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欠发达 欠开发”省情切实抓好人才资源开发

时间:2022-04-27 04:53:42

针对“欠发达 欠开发”省情切实抓好人才资源开发

当前,“欠发达、欠开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省情。“欠发达”主要是就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而言的,我省很多指标都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有不少在全国挂末。“欠开发”主要是针对我省资源开发状况来讲的,我省丰富的能源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民族文化资源、良好的气候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尚未真正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我省目前经济社会的“欠发达”状态同丰富的资源“欠开发”是有密切关联的,其中,人才资源“欠开发”表现尤为突出。人才资源总量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和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够强等问题依然存在,已成为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人才作为富民兴黔事业的关键,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举全省之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的意见》、《关于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决定》,《贵州省“四个一”人才工程实施办法》等重要文件,始终重视人才的培养、使用、引进和稳定,在努力盘活用好现有人才的同时,积极培养引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各类关键性人才,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2005年春节期间,总书记在我省视察时提出“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努力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的期望。贯彻落实好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就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省“欠发达、欠开发”的实际出发,深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认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好人才资源开发,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早日实现。

从“欠发达、欠开发”实际出发,切实抓好人才资源开发,必须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古人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谋一域,当谋全局,谋全局,必重人才。凡事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才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才有非常之功。以锦涛总书记去年视察我省时的讲话统领人才工作,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必须既谋全局,又谋一域,既谋万世,又谋一时。谋全局和万世,即从大局和长远考虑,实施人才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政策研究、宏观指导和规划的落实;谋一域和一时,即根据现实需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造就一批非常之人,成就一批非常之功,建设一支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努力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曲折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问题作为战略课题越来越迫切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做好人才工作,无论从提高竞争能力,创造发展优势,还是加快小康建设,巩固执政地位,都十分重要。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人才竞争是最核心的竞争,人才优势是最根本的优势。我们一定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树立起人才投入的收益是最大收益、人才浪费是最大浪费的理念,树立起人才是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一流人才一流回报的理念,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自觉抓好人才工作,破解难题,应对挑战,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中来。要通过人才观念的更新,实现人才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紧密结合,推动人口资源向人才资源、人才资源向优势资源、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以人才资源的大开发,带动贵州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大发展。

从“欠发达、欠开发”实际出发,切实抓好人才资源开发,必须坚持科学的人才观。坚持科学的人才观,是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意,人才工作做不好,就谈不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科学的人才观指出,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坚持科学的人才观,就是树立大人才观念,鼓励人人都做贡献,人人都能成才。坚持科学的人才观,必须打破所有制、部门、行业、区域界限,拓宽人才工作视野,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把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好、引导好、保护好,聚集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事业上来。必须进一步增强人才的市场观念,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人才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开放观念,克服“见物不见人”和“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从“欠发达、欠开发”实际出发,切实抓好人才资源开发,必须把盘活用好现有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一是大力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开发高层次人才资源。以着力打造“一纵一横”人才政策体系及优秀人才选拔管理机制为手段,建立起高层次人才开发的激励竞争机制和梯度结构,形成人才的相对优势和创新团队,集中力量重点解决一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纵向人才队伍建设政策体系和优秀人才选拔管理机制以实施“四个一”人才工程为载体,形成专业技术人才的竞争机制和人才梯队;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选拔核心专家30名左右、重点专家500名左右、骨干人才3000名左右、基础人才10000名左右。横向人才队伍建设政策体系和优秀人才选拔管理机制以实施“人才基地”建设工程为载体,形成人才的相对优势和创新团队,集中力量解决重点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重点产业发展和重点学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完成十大人才基地建设任务,努力建成3-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7-8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企业培养500名优秀经营管理人才、1000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二是大力加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农村基层人才开发。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突出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应用开发型人才、中小学教师、医疗卫生人才四支队伍建设。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形成合力,出台农村实用人才、应用开发型人才、中小学教师、医疗卫生人才开发培养的政策措施,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三是努力改善人才结构和分布情况,深入开展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深入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继续深入实施“三支一扶”计划,积极开展自愿者行动;切实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工作并努力扩大选聘计划;认真组织好选派机关事业单位年轻干部到村挂职工作;大力做好农村优秀青年提升学历工作,组织好生源,安排好符合农村实际需要的课程,努力培养留得住、用得着的本土人才。四是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开发。高技能人才是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人才。要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更多的技能型后备人才;加大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投入,开展优秀高技能人才培养选拔工作,形成长效机制,提高他们的地位,调动和发挥他们在产业发展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欠发达、欠开发”实际出发,切实抓好人才资源开发,必须大力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一是要大力倡导“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在感情上真正尊重人才,重视人才,在生活上真正关心人才,爱护人才,在事业上真正信任人才,依靠人才,使广大人才有一种归属感,认同感,形成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二是要坚持“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的待遇留人”的方针,把盘活用好现有人才作为首要任务,把打造事业平台作为盘活用好人才的关键,努力为广大人才成长和事业发展搭建事业平台,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要适当提高人才的待遇,为盘活用好人才提供必要的保障。三是要落实好一流的人才得到一流的待遇,一流的贡献得到一流的报酬的要求。要认真组织实施各类人才工程,建立和完善人才成长的长效机制和激励竞争机制,确保干事创业做出贡献的人才得到相应的待遇和报酬。四是要大力发扬脚踏实地的老黄牛精神,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科学技术研究是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过程,来不得半点虚伪,否则就不叫科学技术。但凡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都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急功近利、心浮气躁是科学技术研究的大敌,必须坚决克服。五是要积极鼓励干事创业创新,宽容失败。要通过建立和完善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强化责任,细化目标,使广大人才把精力集中在干事创业上,集中在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上,促使广大人才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同时也要有宽容失败的胸怀,科学技术研究是向一个未知领域的挑战,是主观与客观的碰撞,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影响因素很多也很复杂,往往存在主观所不能及的可能。因此,鼓励创业创新,宽容失败,是人才工作必须具备的胸怀。

总之,深刻认识我省“欠发达、欠开发”的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好人才资源开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造就一支宏大的人才队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极其重要的工作,全社会都必须高度重视,花大力气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作者单位:省委组织部人才处)

上一篇:善于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 下一篇:经济全球化与劳动力转移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