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对都市意味着什么

时间:2022-04-27 05:46:57

农业对都市意味着什么

北京万寿路南延工程一启动,阎连科那段“最奢靡的诗栖生活”就算到头了。他在北京丰台区花乡置办的那套大房子,被列为“违建”,遭遇“强拆”。两年前,阎连科一边构思中国版的《瓦尔登湖》,一边在院子里辟出一个两分地的菜园子。为买农具,作家四九城绕世界转悠,当他终于在一家商场发现锄头、铁锹时,却被告知那是非卖品,是店家为显示商品应有尽有的陈设。经理把这位特殊客人请到办公室,捧出一杯上等绿茶的同时,还奉上一句颇为经典的话:“你买农具?你的生活也太奢侈了!”

是太奢侈。“五一”小长假,我从老婆网购的新书中,拣选出老阎这本“种白菜、种茄子、种丝瓜”的《北京,最后的纪念》时,多少有点偷窥人家吃肉自己吧唧嘴的意思。这年头,在“北上广”城区,带菜园子的宅子恐怕和带泳池的私邸一样,听着都叫人眼睛发蓝。

好比飞鸟眷恋天空,人不分肤色,骨子里都有一种对土地的亲近和向往。越是发达的大都市,市民的趣味越“农民”,不信节假日你去转转,北京堵车的节点都在郊区。

农业对大都市意味着什么?这题目大得能写一本专著,咱升斗小民先打个比方,差不多也能撕捋清楚。譬如胡同口有一棵树,以前我们只知道它能出木材,后来我们意识到它还能涵养水源,遮阴蔽日,降低噪音、洁净空气,既是一道景观,又是一个生态系统。于是就对它多了一分珍重。

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对农业不仅有物质的需求,还有精神的依赖,不仅要消费农产品,还要享受春华秋实的过程。即使城市发展对土地需求巨大,但那些称得起世界城市的名都,都无一例外地给农业保留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因为农业花团锦簇的存在,是一座城市宜居宜业的要件。

伦敦的粮食安全保障线一直延伸到市民的阳台和后院。“城市农场”、“社区果园”遍布学校、公园。

巴黎是座“现代田园城市”,把农田当成绿地,利用“绿篱”将居住区与工厂、高速路隔离开。新区建设更是刻意保留部分农田,在市区内种植蔬菜和花卉,营造农业景观。巴黎政府提出,一不搞大规模公园,二不在城市建设上“摊大饼”,而是要通过“适度田园组团”与”适度地上建筑组团”的排列,让市民一不留神就从城市文明迈进了农耕文明。

纽约将农业作为生态景观纳入城市发展规划,把闲置地块和废弃足球场、棒球场逐步开发为可耕种的土地。建立以社区支持农业(CSA)为主要模式的家庭农场,城市居民与农场生产者共同分担成本、风险和盈利。有报道称,位于曼哈顿区和皇后区之间的罗斯福岛上将崛起一座132层高的温室摩天大楼,它的每一层都将被用来种植作物,饲养家禽、牲畜。

东京秉持建设“有农”的都市理念,全市有几百个“市民农园”,其成员构成上至耄耋老者下至学龄前儿童。政府设置“都市田园学校”,农协开办“学校农园”。日本电信电话公司(NTT)总部大楼楼顶种着红薯,大手町金融区一个上千平方米的金库被改造成了花果飘香的地下农场。

从农业占GDP的份额看,上海仅为0.6%,北京不足1%,为什么京沪两地还对农业那么执著,一门心思要把都市农业做得风生水起?北京人算过一笔账,2008年以来农林水的生态服务价值,几乎和全市GDP总额相当。原来大头在这儿呢。看来,作为一座现代城市,农业已经成为必须提供的公共物品。否则,无论面对的是皇城根的爷们儿,还是黄浦江边讲求格调的女人,城市经营者都交代不过去。

上一篇: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探索与研究 下一篇:都市农业花团锦簇 浦江两岸馥郁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