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日本手工匠人(之三):陶工玉村信一

时间:2022-04-27 11:56:27

探访日本手工匠人(之三):陶工玉村信一

山口县县道191号线从茹市伸展出来后,便进入到了丘陵地带。再开出20多分钟,就见林中有一条小道,拐个小弯进去一看,豁然开朗——数十平米的院子,一间茅草顶的木房,加一个数十平米的院子,仿佛世外桃源。房子上悬一块从树墩上横锯下来后未加修饰的木匾,上写“松林庵”三个大字。

似乎并没有人在屋内。打电话后,听着林中的割草机声音停了,过了几分钟,玉村信一走了过来。

“林子里的草有些日子没有割了,以为你不会这么早就来。让你久等了。”玉村说。工作了很长的时间,身上的衣服却还干净,可知他是个会干活的人。

400年前日本攻打朝鲜时,从朝鲜带回了大量的陶工,其中有一部分来到了茹市。他们用这里颗粒较粗的土烧制陶器,做成茶碗、茶杯、香炉等和茶道相关的器皿。茹市出产的陶器,渐渐出名之后,就被称为 “茹烧”。当时朝鲜的陶工主要为王公贵族烧制茹烧,民间能用的并不多。只有一些有硬伤的次品,允许普通百姓使用。因此后来流传在市面上的大多是碗底或杯底被人为地磕下一块小角的“茹烧”。带“伤”,就成为“茹烧”的最大特点。

烧制陶器时由于温度较低,上的釉通常只有浅色,又由于釉中带了一些杂质,所以烧出来的器皿带有不同的色斑。且初始并无内纹,用得时间长了,纹路便多了起来,色斑的颜色也会变化。“茹烧”的这些特点,使之逐步成为茶道中茶器的上品,价格也变得特别昂贵。

“茹烧”的另一个特点,是一定要用茹市周边的红松烧制。“茹市周边的红松已经越来越少。从山里砍回红松后,运到窖口,费时费力,但我们依然是用红松烧制。”在分成三段的长型烧制窖前,玉村告诉我们。

每十几分钟,他就要向窑内添置一些红松木,并从留出的观火口观察各个段内的火候,以把握茶碗茶杯的烧制情况。烧制过程中,36小时内是绝对不能睡觉的,且需要根据经验不停调节,不是找个徒弟按时添点柴火就能烧出来的。

陶工在日本是手艺人,一次只能烧十几件,最后能成功出窑的更少。

“我一直在寻找我自己的颜色,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我的作品。”玉村边说边拿出一件黑中带有强烈紫色的茶杯给我们看。这已经不同于普通淡色的“茹烧”,更接近瓷器的颜色了。

茹市的一些工厂已经用煤气炉烧制陶器,价格要便宜很多,但玉村还是坚持用红松,“每次的火候不一样,每件作品的成色也大不相同,烧的那36个小时,是自己梦幻中的36小时,有时身体都要坚持不下来了,但看到火光后面陶器开始变化,一步步染上颜色,出现色斑,那种兴奋能让我坚持下来。”玉村说。

玉村信一的爷爷是陶工,父亲也是陶工,他从小就在窑口边长大,跟着爷爷做杯子做碗,跟着父亲上釉烧陶。大学他学的是法律,还拿到了硕士学位,但最终他还是回到了松林庵做了一名陶工。

上一篇:零售,从机场出发 下一篇:“价减量增”态势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