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25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4-29 04:32:19

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25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双水平气道无创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COPD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50例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双水平气道无创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记录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及临床情况(包括神志、呼吸频率、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等)变化。 结果 观察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23例治愈,占92%,平均住院时间(12±3)d,PaO2及SaO2增加、PaCO2下降、pH值改善(P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双水平气道无创正压通气;

Clinical analysis on BiPAP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OPD with Ⅱ respiratory failure of 25 cases

[Abstract] Objective Clinical study of BiPAP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OPD Ⅱ respiratory failure. Methods Choice of 50 cases of COPD Ⅱ respiratory failur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given to ordinary treatment. Observer Group in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based on the treatment of respiratory BiPAP. Records of blood gas analysi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clinical conditions (including consciousness, respiratory rate, length of stay, intubation, etc.) change.Results Observer Group clinical symptom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23 patients were cured, accounting for 92 percent, the average length of stay (12 ± 3) d, PaO2 and SaO2 increase, PaCO2 decline, pH value improvement (P

[Key words]COPD; respiratory failure; BiPAP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常因呼吸道感染、气道阻塞、通气功能不良、呼吸肌疲劳等导致Ⅱ型呼吸衰竭。临床上常规予以持续低流量给氧、控制感染、解除支气管痉挛、应用呼吸兴奋剂等治疗往往难以达到满意效果,肺性脑病是主要死亡原因。机械通气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应用双水平气道无创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25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8年3月~2010年2月我科住院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衰诊断标准 [1]。选取50例,对无法配合呼吸机、肺大疱、气胸、鼻腔阻塞、昏迷者未予纳入。男32例,女18例,年龄52~78岁,平均(67.O±7.5)岁,病程5~40年,平均(13.O±6.5)年。

1.2 方法 人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包括持续鼻导管低流量吸氧、积极控制感染、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及祛痰剂、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呼吸兴奋剂。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美国伟康BiPAP Vision无创通气呼吸机,选择与患者相适宜的口鼻面罩,保证患者舒适而又不漏气。口鼻面罩与呼吸机连接方法:将呼气阀连接在面罩的侧孔上,并堵塞远端,即采用呼吸机-管道-面罩(侧孔)-呼气阀的连接方式[2],以减少二氧化碳的重复吸人。工作模式S/T模式,吸气压力(IPAP)初始设定为6~8cmH2O,1/2h后达到14~20cmH2O,呼气压力(EPAP)2cmH2O开始,逐渐增加至4~6cmH2O,FiO230%~50%,根据外周血氧饱和度调节FiO2以最小的FiO2保证血氧饱和度不低于90%。通气时问开始2~4次/d,2h/次,逐渐适应后,延长通气时间,直到呼吸衰竭纠正,病情稳定为止。一般应用3~7d。

1.3 观察指标 记录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及临床情况(包括神志、呼吸频率、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等)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x±s表示,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2.1 临床症状的改善 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气促明显缓解,发绀减轻,呼吸频率下降,仅1例二氧化碳进行性升高,出现意识障碍而行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对照组患者气促缓解不明显,呼吸频率下降亦不明显,14例达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指征。

2.2 二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见附表。观察组治疗后PaO2及SaO2增加、PaCO2下降、pH值改善(P

2.3 二组住院时间及转归 观察组有23例治愈,占92%,平均住院时间(12±3)d;对照组15例治愈,占56%,平均住院时间(20±2)d。

2.4 不良反应 观察组通气过程中有3例出现咽干,饮水后缓解;2例腹胀。其中1例经安慰、解除顾虑,嘱患者闭口鼻式呼吸后,症状明显减轻;另1例逐渐出现神志改变,PaCO2进行性升高而改行有创通气治疗。

3、讨论

COPD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病死率高。COPD的主要特征是慢性气流阻塞,并进行性发展,最终导致呼吸衰竭。COPD发生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和呼吸机疲劳。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抗感染、解痉、应用呼吸兴奋剂和糖皮质激素,持续低流量吸氧,重症患者需行机械通气,方能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有创通气需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虽疗效确切,但患者痛苦,并发症多,诸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压伤、呼吸机依赖等,并且经济费用高,患者及家属难以耐受。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是一种经鼻罩或面罩通气的无创伤性机械通气方法。BiPAP呼吸机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来提供压力支持通气,其较高的IPAP和较低的EPAP可保证足够的吸入氧流量,且应用鼻(面)罩后相当于增加了一个氧气储存器,在氧流量不变的情况下,吸人气氧浓度比应用鼻导管时明显增加。由于BiPAP呼吸机允许患者在二个持续气道正压水平上自主呼吸,具有自主呼吸与控制呼吸并存的特点,避免了人机对抗,减少了容积性损伤和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在治疗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BiPAP呼吸机,吸气时有一个较高的IPAP,可帮助患者克服气道阻力,增加肺泡通气量,同时也能够改善气体在肺内分布不均的状况,促使肺泡中氧向血液弥散,减少无效死腔气量。呼气时PEEP可对抗内源性呼气末正压,防止细支气管的气道陷闭以改善通气,增加功能残气量,防止肺泡萎陷,改善弥散功能,使肺泡内CO2有效排出,从而达到提高PaO2降低PaCO2的目的。呼吸衰竭患者因管腔的阻塞和呼吸频率增加,可引起呼吸肌疲劳。BiPAP呼吸机具有呼气末正压(PEEP)和压力支持通气(PSV)的作用,可降低吸气肌负荷,减少呼吸功能消耗,有利于呼吸肌的休息,同时也能起到机械性支气管扩张作用。与人工气道相比,BiPAP呼吸机治疗COPDⅡ型呼吸衰竭具有以下优点:① 减少气管插管及其合并症;② 减少患者的痛苦;③ 无需用镇静剂;④ 正常吞咽进食;⑤ 能讲话;⑥ 生理性咳嗽;⑦ 保留上呼吸道加温、湿化和过滤功能;⑧ 可以使用不同的通气模式,间歇使用,容易脱机。在临床应用中,失败的常见原因有:患者不合作;不能耐受面罩或有幽闭感;面罩不合适,漏气量大;呼吸道存在大量分泌物;鼻塞、眼炎、压力性溃疡等 [3,4]。

我们认为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COPDⅡ型呼吸衰竭应注意:① 操作前,应积极同患者沟通,消除其恐惧心理,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提高成功率;② 选择合适的连接方法;③ 采用合适的操作次序和逐渐适应的过程;④ 严密观察病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⑤ 掌握好适应证,选择合适的参数:IPAP应在14~25㎝H20之间,≤14㎝H20不能很好地改善通气, >25㎝H20时,有可能超过食管贲门的压力,患者多不能耐受,易出现胃胀气等不良反应,使患者难以配合。EPAP应在4~6㎝H20之间。

本组结果表明早期合理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COPDⅡ型呼吸衰竭,可迅速改善通气量,改善肺的氧合功能,纠正低氧和高碳酸血症,减轻呼吸肌肉的负担,使呼吸机得到休息,减少插管率,缩短住院时间,是治疗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2] 孙德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慢性呼吸衰竭急剧加重的治疗原则与策略[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27(5):297.

[3] 蔡柏蔷.21世纪医师丛书呼吸内科分册[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366~367.

[4] Bardi G, Pierotello R,Desideri M,et al.Nasal ventilation in COPD exacerbations:early and late results of a prospective,controlled study. Eur Respir J,2000,15(1):98-104.

上一篇:融儿在飞 第12期 下一篇:悄悄的爱 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