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师好美》看教师礼仪

时间:2022-04-28 07:03:58

从《老师好美》看教师礼仪

内容摘要:本文以小说《老师好美》为素材,从小说的主人公丁佳心入手,深入探讨教师礼仪的根本特性与主要行为规范,为教师礼仪研究与教学提供生动形象的案例。从师生沟通礼仪的视角看丁佳心的悲剧,其思想根源在于她角色定位的偏离与性道德修养的缺失,而其沟通礼仪的行动系统正误参半,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征。

关键词:《老师好美》 教师礼仪 师生交往

一、教师礼仪的内涵与功能

礼仪,是人类社会为了维系社会的正常生活秩序,以建立和协调人际关系为目的而需要认同和遵循的一种行为规范。它既表现为外在的行为方式――礼貌、礼节;又表现为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道德修养。教师礼仪,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职务时所遵守的行为规范与行为模式,所表现的道德情操与文明修养。也就是说,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广博的知识经验、现代化的教育能力和健康的身心,还要具备全面的礼仪修养,做到既能“知书”,也能“达礼”,内外兼修,方能成就教师礼仪的完满性。

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师道尊严,教师礼仪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孔子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奠定了教师礼仪的典范。西汉著名教育家扬熊说:“师者,人之楷模也。”要求教师不但要学不厌,诲不倦,并且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成为学生道德的楷模。近代梁启超、蔡元培等教育家仍然继承了中国古代教师礼仪规范的基本思想,将之贯穿于对教师的教育与考核中。作为21世纪的教师,更需意识到教师礼仪与个人事业的成败乃至家国的兴衰密切相关,时刻注意个人的言行举止,遵守礼仪规范。

教师礼仪之所以得到广大教师和社会的重视,源自于其所具有的多重价值功能。礼仪修养有助于塑造教师良好的职业形象,有益于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提升人格魅力,同时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老师好美》是严歌苓创作于2011年的作品,取材于发生在贵州的真实社会事件。严歌苓将目光首次聚焦中学校园,讲述了优秀青年教师丁佳心与学生刘畅、邵天一发生的一段畸形之恋。丁佳心作为高三班主任,对两位男生的过度关心与越界交往,甚至与其中一位男生发生了性关系,使得两位男同学之间产生了情敌般的矛盾与仇恨,最终刘畅在嫉恨中刺杀了同班同学邵天一。小说中,老师与学生之爱,原本是没有任何杂质的师生之情,然而最后绽放出来的,却是一朵恶之花。丁佳心优秀教师形象的完美树立与轰然倒塌,与她对教师礼仪规范的遵从与背离互为因果。本文以小说《老师好美》为素材,从小说的主人公丁佳心入手,深入探讨教师礼仪的道德根性与主要行为规范,为教师礼仪研究与教学提供生动形象的案例。

二、师生交往礼仪的思想道德依托

正所谓“礼由心生”、“纳德为礼”,礼仪与道德从来都是密切相关的。有道德才能高尚,讲礼仪方为文明。教师礼仪需要内外双修,甚至对内在素质的要求更高。换句话说,教师礼仪必须以教师的职业道德为依托,方能成就其圆满性。从师生沟通礼仪的视角看丁佳心的悲剧,其思想根源在于她角色定位的偏离与性道德修养的缺失。

礼仪本质上是人际交往的基本行为规范,换言之,礼仪是人们在其具体的人际交往中确保沟通得以实现的、约定俗成的、相对稳定的基本沟通渠道。教师礼仪其实就是教师应当掌握的沟通技巧。有效沟通,既是做好教师本职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礼仪的重要理论基础。教师沟通礼仪的基本道德要点之一在于准确的角色定位和形象规范。所谓角色定位,就是社会舆论对出于某一特定位置之人的常规要求、限制和看法。角色定位要求教师在与学生沟通前,必须准确地确定好在当时特定的情况下彼此所扮演的角色。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通常都会扮演着社会角色、生活角色和性格角色等三种角色。教师在工作岗位上最需要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定位,主要就是确定自己的社会角色,而不具体涉及其生活角色或性格角色。这一点,教师必须牢记。

《老师好美》中的教师丁佳心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却以混乱的角色定位造成学生的误解并最终铸成悲剧。丁佳心将生活角色深入教师工作中,充当了母亲甚至爱人的角色。她在得知学生邵天一患了失眠症后,在其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主动开车送邵天一到远郊进行针灸治疗,并经常在治疗后请邵天一吃饭,甚至把邵天一带回家里吃饭。这一举动一开始应该是出于丁佳心为人师对学生的关爱,但过度关心,给了学生错误的暗示。事实上,丁佳心曾经反思自己:“一个念头在我的脑子里断续闪过:我是什么优秀教师呢?我连做教师的资格都没有。因为我太多地参与到学生的感情生活中去了,给予了多过知识的东西,太多的多过了知识!我有着什么样的野心啊!做精神领袖似的班主任?可我实际上是在填补你们的感情和亲情空缺,你们似乎缺失的,我似乎就补了缺,把一个教师的角色弄得似是而非。”丁佳心充分关爱着学生,却在自身的角色定位上出现了偏差,因为生活角色的过多参与导致师生关系发生了变质。

性道德修养是师生关系沟通和处理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教师的性品行对于教师职业和教师本人都具有特殊的意义。教师高尚的性道德品行的培养,应该在意识层面和行为层面同时进行。在行为层面,教师与学生建立亲密关系时,应遵循在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的基础上,庄重、适度地对待学生的原则。对某些学生感情天平的明显倾斜,容易诱发其他学生的妒忌与不满。对学生言谈举止过分随便与亲密,则可能诱发学生的性敏感,使他们想入非非,将学生的感情引向歧途。因此,教师与异性学生个别交往时,必须把握分寸,在行动上必须有礼、有度、不逾矩,不逾轨,应强化教师的社会角色形象,保持教师的尊严。另一方面,教师要理智地处理好学生的“恋师情结”。面对学生的“恋师情结”,教师要保护他们的隐私,进行冷处理,不能丧失理智,陷入“师生恋”而不能自拔。一旦发展,舆论重压,当事人将痛苦不堪,对学生和教师都将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丁佳心自身婚姻生活失败,极端的心理空虚导致性道德的偏差。她⒏星榈奶炱角阕⒂谧约旱难生身上,从言谈到行动都表现出超越教师角色之外的亲密与随意,最终将本属于师生的美好感情引向歧途。这段畸形的“师生恋”导致严重的后果,丁佳心所关爱的学生一个断送了性命,一个断送了前程,而她自己也在被害学生家长的暴行中丧失了性命。

三、师生交往礼仪的行动系统

礼仪由思想系统、行为系统、外在系统三大系统构成。思想系统是礼仪的核心层面,以道德作为依托。行为系统属于技能层面,包括沟通技能、行为方式等。外在系统则属于仪表、仪态、服饰等表层层面。《老师好美》中,丁佳心师生交往礼仪思想系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而她沟通礼仪的行动系统则正误参半,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征。

1、批评礼仪

“批评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应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善于运用批评的艺术。要充分认识到错误是一种资源,错误是发展学生认知的无可替代的方法。面对学生的“过”,教师应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与理解,采用信任的方式去感化和诱导学生。

在小说《老师好美》中,丁佳心以其高超的批评艺术使教育所特有的人文教化功能得以完美展现。丁佳心曾前后两次批评刘畅上课玩手机。第一次发生在高三开始时,晚自习时学生刘畅在玩手机,丁佳心走到刘畅桌前,伸出手要求他将手机交出来。丁佳心内心充满了对学生辛苦学习的体谅,因此她只是小声说:“按学校规定,上课必须关掉手机。”在刘畅不予回应假装看书时,丁佳心便收回手,微笑着说:“但愿我猜错了,刘畅同学刚才没玩手机。”然后转身走向讲台。这时刘畅已经主动把手机放在了桌上。在这里,丁佳心充分地尊重和理解学生,注意到批评的场合,小声说话,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在学生及时改正的时候,不穷追猛打。而在第二次收缴手机时,已经是高三毕业冲刺阶段,刘畅的手机小键盘发出的声响在全班的安静中显得格外突出。这时候,丁佳心走到刘畅课桌边,将一张小纸条放在他面前,上面写着:“收起手机,不然我会没收的。”当刘畅出现反抗的情绪时,丁佳心只是默默将刘畅放在桌上的手机收走了,低调处理,不影响同学们的正常复习。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丁佳心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学生,无言地化解冲突,恰恰使得学生对老师也产生理解,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化人作用。

2、谈心礼仪

交谈是师生双方沟通信息、交流思想、增进了解的基本手段和基本形式。定期与学生谈心能够促进师生间相互了解,相互沟通,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教育任务。与学生谈心,最重要的是教师的态度和说话的方式,只有以一种平等、温和的态度,把话说到学生的心坎上,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要求老师在与学生谈心时要注意一定的礼仪和技巧。

丁佳心作为一名高三毕业班的班主任,对学生倾注了非常多的心血,她与学生的真诚谈心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她的学生杨晴在面对记者采访时说道:“丁老师谈话跟别人很不同。……丁老师想了解你心里过不去的坎儿,不是使劲套你的话,她反而会谈她自己,谈她对一件事的困惑啊,苦恼啊,好像要你给她分析,给她出主意。自然而然地,你就说起自己的那些垃圾事,垃圾情绪,怎么怎么想不开,不知不觉就开始跟她倾吐了,因为你觉得老师跟你是平等的,老师不等于事事都高,也需要心换心的交谈,所以你慢慢就跟她谈深了,无话不谈。说明我们跟丁老师谈心,不是因为她都有办法,是因为她愿意听,她同情。”沟通的最高境界是倾听他人心声,了解他人想法,待机帮助、疏导。在师生互动中,丁佳心不以师威压人,而是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将自己置于益友的位置,营造自由、轻松的氛围,让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学生因为掉发问题与家长发生矛盾时,帮助学生查找资料共同解决问题;在面对学生迷信占卦时,举出自己迷信考驾照的故事,告诉学生卜卦对人的心理作用,解除了学生的心结。事实上,谈心成功的关键不是掌握多么娴熟的技巧,更多的是出于对学生的爱与真诚。“因为她那么做是本真的,也是天生的坦诚,我们这岁数的人,对谁坦诚谁不坦诚直觉可好了。你知道高二高三的学生都什么人?满世界专找假模假式的人,哪个人假模假式,尤其是老师假模假式,我们马上就能感觉出来。”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非常敏感,当他们被不真诚地对待时,他们其实能够非常敏锐地捕捉到达种虚伪,丁佳心以她的真诚与尊重换得了学生的真心。

3、语言礼仪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与智能手机的普及,师生交流不仅发生在学校,更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而在以短信为主要形式的交流中,交流双方形象较为模糊,如果教师不能正确地把握语言礼仪,便容易发生师生关系的越界。在小说中,丁佳心与两名男同学的关系越界也正是从短信交流开始的。正如作者所言:“应该说信息和信息从一开始就是自由的,因为自由所以勇敢,远远比他们本人大胆,也远比他们无辜,没有年龄、没有彼此的悬殊身份造成的种种不可能。信息和信息恋爱,信息对信息,发生死去活来的,有时会把传导给他们本人,他们对此毫无办法。”丁佳心在学生发来520(我爱你)、 880(抱抱你)等暧昧气息浓重的暗示性短信时,并没有进行及时的阻止,反而回复130(也想你)、5120(我也爱你)等非正式用语信息回应。很明显,作为老师,丁佳心没有注意到交谈礼仪中的用词问题,使用了越界语言,给学生以错误的暗示和不良的影响。

“称呼”是人际交往(师生交往)的起点,反映着人与人(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反映了教师的修养。教师对学生使用礼貌得体的称呼语,不仅可以激发和控制学生的情绪,而且还可以沟通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进而增强教育教学效果。用清晰的声音呼唤学生的名字,意味着对学生持一种尊重的态度,但老师不能叫学生的昵称。昵称虽然有助于人际关系的深化,但在课堂这一特殊场合会产生反向作用。太过亲昵,会造成学生优越感,削弱其守纪自觉性,有厚此薄彼之嫌。在小说中,丁佳心对邵天一称“天一”,对刘畅称“畅畅”,而两位学生则称呼丁老师为“心儿”。作为老师来说,使用称呼应当谨慎。直接称呼学生的昵称,固然显示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亲切,但是无疑也让正处于青春期的男学生产生了幻想,错认为与老师的关系非比寻常,将师生关系误会为恋人关系。

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进行交流传播信息的最基本的工具,教师工作更是用语言来传递知识,灌输思想,所以教师语言礼仪的规范化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语言表达方面的,境界应该是高雅的,要具有境界美。低级的,庸俗的,暧昧的语言,只能误人子弟。

丁佳心作为一个文学典型,不能将其作为普遍现象,以偏概全。但她的悲剧也足以敲响警钟,让我们充分认识到教师礼仪对于塑造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教师礼仪绝非流于表面形式,而是必须以教师职业道德为依托,将礼仪内化为教师的内心需要,并指导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才能充分体现教师礼仪的内外统一。同志曾经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而教师自身高尚的师德,恰恰就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这一点,应该为每一位教师所谨记。

参考文献:

[1]严歌苓.老师好美[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07).

[2]戴彩虹.教师礼仪教育的重要依托一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化[J].大学教育,2014(13).

[3]袁满.当代教师礼仪与师生关系探讨[J].青年文学家,2011(05).

[4]陶h.教师礼仪与教师职业道德价值的实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01).

[5]邵苑悖廖其发.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师生关系――对我国当代师生关系理论构建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9).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传学院)

上一篇: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艺术能力 下一篇:集束化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先兆流产患者生活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