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反宝宝的家教对策

时间:2022-04-28 09:44:25

逆反宝宝的家教对策

妈妈叫3岁的清清吃饭,清清磨磨蹭蹭边吃边玩,不愿意吃。妈妈故意说:“好了,清清,你既然不愿意吃,妈妈就不让你吃了,把它扔了算了。”然后作势要把清清手里的鸡蛋拿回来。清清手里拿着鸡蛋,本来正像吃苦药一样皱着小眉头,一听妈妈这样说,马上用力抓紧鸡蛋,快速地把剩下的鸡蛋塞进嘴里。不一会儿,鸡蛋吃完了,她胜利似的看着妈妈。

常常会听到妈妈抱怨宝宝任性、不听话,越想让宝宝做的事,他越不愿去做;越不想让他做的事,他偏要去做。这种“独立、任性”,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2~3岁的宝宝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你的指挥和安排会表现出越来越多的选择性,甚至执拗、任性,和你对着来。

宝宝为什么会有逆反心理?

原因1:逆反是宝宝心理发展的正常过程

2~3岁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所提高,好奇心又很强,对什么事都觉得有趣,加之这时他开始意识到了“我”的力量,什么事都想参与:“妈妈,你不要拉我。”“妈妈,我自己穿鞋子。”

这个时期的宝宝往往对两种对立的事感兴趣,既想“要”,又想“不要”,自己做不了决定,对你的反应方式又不满意,因而就以哭闹、跺脚等方式抗议示威,导致逆反行为的产生。其实,这是这一年龄阶段宝宝心理发展的正常过程。

原因2:宝宝的好奇心没有得到满足

宝宝好奇心强,什么都想摸摸、碰碰,比如把玩具拆开来,用饭菜喂金鱼,用手碰危险的开关、插座,这些行为常常会惹怒你。如果你不理解他的好奇、探索心理,认为他是在胡闹、调皮,于是会限制制止他的行为,甚至使用训斥、打骂的方式,这样简单而粗暴地对待宝宝的好奇心,很容易引起他的不满情绪,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不让,我偏要干,看你把我怎么办?

如果宝宝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了满足,他的认识水平就得到了提高。因此,请尽可能满足他的这种心理要求。

原因3:越逼越逆反

如果不考虑宝宝的兴趣爱好,强迫他学这学那,如规定每天认多少字、画多长时间的画等等,完不成则给予惩罚。这种做法因为忽略宝宝自身的能力和兴趣,往往适得其反,容易引起他的对立情绪。

原因4: 越唠叨越烦

如果你遇事唠唠叨叨,不停地抱怨宝宝这个没做好,那个也不行;一会要这么做,一会又要那样做,没完没了。时间一久,宝宝就会厌烦你,对你的要求产生逆反心理。

给爸爸妈妈支招

1. 学一点幼儿心理知识

只有掌握宝宝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才谈得上教育。否则,即使你的话再正确,宝宝也会把它当做“耳边风”。

2. 冷静一下,认真分析一下

遇事先想一想,为什么宝宝会产生这样的行为,是自己教育方法不当,还是宝宝本身的问题?只有认真分析,才能查明原因,才能提高教育的艺术性。

3. 冷处理

一旦宝宝发生逆反行为,你不能急躁,不要使冲突加剧,不能以任性对任性,“看你犟,我比你更犟”的方式会火上浇油,把事情搞得更糟。正确的做法是冷处理,对他的任性不予理睬,当他以哭为威胁时,你不要心疼,就让他哭一阵,等他停下来以后再教育诱导。

4.学会利用逆反心理

如有意用“你不会穿衣”、“你不会数数”这类的话来激他,这时宝宝会说,“我会”、“不信你瞧”,这种方法可以增强他的自信心,效果往往比正面教育还要好。

5.发现逆反中的闪光点

逆反心理在思维形式上与求异思维有相似,其中包含了某些独立思考的积极倾向,好奇、爱动脑筋是宝宝的特点,从他的言行中,你可以发现其中的闪光点,一定要尊重和珍惜这一点,它是你发现宝宝智力素质方面的优势,对宝宝进行因材施教的依据。

上一篇:冬季润唇4忌 下一篇:食疗与疾病正面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