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电气控制”课程教改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4-29 03:21:11

应用型本科“电气控制”课程教改探索与实践

摘 要 “电气控制综合实训”课程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及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多年的基础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摸索出一套适合于应用型本科的“电气控制综合实训”实践课程教学方法,提出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 电气控制 应用型本科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11.042

0 引言

“电气控制综合实训”课程,作为电气相关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教学计划在大学二年级开始教授,作为初学者,掌握电路的读图、电路的连接、电路的设计、结合实际情况改造电路等方面,对以后的学习、实践及具体的工程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我校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突出实践教学,加强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是要以能力为中心,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

本文首先介绍课程的关联引申,在此基础上介绍课程改革的内容,再结合实际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如何解决,最后进行小结。

1 电气控制综合实训关联课程引申

在学习“电气控制综合实训”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开始学习综合电子技术,电路等基础专业课程,这门课程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开展,为以后学生考取相关证书做好铺垫。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前,适当的考取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是很有必要的。

1.1 基础课程安排

“电工实习”课程作为学生在专业课程开始前的基础,具体安排如下:首先通过视频介绍电工学相关应用场合;其次讲解日常生活中电路的基本构成;第三介绍基本电路元件,通过各种电阻、电感、电容及电位器等元件的实物,引入元件的测量及基本电路检修方法;第四介绍烙铁的焊接工艺,通过实际焊接练习,对基本工艺要求进行考核;第五通过合适的电路连接,验证单刀双掷开关控制的两地及多地灯具控制电路;第六总结前五部分,让学生在完成以上内容后,总结个人实践后的体会。

1.2 专业课程安排

在完成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后,“电路”、“综合电子技术――模拟电子”、“综合电子技术――数字电子”等专业课程的顺利开展,“电机学”也同样作为专业课的入门级课程,在二年级上展开,这门课程为将来学习“电气控制”、“运动控制”、“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变频控制技术”及“现代调速系统与拖动”等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是很好的铺垫,特别是在将来的就业与择业过程中,学生对于不同类型的电机,如何根据工业现场条件实施有针对性的控制,这些内容可以很好地检验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及实践应用能力。

1.3 后续课程引申

在学完以上专业课程后,“可编程控制器PLC”、“智能电器及其控制”、“电气控制与PLC控制技术”“电力电子与电机拖动”、“现代运动控制系统”等专业性较强的课程,随之展开,这些课程对前期的知识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就业岗位上如没有掌握相关知识,在结合实际问题解决问题过程当中,很容易出问题。

2 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与实践

本科应用型是本科层次教育,既有普通本科教育的共性,又有区分于普通本科自身的特点,它更加强调的是注重实践、应用和创新,简单说来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这门课程,对于其应用型本科教学过程,我们也在不断探索。如何有效地通过课程教学、实践操作、知识巩固、解决问题、实际应用等方式,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完成课程教学内容。

2.1 教学学时问题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得实际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精简,该课程分48学时(主要上课课时)与32学时(试行调整课时)两种教学进度。

在48学时的教学过程当中,后16学时是进行PLC相关内容教学,此部分与接下来学期的“可编程控制器”课程内容有重复,同时在有限的16学时中,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编程、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及顺序功能图编程等内容,显得非常紧凑,教学效果一般。

在32学时的教学过程当中,有针对性的讲解相关低压电器内容,实践基本电工工艺操作;对正反转及Y―降压启动控制电路,详细讲解电路图组成及原理后,进行实操练习,再结合8至10种常用的电气控制线路,由简单到复杂的对4到5种典型电路,进行元件检测、网孔板安装、线路连接、检测调试、通电测试、考核评分,这种少学时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效果良好。

2.2 教学方法的调整

在原先48教学学时环境下,除了进行课程内容讲解外,安排4次综合实训课程,占16课时,紧接著进行PLC方面的课程教学,在所学内容上没有交集,学生在理解上会一时接受不了,什么是可编程控制器,什么是语句表等等,前半段的学习情况才有所成效,又引申出一个不懂的新内容,在教学效果上不尽如人意。

在32学时的教学环境下,尽可能的少讲多做,16+16构成基本的学时,讲课实践对半分,但侧重点在于实践能力培养,前期讲解低压电器,接着讲解基本控制电路,随后讲解基本故障的检查及排除方法,最后通过几个实际安装电路,检验前期所学内容,进行实践考核,这样一来不会出现新的无交集内容,对之前所讲的内容也可以通过自查,得出相应结论,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指导老师也不会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指引学生通过看、听、摸、测、排的方法,独立解决问题。

2.3 教改后的基本情况

通过近两年的实际教学,学生普遍感觉这门课程不单单是进行理论教学,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对于电路图的识图与读图、实际控制电路的安装、安装完成后的实际测试等问题,都需要花时间进行巩固,利于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对于学生个人来说,提高了个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懂低压电器原理的过程中,穿行控制电路的讲解,讲完后随即进行阶段实操,自己的电路自己测,最后通电测试,一次通过就有取得优秀的可能,再通过平时的考勤、作业及平时小测试的内容,给出综合评定成绩,学生对于这种做法非常认同。

对于教学的老师来说,除了在讲课过程中进行基础理论教学外,实操过程中对于各种问题的解答,也是十分考验教师教学艺术的。问题的出现各种各样,指导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时,会给出各种引导学生的问题,随着问题的提出与解答,答案渐渐明了。学生在问题解答的过程中,也逐渐了解了问题如何一一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很考验指导教师。

2.4 结合课程教学,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学生综合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除了要加强学生实践课程的安排,对于动手能力的实践操作,学校还建立了一套适合于应用型本科的相对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还申报了建成了省级示范实验中心,作为实践教学平台的有力支撑。

电气信息综合实验中心整合了三江学院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它包含“SIEMENS自动化示范实验室”、“飞思卡尔MCU/DSP实验室”、“微电子实验室”、“网络实验室”、“通信技术综合实验室”和“电子技术实验室”六个重点实验室;其他实验室如: PLC自动化实验室、高频信号实验室、EDA实训室、计算机仿真实验室、电气实训基地、ASEA测试中心、西门子示范实验室、创新创业实验室等,为实践教学的开展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硬件环境。

学院通过与南京市劳动局的积极联系与合作,建立了南京市劳动局三江职业技能鉴定站,该鉴定站可以对电子、电气、机械专业的在校生进行中高级维修电工培训,近几年,还与南京市劳动局联合举办了省市级的技能竞赛,与南京地铁公司、中烟南京卷烟厂等单位合作开展了相关行业技能竞赛,目前具有维修电工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高级考评员12人,组织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3000多人次,指导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达96%以上。

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教学计划会根据不同学期,适时安排基础实践环节、综合实践环节、与签署生产实习的相关企业,结合产、学、研组织参观实习、定岗实习等实践环节。

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实践能力的同时,学院适时安排学生参加各种技能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三菱自动化竞赛,亚龙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楼宇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恩智浦”竞赛等,技能竞赛的训练是提高大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有效方式。

学校在每年也会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计划,创新训练项目的开展能使参与的学生,在电路设计、电子CAD、机械加工、PLC编程及应用、电气控制等方面得到较大的提高,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在以团队完成具体的创新训练项目时,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各自分工完成任务,相互沟通修改完成项目的分歧,最终通过现场测试验收的方式,完成项目的结题工作。通过创新训练项目,加强了学生在具体解决实际工程项目的能力,锻炼其创新思维的养成,为其以后走上相应对口工作岗位积累了必要的经验。

3 结束语

电气控制综合实训课,是电气信息类专业及机械电气自动化专业,非常重要的基础实践课程,其所W内容应用广泛,实践性及应用性强,如何教好对应专业的学生,是我们每位实践教师要面临解决的问题。

我校的电气控制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就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与特色,适时的调整教学计划及课时,结合学生在学习课程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分流培养,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采用合适的实践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叶莹.浅谈电工实训教学的改革.才智,2013.2.

[2] 张兵,张建生.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与实践.中国电力教育,2014.35.

[3] 黄捷,陈春.浅谈电工实训对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6.

上一篇:农业信息化专业硕士课程资源开发策略探讨 下一篇: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困境与突围方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