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运汤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观察

时间:2022-04-28 07:12:15

温运汤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观察

关键词:温运汤;轮状病毒性肠炎;寒湿泄泻;保留灌肠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12.032

中图分类号:R272.9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12-0078-02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秋冬两季,常见于0.5~2岁的婴幼儿。笔者采用温运汤保留灌肠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辨证属寒湿证患儿30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腹泻病诊断防治方案》[1]制定:①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②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③大便轮状病毒检测呈阳性反应。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中小儿泄泻寒湿证拟定。主症:大便每日数次或数十次,色较淡,可伴有少量黏液,无臭气;次症:精神不振,不渴或渴不欲饮,腹满,舌苔白腻,指纹淡紫。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西医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寒湿泻诊断标准;③发病在24 h之内,年龄在0.5~2岁之间;④患儿家长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伴有重度营养不良,或其他全身疾病者;合并其他细菌及病毒感染者;③发病后已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中药汤剂及其他治疗泄泻方法者。

1.4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为2011年10月-2013年4月本院儿一科住院部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共60例。其中,男28例,女32例;症状、体征总积分0~15分者8例,16~30分者42例,31~45分者10例;轻度脱水19例,中度脱水41例,重度脱水0例。按症状、体征总积分0~15、16~30、31~45分将患儿分为a、b、c层,再将每层按完全随机设计分到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脱水程度及病情轻重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组均常规给予抗病毒、补液、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退热等对症处理。对照组:口服思密达(通用名:蒙脱石散,天津博福-益普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E11559,规格3 g/袋)。用量:1岁以内,1/3袋,每日3次;1~2岁,1/2袋,每日3次。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运汤保留灌肠治疗。药物组成:苍术、制附子、山药、茯苓、泽泻各10 g。用法:上药凉水浸泡30 min,煮沸后小火煮60 min,取药液浓汁约100 mL。用量:0.5~1岁,每日50~70 mL;1~2岁,每日70~100 mL,分2次保留灌肠。

2组均治疗直至痊愈,以治疗第3日为观察时点,评定疗效。

2.2 观察指标与方法

采集入院当日(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日指标。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体征积分变化情况。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相关标准,将大便次数、粪便性状、腹痛、呕吐、精神、饮食、口渴、发热、小便、面色及颜色等11项指标按轻、中、重分别计1、2、3分,各症状计分累加为总积分,采取尼莫地平法计算减分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2.3 疗效标准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制定的《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合订本)》[3]相关标准拟定。临床痊愈:大便次数、性状及症状、体征完全恢复正常,异常理化指标恢复正常,主症积分减少≥90%。显效:大便次数明显减少至治疗前的1/3或以下,性状好转,症状、体征及异常理化指标明显改善,主症积分减少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首先进行正态性、方差齐性检验,满足正态性和方差齐性者组间比较用成组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Mann-WhitneyU秩和检验。P

3 结果

3.1 2组患儿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2组治疗前症状、体征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积分均明显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0.698,P

3.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30例患者中,临床痊愈8例,显效16例,有效4例,无效2例;对照组30例患者中,临床痊愈4例,显效6例,有效11例,无效9例。2组比较,Z=-3.219,P=0.001。

3.3 2组止泻时间和治疗时间比较(见表2)

4 讨论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又称秋季腹泻,属中医学“泄泻”范畴。中医认为,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不耐寒温,适逢秋冬之时,外感寒湿疫毒直中太阴脾土,塞滞大肠,则中阳受遏,胃肠失于温运,运化失司,清浊不分,而致泄泻。小儿脾常不足,运化失健,而“脾宜升则健,应补而不滞,益而不碍”,补脾则滋腻碍运,消脾则峻猛伤阳,故要维护脾气,则以运为治。脾喜燥恶湿,得温则运,且津液消亡较多,单用利湿或燥湿之法,恐更损伤阴津,加重病情,而温化寒湿为轻扬之法,可使邪如阴霾尽散,脾阳气机复升。温化寒湿与运脾两者相互为用,脾运湿化,湿化脾运,脾病去,湿邪得除,腹泻得止。温运汤为本院儿科专家杜克宽主任医师之经验方,其中苍术气味芳香,辛烈温燥,最善醒脾助运、开郁宽中、疏泄太阴之湿,为治疗泄泻之要药,是为君药;制附子助阳温脾、逐寒湿之邪,为臣药;山药补脾养胃;茯苓甘平,健脾利湿;泽泻甘淡,利水渗湿,“利小便以实大便”。以上3味均为佐药。诸药相合共奏温阳运脾、化湿止泻之功。中药保留灌肠可使药物直接覆盖在肠黏膜表面,发挥药效的同时在局部形成一层保护膜,从而加强止泻作用[4]。此外,保留灌肠可解决小儿服药难的问题,增强患儿治疗的依从性。

本观察结果显示,温运汤保留灌肠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方面均优于单纯用思密达的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方鹤松,段恕诚,董宗祈,等.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J].临床儿科杂志,1994,12(3):148.

[2]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72-276.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合订本)[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482.

[4] 王洪霞.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秋季腹泻71例临床观察[J].航空航天医药,2012,21(3):377.

(收稿日期:2013-06-17,编辑:蔡德英)

上一篇:LTE移动通信系统动态资源调度的研究 下一篇:对课堂例题教学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