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区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调查分析

时间:2022-04-28 05:37:16

农村地区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调查分析

(会宁县中川乡卫生院甘肃会宁730700)【摘要】目的 了解农村地区校外青少年艾滋病防治相关的知识、行为,为在校外青少年中开展艾滋病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运用自编结构式问卷调查121名校外青少年,所得资料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分析。 结果 调查对象中有36.36%的人承认自己有过经历,艾滋病知晓率为47.11%,接受过10条艾滋病核心信息宣传教育者人数为零。结论 农村地区校外青少年艾滋病防治知识严重不足,感染风险较高,在控制艾滋病工作中应特别关注校外青少年人群。 【关键词】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知识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rural areas out-of-school youth AIDS related knowledge, behavior, as in the out-of-school youth AIDS education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Methods cluster random sampling method, using the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to investigate121 schools, youth, income data by using Excel to establish database analysis. Results of survey of36.36% admitted having had sex experience, AIDS awareness rate was 47.11%, accepts the10core of AIDS information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the number zero. 【中图分类号】R23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663-01 艾滋病已成为当前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之一。由于校外青少年过早离开学校,无法得到正常的教育,也缺少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源的支持,缺乏对不良行为和诱惑的鉴别抵抗[1],容易发生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由于农村校外青少年绝大多数外出务工,具备一般流动人群的特点,周围环境复杂,缺乏有益的娱乐活动,加之他们收入低,年龄偏小,使其成为防治艾滋病的边缘人群,很难获得医疗救助和社会支持[2,3]。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某乡农村15~24岁不在校读书的青少年内符合条件的所有对象进行调查,共计调查校外青少年121人。1.2 调查方法与内容 采用自编调查问卷,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基本特征(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户籍等),艾滋病相关认知,及安全套使用情况,获得的艾滋病预防相关服务等。1.3 资料分析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经统一编码,所得数据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录入分析。2结果2.1 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20.14±2.34岁;男性108人,女性13人,男女之比为13.84:1;婚姻状况未婚占91.74%,已婚占8.26%;文化程度文盲占6.61%,小学占56.20%,初中占30.58%,高中或中专占6.61%。2.2 未上学原因分析 对学习不感兴趣而辍学者占52.07%(63/121),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没有继续上学者占27.27%(33/121),因家庭经济困难、劳动负担重及其它原因离开学校者占20.66%(25/121)。2.3 艾滋病防治知识 121名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47.11%,正确回答率最高为"与AIDS病人或感染者公用针具会不会感染HIV"达88.43%,最低为"蚊虫叮咬会不会传播HIV"仅达27.27% (见表1)。表1 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2.4 发生情况 调查对象中有36.36%的人承认自己有过经历,首次发生年龄大多在13~24岁之间,性伴以恋爱男/女朋友为主(81.82%),其次是配偶(11.36%)、临时性伴(2.27%)、同性性伴(2.27%)。最近一年与配偶或同居异性朋友发生者占54.55%,与临时性伴发生者占22.73%,发生商业者占6.82%。2.5 安全套使用情况 在有的调查对象中,首次使用安全套者占43.18%(19/44)。最近一年与配偶或同居异性朋友发生时,从未使用安全套者占34.62%,有时使用者占42.31%,每次都用者占15.38%。最近一年与临时性伴发生时,均未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有时使用者为40.00%(4/10)。最近一年有3名调查对象发生过商业,均未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有1名调查对象最近一年发生过同,未使用安全套。2.6 干预服务接受情况 最近一年调查对象接受的主要干预服务为免费艾滋病性病宣传材料,其次依次为同伴教育活动、咨询检测服务、安全套发放、艾滋病培训和性病检查治疗(见表2)。表2 预防艾滋病干预服务接受情况2.7知识信息来源 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信息的来源依次为电视(80.17%)、免费宣传材料(40.50%)、书籍(38.02%)、报刊(33.89%)、朋友(25.62%)、医生(23.67%)、广播(19.83%)、宣传广告栏(19.01%)和咨询服务(5.79%)。3 讨论 调查发现,仅有9.92%的农村校外青少年能全部正确回答UNGASS指标中的5个问题。这与联合国大会要求的"到2005年,青少年能正确回答5道题的人数达到90%"相差甚远[4]。用知晓率评估指标(8项问题中回答对任意6项为知晓)统计,农村地区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47.11%,距甘肃省要求2010年校外青少年和流动人口达到70%的目标相距甚远[4]。 安全套正确使用是预防艾滋病经性传播的有效措施。在调查对象中,首次发生时使用安全套的人数占43.18%,说明对艾滋病的预防意识比较淡薄。校外青少年作为青少年人群定的一部分,在性生理与心理发育尚未成熟时,较早地离开学校走上社会,处在性观念与生活方式改变的社会环境,,应该加大对这一人群的宣传力度和教育程度。 此次调查对象均为农村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47.11%,接受过青春期、生殖健康等方面知识教育的人仅占35.54%,接受过艾滋病10条核心信息宣传的人数为零。有67.77%的调查对象的主要生活来源是外出务工,日常接触最多的人是工作同伴,因此,发展同伴教育志愿者,由他们来实施针对校外青少年同伴教育活动是防治艾滋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健康教育是青少年对抗艾滋病最好的疫苗,在校外青少年中应该针对青少年对艾滋病认识的误区开展工作,提供服务,使得校外青少年这一群体成为抗击艾滋病的主力军,而不是高危人群。参考文献[1]石晓燕,余小鸣,段春明,等.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相关只是 态度及危险行为调查.中国艾滋病性病,200814(1):52-54.[2]乔晓春,郭晓黎,张丽芬,等.山西省HIV感染者中流动人口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0,6(5):265-267.[3]刘传新,苏生利,傅继华,等.山东省HIV感染者流动人口感染现状调查[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2,8(1):28-30.[4]罗春燕,彭宁宁,朱蔚,等.上海市青少年危险行为现状研究(三)-吸烟、饮酒与易成银药物使用情况[J].中国校医,2003,17(2):104-107.[5]甘肃省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甘肃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

上一篇: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胃镜检查过程中的配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