掘潜能。第二是基础性。素质教育要为每一个学生的长期乃至终身的发展奠定一个全面的、坚实的基础。第三是它的全面性。素质教育既要培养和提高所有学生的素质,又要使学生个体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培养和提高。第四是它的成功性。要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素质教育就必须是成功的教育,要保证每一个学生具备基本的必要的素质,使整个民族素质得以提高。

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作为中学体育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要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更要有扎实的文化科学素质和专业知识。中学体育教师要提高以下几方面的素质:1思想素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奉献精神。2业务素质:从业务理论到实践掌握扎实的体育基本功,专业知识技术、技能。3理论素质:能运用现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进行教学,不断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4心理素质:中学体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拼搏进取精神,开拓创新精神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应具备合群,心胸开朗的个性心理品质。5文化素质:各相关学科知识面广,文化基础深厚。

三、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首先,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风貌。其次,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格及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尊师敬长,做事公正,言行一致,文明礼貌,不损人利己,团结协作,遵纪守法。第三,通过严密的课堂组织,培养学生动作迅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协同行动的良好习惯和作风;第四,通过教材的游戏内容,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勇敢顽强、遵守规则等良好的道德品质;第五,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通过田径、球类、体操等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勇敢、果断、机智、顽强的意志及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发现式”、“问题式”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在学习中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如耐久跑是体育课中比较难教的内容。在教学时,教师根据学生的目标,分成几个组进行相互竞争,相互鼓励。

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由“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出的美,它是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美、竞技美、器材美等。作为教师应把主要任务放在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型,促进机能完善,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五、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高中阶段,多数学校取消了体育教育教学。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各学校逐渐开展了体育教学课程,而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不再被学生接受。体育教师应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构建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以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从而逐渐实现“终身体育”的教学目标。如:将体育教学与生活相联系,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体育教学的价值所在。如:将田径运动中的短跑与篮球教学中的传球相结合教学,加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针对兵乓球、羽毛球、网球等项目实施同化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练习,然后在自我选择体育项目掌握的基础上,拓展练习内容,开展健美操、武术、太极等。

六、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实施素质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做体育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以高中足球为例,用少量课时进行足球的基本技术的教学,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在自由组合的比赛中,自我锻炼提高,从比赛中感觉到技术的不足,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教学比赛中产生对足球的浓厚兴趣,把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锻炼中。又如,在耐久跑教学时,除了教学生跑的技术还要教给学生如何控制跑的速度,掌握间歇时间,如何缓解“极点”,及跑后如何消除疲劳补充营养等。使学生既锻炼身体又学知识,且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

七、利用学科特点,为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发展空间

体育学科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标而设置的一门必修课。体育课教学大多数是群体学生在室外(操场)的动态过程,所以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不仅具有独特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丰富教学内容和表现形式。对于同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采用新颖独特的教法,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创设优美和谐的教学情境,通过具有创意的教学程序,练习节奏,时间,数量以及运动路线的变化,对教学过程中的技术动作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排列,整合,达到殊途同归的教学效果。

总之,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体育教师必须努力提高理论水平与业务素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尊重学生个性并使之得到充分发展,让学生在运动场上获得较大的自由空间与时间,发挥自己喜爱的活动方式来进行自主体育锻炼,并由此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而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生体育心理学研究广西教育出版社.

[2]王玉根.关于中学体育素质教育的探讨[J].体育科研,2002(2)

[3]周海云.体育教师在素质教育中应具备的自身素质[J].体育科技,2000(1)

[4]杜全振.浅谈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学校体育,1997(6)

[5]韩志宏、宋爱芹.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浅议[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10)

上一篇:农村初中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养成 下一篇:初中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提高学生的硬笔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