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调查分析

时间:2022-04-27 11:48:38

湖州市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调查分析

[摘 要]以湖州市为研究个案,对于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状况进行多元多层次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展示目前环保领域湖州公众参与的现状,主要对公众参与意愿、参与的行为方式和其社会特性进行分析;然后联系国际先进的公众参与环保经验,提出推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对策与建议,即构建政府、企业、民众、环保NGO有机结合的“四位一体”环境保护新模式,而为湖州进一步开拓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路径、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环境保护;公众参与;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4-0247-01

湖州市于2014年5月成为全国首个、全省唯一的地市级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认真研究公众参与环保的重要作用、现状和现实途径,开创全社会共同参与环保的局面,从而形成一个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荣的社会是当前湖州环保问题中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是在对实证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法,进一步探究湖州公众参与环保的制约因素,提出推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对策与建议。

1 调查对象的选取

问卷调查对象及样本的选择是:委托湖州师院生态文明志愿者服务队,在湖州市随机抽取5个社区,每个社区随机抽取30个调查户,每户随机抽取1人(18―69岁的成年人)作为调查对象。并前往人流量较多的超市、商场、广场等地,随机拦访50位市民,邀请被调查对象填写“湖州市普通公众环保参与情况调查问卷”。总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9份,被访问者性别比例相当,且涵盖了大部分职业,基本能代表湖州市区公众的环境意识水平与环保能力。

2 调查情况及分析

2.1 公众的环保科普知识面有待拓展

根据调查情况,湖州市民环保知识相对贫乏,尽管多数被调查者知道植树节,但只有5.7%(以下调查数据均来自上述问卷调查)的人能说出“六五”世界环境日的具体日期;虽然大部分被访者听说过环保标志,但绝大多数人都表示不了解环保NGO,也没听说过环境影响评价或环境保护听证会;环境管理的法律在公众中的认知程度也不高,仅有17.3%的被调查者能列举与环保相关的法律。总体来看,湖州公众的环保素养还不够到位,对普通民众的环保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还需下大力气落实环保知识的普及。

2.2 公众的环保习惯养成度有待提升

调查中发现,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要求相对较高,在“您对居住的周边环境是否满意”的问题上,不满意者超过70%,进一步的问题“您对居住城市的环境有什么样的总体评价”中,认为环境在恶化的占64.4%,认为没有大的变化的占 21%,只有不到15%的人认为周围环境在逐渐改善。但是,湖州公众的环保习惯养成度与其对环保的高期望值并不匹配。公众习惯倾向最强的是“随时关紧水龙”与“随手关掉不用的电器”;其次是“使用节能产品”、“在购物时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但多数被调查者都没有养成经常“对垃圾进行分类”、“将废电池投入回收桶”以及“特意使用一次性餐具”、“参加植树绿化”等环保习惯,多为一些可立竿见影、对自已可产生一定经济效益的小事。

这些现象都说明,公众关注的领域和环保行为存在较大差异,这说明公众并没有将自身的个人责任和公共空间的环境保护紧密联接,而且环境保护和奉献意识远远低于环境忧患意识和环境索取意识,对良好环境的诉求虽高,但可惜责任意识相对淡薄,环保习惯不佳。

2.3 公众的环保参与主动性有待增强

尽管人们对身边的环境问题较为关心,但公众环保参与的总体水平偏低。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民众都会关注国内外的环保事件,也有约80%的人选择会阻止他人破坏环境,但是,在环保公益活动、环保宣传、做环保志愿者等方面,公众参与度不高,且在所有被访者中,无一人参加过环保听证会;其次,不少民众有搭便车的等待、围观心理,在被问到“如果有的企业在您所在社区排放有害气体和废液造成污染,您会怎么做?”时,58.9%的人希望周围人解决,不希望自己插手,只有37.6%的人选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或与排污单位协商解决;此外,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解决,具有强烈的“政府依赖型”心理,认为保护环境就应该是政府履行的职责,环境污染都是政府没有做好,而个人却没有义务更没有责任。在问题“您认为谁对环境保护负有主要责任”的选项中,68.2%的人选择了政府,还有26.9%的人选择企业,只有不到5%的人认为要依靠普通民众。许多人都希望拥有一个优良、生态的环境,但这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而不是对环境保护行为少参与、少奉献。

2.4 环保NGO的公众影响力有待提高

就湖州公众参与的组织方式看,环保非政府组织的影响力非常有限。调查发现,近80%的受访者完全不知道环保NGO,只有不到3%的人对其有所了解。根据目前调查情况,在湖州市民政局正式登记注册的非盈利性民间环保组织只有两家:湖州市环境科学学会和湖州市环保行业协会,前者主要偏向于环境保护的学术研究,但在引导民众开展环保行动、组织民众与政府开展环保领域的对话等方面作用甚微;后者属于企业间的自发组织,但因协会负责人个人原因,导致近几年无多大作为。其它草根环保组织,包括各种志愿者组织以及前文提到的吴兴区生态文明草根艺术团等,虽然行动较为活跃,但多受制于注册合法性、工作敏感性的约束,在会员人数、规模、资金、号召力、组织能力等很难与发达国家相提并论,尤其在主体制约能力、对环境决策影响力等方面都还有很大的差距。

3 提升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路径和建议

3.1 加大环境保护宣教力度

面向全社会深入开展环境科普宣传,重点加强对农村农民环保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其环保参与意识和维护自身环境权益的意识。大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不说教,不走过场,针对不同层次、不同行业开展活动。突出环境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环保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合理公开公众关注的各类环境信息。

3.2 拓宽公众参与环保渠道

进一步明确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途径,解决好公众参与的可操作性技术规范问题。增强公众环境诉讼的可操作性,应从公益诉讼的标准、原告资格、诉前程序、诉讼时效、受案范围及审判组织、举证责任、诉讼成本分担方面,立法建立适合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从而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司法资源的制度支撑。健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监督机制,实实在在地赋予市民环保监督权,切实解决问题,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拓宽公众参与建设项目决策渠道,推进环境决策民主化,将公众真正纳入到环境管理决策中,除了畅通公众听证会的参与渠道外,还需进一步探索环保圆桌会议制度,由“事后处理”演进到“事先预防”,让公众更有发言权。

3.3 构建“政府-企业-公众-NGO”协助互动体系

对政府实行环保绿色考核机制,在理念上彻底转变“唯GDP是论”的考核思路,关注环境质量,要将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列入各级政府的考核机制。注重对企业环境责任的利益引导,政府必须建立一定的约束机制,强制企业履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也要从利益引导着手,寻找切入点。要进一步培育和扶持壮大环保非政府组织 ,对正当合法开展活动的环保NGO予以支持引导,如对各类环保NGO进行专业培训,多层次地构建政府与公众的对话平台。

上一篇:大学新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探讨 下一篇:高校思政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