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间测定法的工时定额标准化研究

时间:2022-04-28 03:00:06

基于时间测定法的工时定额标准化研究

摘要:工时定额是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一项基础性数据,一套科学合理的工时定额对企业合理安排生产、公平按劳分配、缩短生产(维修)周期等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规范工时测定程序的基础上,就如何利用时间测定法对工时定额进行标准化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一套从工时测定开始至获得标准工时的科学方法与程序,以及标准工时的量化公式。

Abstract: Work time quota is a fundamental data for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and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work time quota has a vital role in reasonable arrangements for the production scale of enterprises, fair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work, shortening the production cycle and so on. Based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process of determination of standard working hours,how to use the time to standardize on fixed working hours has been studied. From the study we got a set of scientific methods, procedures of determining standard working hours, and a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the standard working hours.

关键词:工时测定;工时定额;标准化;标准工时

Key words: work time measurement;work time quota;standardize;standard working hours

中图分类号:F2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9-0049-02

0引言

工时定额是企业的一项基础数据,是企业高效、科学管理的基础,标准的工时定额更是对合理组织生产、科学定员、按劳分配、提高生产率等起到重要的作用,许多企业也从中得到了利润,尝到了甜头,但是由于某些企业,尤其是以手工业为主的生产(维修)型企业,由于其行业特殊性,生产(维修)程序的不规范性,作业内容较差的规律性导致企业难以制定标准的工时定额。本文在规范工时测定程序的基础上,就如何利用时间测定法对企业的工时定额标准化进行了研究。

1工时与工时测定程序研究

1.1 工时测定与工时定额标准化工时测定也称测时指在工作现场以工序为研究对象,对构成工序的作业要素进行周期性观察,并测定其工时消耗的一种方法[1]。测时法是生产(维修)型企业多用的一种得到工序时间的一种方法,采用测时法测定时间时多深入到车间一线对操作或者工序进行实地的测量,一方面可以确定与实际相符的工作时间,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操作者寻找操作时间长的原因,缩短产品的生产(维修)周期。通过测时得到的时间是一个简单的工序时间,其中还有若干会导致此时间可用性、可靠性不强的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必须将测试得到的时间进行标准化,即通过对实际的测量时间进行劳动技术水平,劳动态度等的评价后,再充分考虑各种宽放与异常值处理等后,把测定的时间转化为标准工时[1],即具有平均熟练程度的操作者,在标准作业条件下,以正常的作业速度和标准的程序方法,完成某一作业所需要的总时间。

1.2 工时测定程序工时测定是一种能较真实掌握现场工作时间的一种方法,被广泛的应用于工时研究中,其主要程序如下:①明确测时的目的。②选择合适的操作对象并了解操作者的情况。③了解测定的产品情况。④划分操作单元。⑤确定观测次数。⑥进行工时实际测定。⑦正常时间的确定。⑧考虑排故情况后,单位合格产品正常时间的确定。⑨异常数据处理和标准时间的确定。在分析一般的工时测定程序的基础上,结合在企业内开展的实践经验,创造性的提出了“整合型”工时测定程序[2],其流程图如图1所示。

1.3 工时测定中应注意的问题①要选择合适的测时对象。测时对象的选择一定要有代表性,要选择操作熟练程度中等偏上的操作者,同时了解操作者的技术等级,工作年限等情况,以便得到的测时时间有先进性与典型性。②要按照工艺规程中的工序开展测时工作。由于操作者的工作是按照既定的工艺规程进行,后期标准时间的应用也是以工序为单位开展的,因此要按照工艺规程中的工序开展测时工作。③测时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记录操作者的操作过程与动作。通过测时得到工作需要的时间不是最终目的,应用定额提高劳动效率才目标,因此测时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操作者的工作流程、动作等,以便为后期通过方法研究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依据。④测时过程中要注意记录工作环境,操作者劳动态度、工作效率等信息。因劳工作环境,动者的劳动态度、工作效率等信息是后期进行定额宽放的参考依据,因此在测时的过程中要及时记录这些信息。

2基于时间测定法的工时定额标准化

2.1 正常时间的确定正常时间,指以实测的作业平均延续时间为基础通过工时评定后所得的结果[1],其计算方法见公式1:

Ts=Tc×K(1)

式中:Ts为工序的正常时间,min或s;Tc为工序的实测时间,min或s;K为工序的工时评定系数。

2.1.1 实测时间Tc的确定要实测时间Tc主要通过马表测时的方法得到,测时前要做好资料的收集、测时单元的划分和作业测定表格表头的填写,测时的过程中要注意按照时间消耗分类对测定的时间进行分类记录,根据工时定额的消耗分类,可以通过公式2,3,4得到实测时间Tc的计算公式5:

Tc=Tzj+Tz(2)

Tz=Tf+Tj(3)

Tj=Tfd+Tsd+Tjs(4)

Tc=Tzj+Tf+Tfd+Tsd+Tjs(5)

式中:Tc为工序的测定的工时,min或s;Tz为工序的作业时间,min或s;Tzj为准结时间,min或s;Tf为辅助时间,min或s;Tj为基本时间,min或s;Tfd为机动时间,min或s;Tsd为手动时间,min或s;Tjs机手并动时间,min或s。在得到实测时间Tc后,结合工时评定系数综合确定该工作的正常工作时间。

2.1.2 工时时评定系数K的确定工时评定时主要考虑影响操作者正常工作的因素,对其工作速度和效率进行的评定,评定时考虑的因素主要有操作者的工作态度、工作速度、工作时的注意力等。能否给与操作者科学合理的工时的评定系数,对于能否准确地确定正常工作时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深入一线进行工时测定时,把工时评定等级分为A、B、C、D四个等级,工时评定等级系数取值范围如表1所示。在实际的测定过程中,测定人员的主观判断是影响工时评定系数很重要的因素,因此测时人员要有相同的评定标准,以能保证工时评定的一致性。

2.1.3 正常工时Ts的确定在考虑了工时评定系数后,结合公式1和5得到正常时间的算法(公式6所示):

Tss=Ts0+Ts1+Ts2+…+Tsn=(Tc0×K0)+(Tc1×K1)+(Tc2×K2)+…

+(Tc (n-1)×Kn-1)+(Tcn×Kn)=(Tci×Ki)

式中:Tss为工作的总的正常时间,min或s;Tsi为第i工序的正常时间,min或s;Ki工序的工时评定系数,min或s;Tci为第i项工序的测定的工时,min或s;Tzji为第i项工序的准结时间,min或s;Tfi为第i项工序的辅助时间,min或s;Tji为第i项工序的基本时间,min或s;Tfdi为第i项工序的机动时间,min或s;Tsdi―第i项工序的手动时间,min或s;Tjsi为第i项工序的机手并动时间,min或s;n生产单位产品需要的工序数,次。

2.2 单位合格产品正常时间的确定由于很多情况下,对于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同一产品的生产(维修)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集中体现在,不同产品生产(维修)后出现的排故率不一,因此仅仅用通常意义上的正常时间不能完全反映这个问题,而单位合格产品的的正常时间能体现这一问题。由公式7和8可以得到在考虑产品排故情况下的单位合格产品的正常工作时间公式9。

Tzi=Tsi+T′pi(7)

T′pi=Tpi×kpi(8)

Tzz=[Tsi+Tpi×kpi](9)

式中:Tzz为生产(维修)单位合格产品的正常时间,min或s;Tzi为第i工序的正常时间,min或s;Tsi为第i工序的正常工作时间,min或s;T′pi为第i工序的平均排故时间,min或s;Tpi为第i工序的平均排故率;n为生产(维修)单位产品需要的工序数,次。

如果产品工序中不出现排故,只是产品出现排故的情况则用:

Tzz=Tsi+T′p(10)

T′p=Tp×k′p(11)

式中:T′p为此产品的平均排故时间,min或s;Tp为产品排故时间,min或s;K′p为产品的平均排故率,min或s

2.3 宽放时间的确定通过上面方法最终可以得到单位合格产品的正常时间,而此时间并不是我们最终需要使用的时间,正常时间反映的是操作者以正常速度并能保证连续劳动,完成工作所需时间,但是不得不承认,人在进行操作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休息;同时也可能出现由于组织不当或机器设备,人为因素造成停工、等待等情况,因此要考虑对单位合格产品的正常时间进行宽放。宽放时间从大类上说主要包括:生理宽放、休息宽放、组织性宽放、技术性宽放、政策性宽放,宽放类别和宽放项目见表2所示。综合考虑宽放的种类、宽放项目、作业的姿势后,目前一般常用的宽放系数见表3[3]。

2.4 异常数据的处理异常数据是指超出规定误差极限而不能真实地反映实际时间的数据。当异常数据严重超出规定的误差范围或者异常值较多时,会使得的最终得到的时间数据不准确,因此在进行工时数据的分析过程中对于异常数据要及时的去除。在测时过程中异常时间的产生原因主要有:工时测定人员测时标准不同,操作者的工作的态度、劳动技术水平有差异,选取测定工序不够典型,外界的条件(例如设备更新,工艺改进等)发生变化等。要想去除工时测定数据中的异常值,首先需要根据异常值判定标准寻找到异常值,目前常用的异常值判断标准主要有3σ准则,格洛布斯(Grubbs)准则,罗曼诺夫斯基准则和狄克松(Dixon)准则等。对于手工作业为主的生产型企业,确定异常值最简便的做法就是用考虑宽放时间后的单位合格产品的正常时间与生产(维修)若干件同一产品的该时间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如果所消耗时间过长、返工次数比较多,则可作为异常数据进行处理。

2.5 标准时间的确定标准工时[1]是具有平均熟练程度的操作者,在标准作业条件下,以正常的作业速度和标准的程序方法,完成某一作业所需要的总时间,它等于正常作业时间与各类宽放时间的总和。通过实际测量可以得到实际的测量时间,对实际的测量时间进行劳动技术水平,劳动态度等的评价后得到正常工作时间,在考虑到排故问题后,可以得到单位合格产品的正常时间,在考虑到生理需要,客观条件导致的停工等情况后又加上了宽放时间后便可以得到标准工时了,标准时间的确定如公式12所示:

Tb z=Tz z+Tkf=[Tci×Ki+Tpi×kpi]+Tkf(12)

式中:Tbz为工作的标准时间,min或s;Tpi为第i工序排故时间,min或s;kpi为第i工序的排故率,min或s;Tci为第i项工序所测得的时间,min或s;Ki为第i项工序的工时评定系数,min或s;Tkf为宽放时间,min或s。

3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研究能有效规范了工时测定与评定程序并得到了Tc,Ts,Tbz的计算标准与工时。相信通过本文所提出的程序与方法,定能科学核定产品的标准工时,为提高生产型企业尤其是以手工业为主生产型企业的工时定额准确度,提升工时定额管理的水平,降低生产(维修)成本起到有益的作用;相信本研究对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合理组织生产(维修)计划、缩短生产(维修)周期、均衡生产(维修),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目前,流程再造在我国逐步发展起来,流程再造能够实现企业管理的扁平化,但是真正获得较大成功的企业为数不多,流程作为企业为完成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逻辑相关活动的有序集合,它的优劣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盈亏和成败。在掌握了企业工序的标准工时后,可使企业的流程再造,向着更规范、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义敏,安鸿章等:GB/T 14002-1992 劳动定额术语[M].全国劳动定额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993.

[2]任永昌.某型航发滑油附件系统修理工时定额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刘晓红.以工时研究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articles.php.2008.

[4]Ralph H.Bavier.the Key to Productivity Effective Work Measurement[J].Industrial Management,1980.

[5]蔡启明,张庆.庄品.基础工业工程[M].科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我国上市公司制度安排存在的问题研究 下一篇:生物质发电供应链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