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语的认识与分析

时间:2022-04-27 10:03:14

补语的认识与分析

摘 要:在本体研究中,补语历来因其本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受到语法学界的关注,对补语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此外由于近年来汉语热的兴起,补语的教学更是作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再次得到关注和阐释。现采用赵清永对现代汉语补语的定义,并尝试结合文学刊物《西部》中的例子解释现代汉语补语的语义类别及其语义的多指向性。

关键词:补语的定义 汉语特色 意义类别 语义的多指向性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4)07-0076-03

作者简介:钟浪生(1988―),广东五华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一、补语的定义

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学界前辈对补语论述颇多。我们认为,补语的定义采用赵清永在其论文《对汉语补语几个重要问题的再认识》中从句法和语义的角度出发所认定的定义较为妥帖,即补语是位于谓语动词形容词(短语) 之后,对谓语或与谓语有一定语义关系的句中某个名词性词语进行补充说明的句子成分。

二、动补结构和它的汉语特色

作为现代汉语中常见结构的动补结构,普遍存在于词、短语和句子三个基本语法单位层面。动补结构是具有汉语语法特色的句法结构,其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一)动补结构为汉语独有而外语所无

最能表现动补结构的特点的是简单的动补短语。从结构形式上说汉语常见的简单的动补结构短语有两种:动结式和动趋式。其中动结式指的是由动词加上一个表示结果的谓词构成,如“、赶走”等。动趋式由动词加上一个表趋向的词语构成,如“交出、爬上、传来”等。两者的特点在于,从结构上看,它们是短语;从功能上说,它们的作用又与动词相当。与之相比,印欧语系中谓语动词有且只有一个,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补语便成了重点和难点。

(二)动补结构具有很强的陈述功能

1.动补结构是一种双重陈述结构

一般来说,动补结构的补语由谓词性成分(动词、形容词)充当,语义上是对动作行为及其造成结果的补充说明。这样的结构决定了它在陈述功能上的双重性:动补结构的中心语陈述的是主体发出的行为动作或呈现出的状态,动补结构的补语则是对主体的动作行为呈现出的状态的补充。这种双重陈述结构使汉语句法结构的语义容量更大,陈述能力因而也更强。

2.动补结构陈述对象稳定

在动补结构中,中心语的陈述对象相对稳定,一般是对施事成分的陈述;而补语的陈述对象则视表达需要而不同。述语和补语的组合非常自由,语义结构上的复杂性造成了汉语补语语义指向的多样性特点。

三、补语的构成与补语分析

(一)补语的构成成分以谓语性成分为主

一般而言,补语主要由谓词性词语、数量短语和介词短语充当。名词性成分不能充当补语,但是用表时间的时量补语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时,则是例外。

(二)从语义类型角度分类

1.结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导致的结果。结果补语常用形容词,少数用动词和动词短语,且与中心语结合紧密,表时态的助词“了、着”只能放在结构后,中间不可插入助词“得”。例如:他的话令我无限感伤,泪水已噙了我的眼底。

2.程度补语。程度补语比较少,表示述语所达到的程度或状态,其没有否定形式,表示程度很高的有“极”“很”“透”“慌”“死”“坏”“多”“万分”“不行”等。谓语中心主要是性质形容词。例如:在这些人当中,我嘲讽得。(需要指出的是程度补语本身无否定形式。)

3.情态补语,主要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中心语和补语中间常用助词“得”。例如:看他写得,我不禁问了一句。

情态补语的作用主要有描写和评价两类。其中描写主要用状态形容词或者谓词性短语,评价只用性质形容词。情态补语比较特别的是,有时候用“得”字的补语在一定语境中可以省去。例如:苍狼舅舅的一席话说得我羞愧得< >。

4.趋向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能带趋向补语的一般是具体行为动作的词语,趋向补语总是读轻声。例如:结满雾凇的桦树,淌缓慢的寂静。

5.数量补语,主要包括动量补语和时量补语。动量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数量。例如:就让我在浪漫的恰西,晕眩。

时量补语表示动作、性质、状态持续的时间或动作完成后持续的时间。时量补语因为表示的是动作或者活动持续的时间,所以要求动词具有延续性。例如:我慵懒地坐在靠窗的位子上坐上,品尝着珍珠调制的咖啡。

因为时量补语可以表示动作的持续和动作完成后持续的时间,所以有时候会因为中心动词语义的多项且缺少语境而产生歧义。例如:戴维走了有二十多分钟了。(可以理解为“离开”,也可理解为“走路”)

6.时地补语,亦称介词补语,多用介词短语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和处所,包括表示动作的终止地点。例如:在喀纳斯,辽阔的安宁让风声停驻。

7.可能补语,即在谓语(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动作能否达到某种结果或情况的成分。可能补语有两种,一种是用“得”或“不得”充当,表示有无可能进行。例如:一个小闺女家,针线茶饭要拿得起放得下。

四、补语的语义指向

补语的语义指向与补语成分的词汇意义的特点有很大关系,此外和动补结构中动词的性质也不无关系。综合考虑,主要分下面几种情况来讨论补语的语义指向。

(一)“形+补”结构中补语的语义指向

1.补语是简单补语的话,由于形容词述语一般带宾语,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补语在语义上对形容词述语从程度上进行补充,补语的语义指向述语。例如:村头的苹果树又熟透了,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2.如果补语是复杂补语(一般要用结构助词“得”引进),这时补语不但表示程度,而且具有了描述性,即对一定的对象进行描述。这种情况下补语的语义指向它所描述的对象。由于形容词一般不带宾语,即补语后没有表示对象的成分,所以补语的语义只能指向主语。例如:在这么多人当中,我嘲讽得最欢。

3.如果形容词述语带有一定的使动性,这时使动的对象往往用介词“把”引进,此时描述性的补语的语义一般指向“把”的宾语。例如:她说西医没用,都是唬人的,常以她丈夫为例,把西医贬得一无是处。

(二)“不及物动词+补语”结构中补语的语义指向

1.物动词+趋向补语

如果踩翻了这个井盖掉,10分钟还没有人来救你,你就挂了。

2.物动词+状态补语

远处是一片起伏连绵的山川,我将顺着那抹醉人的绿色继续跑。

3.词+结果补语

对此,我们可以用“语义分解法”来确定以上情况中的语义指向。例如:

井盖掉下去=井盖掉+井盖下去(补语的语义指向主语)

两座桥晃荡起来=两座桥晃荡+晃荡起来(补语的语义指向述语词)

有的不及物动词同补语组合后能够带上宾语。很显然,这种情况下不及物动词在语义上并不关涉宾语,所以这时与宾语发生语义联系的只有补语,换言之,补语的语义指向宾语。

(三)“及物动词+补语”结构中补语的语义指向

及物动词一般后接宾语,在成分增多的情况下,补语的语义指向也相对复杂起来。及物动词和补语、宾语通常构成以下四种常见句法格式:

1.动+补+宾

例如:你吃完了饭,就去睡一觉,我一个人去就是了。

2.宾+动+补

例如:等他把照片拍完的时候,高原的暮色已经遮住了来时的道路。

3.被+宾+动+补

例如:他被这古怪的沉默搞得拘束不安。

他有时被那眼神看得突然打了个抖。

4.小主语+动+补

例如:稀饭你喝完了,可豆浆呢?

要确定以上所举的几种格式中补语的语义指向,可以对句中补语进行义素分析,主要看补语义素特征具体是[+述人],还是[+述物],还是[+述动]的;然后再看句中补语的语义类型,具体是结果补语,还是趋向补语、程度补语等。据此我们通过《西部》杂志里所载文章的具体语料说明一下由及物动词同补语构成的动补结构中补语的语义指向。

(1)补语的语义指向联系行为动作施事

例如:等罗爹爹吃饱了饭,就会带阿里去找姆妈。

上面例子中的补语是“饱”“会”,这些词的词汇语义中都具有【+述人】的语义特征,这种语义上的特点决定了它们在语义上只能同表示人的句法成分相联系。

(2)补语的语义指向动作的受事

例如:等哪天你吃光了碗里的饭,你就长大了。

上例动补结构中的“饱”“光”,以及类似这些词的语义特征中兼有[+人]和[+物]的特点,正是这种特点决定了它们的语义联系指称人或物的主语、宾语,而不联系句中表示动作行为的谓语成分。通过词义深层结构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句法结构中词之间的相互联系,经考察可得出:

“你吃光了饭”的语义是“你吃饭+饭光了”

(3)补语的语义指向动作行为

例如:他抓住她的手说“是你改变了我”。

五、结语

联系到具体的教学(包括对外汉语教学),我们应该:

第一,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针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应当根据习得难度安排不同的补语类型教学。依据从形式到意义的原则,在学生掌握并且辨认出各种补语结构(包括补语的前接成分、后接成分以及补语自身的结构形式)的前提下,深入学习补语语义指向的知识点。

第二,由易到难安排教学。已经成为一个共识的是,补语教学是二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从实际情况看,不同补语结构的教学难度也是很不一致的。这要求教学者尽可能地在了解和分析学习者偏误的基础上统筹安排,结合一定的语料帮助学生掌握易学点,突破难点。

参考文献:

[1]李锦姬.现代汉语补语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3.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周国光.现代汉语语法理论与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赵清永.对汉语补语几个重要问题的再认识[A].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研究》编委会.对外汉语研究(第七期)[C].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5]金立鑫.从普通语言学和语言类型角度看汉语补语的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11,(4).

[6]《西部新文学》编辑部.西部新文学[M].乌鲁木齐:《西部》杂志社,2012.

上一篇:作文只是生活的副产品 下一篇:浅谈敦煌驱傩词与唐代驱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