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女儿好冷酷

时间:2022-04-27 04:48:28

家庭病历2号

母亲 陈兰40岁 公司保洁员

女儿 晓晓16岁 学生

医师 李京注册心理咨询师

病 状

中秋节本来是一个合家团圆的日子,但陈女士却一个人身孤影单地躺在病床上,苦苦地盼望着女儿晓晓回家来看看她。但直到天黑晓晓都没有露面,陈女士伤心欲绝。她说,女儿实在是太无情了,只顾学习,连妈妈的死活也不管。

母亲的口述

我高三那年父亲突然去世,家里一下子没有了生活支柱,成绩优异的我只能选择退学,安慰母亲,支撑起这个家。

后来,我到一个小学里当老师。很快,我结婚了,并生下了一个女儿。女儿慢慢长大,我发现她非常聪明,学习成绩也不错。可是,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一般,我周围的老师基本上都是在混日子,特别是晓晓的班主任是一个非常不负责任的人。我想,自己的前途被耽误了,我再不能耽误了女儿。于是,我决定把女儿带到济南,找一个好学校,给女儿一个好的学习条件,一定让女儿考个好的大学,改变她的命运。

可是,我的想法遭到家人的一致反对。丈夫不理解我的选择,说我异想天开,他说,济南花费这么大,你又没工作,怎么养活孩子?更别说让她读书了,光择校费你都交不起。我不听,坚持自己的想法,我对他说,孩子上学花什么钱也不用你管,我自己想办法,说什么我也得带女儿走。我托以前的一个同学联系了济南的一个学校,把家里刚刚长成的树都卖了,又四处借钱,交上了两万块钱的择校费。

晓晓也不赞同我的做法,她说到一个人地生疏的地方去读书,她不习惯,她更不愿意离开爸爸和爷爷奶奶。我狠狠地批评她,说妈妈是为了你的前途着想,儿女情长只能耽误你自己。

后来,在我的坚持下,我和晓晓来到济南。我在一家公司里做清洁工,看到女儿终于能在好的学校里读书,我的心里充满了幸福感,工作再苦再累我也不在乎。每天干十几个小时的活,只能挣几百块钱,交了房租和学费所剩无几,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但我觉得值。

来到济南,晓晓却生活得并不开心,整天闷闷不乐,学习成绩在班上只占中游。我心里很着急,回到家,我就逼着她学习,从书店里给她买来各种辅导材料,做完作业就催她再看。有时候,我发现她放学回来看我没下班,就自己做饭吃,看我泡在盆里的衣服,就想动手帮我洗。我觉得这样会耽误她学习,就告诉她,什么活也不要干,只要把学习成绩搞上去就行了。

我的努力果然没有白费,晓晓很争气,顺利地考上重点初中后,她的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又以年级前50名的成绩考入重点高中。上了高中后,晓晓更加努力,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上厕所的时间也在读书。她老师说,照这样下去,晓晓有希望考上名牌大学。

按说,孩子能按照我想像的方向发展,我应该高兴才对,但是,半年前发生的一件事,却让我发现晓晓变了。

半年前,晓晓的爸爸在修房子的时候被砸伤了,被送到当地医院,我得知消息后,心急火燎地赶到晓晓的学校,想叫上晓晓一起回家看看她爸爸。可晓晓却一口拒绝了,她说她第二天有重要的功课,不能耽误。无奈,我只能一个人回去。

晓晓爸伤势比较严重,我在家耽误了几天。回济南后,晓晓不但没问一声爸爸的伤情,反而责怪我回来晚了,自己做饭吃耽误了她的学习时间……

还有一次,晓晓70多岁的奶奶病重,想见晓晓一面。开始我还担心晓晓知道了会伤心,因为她从小和奶奶很亲。但晓晓听了,却犹豫了一下说不能回去。因为学校最近有一个关于高考的讲座,她不想错过。

这两件事,让我觉察到晓晓变得自私,冷酷,没有人情味了。我想可能是晓晓长时间在济南生活,和家人太生分的缘故,但没想到,女儿对我也一样铁石心肠。

中秋节前,我的脚在工作中被碰伤了,只能卧床休息,晓晓放学后见没有做饭,就冲我发火。我也急了,就骂她,没想到晓晓收拾了一下东西,丢下一句“我到学校去住”就离开了家,直到过完节也没有回来。

我没有想到,我为她辛苦付出这么多,女儿却这样对我,我真的好伤心。

女儿的口述

我现在真的不想见到妈妈,我一看到妈妈就像看到债主一样,心里压抑得很。

刚来济南的时候,我非常想家,但妈妈总是告诉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只有学习好,才能改变命运。那时候,我不知道什么是命运,我也不想改变,我只想回家,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一起。但看到妈妈严肃的样子,我不敢反抗,就躲在被窝里偷偷地哭。

上了初中以后,我慢慢明白了,自己只能按照妈妈的意愿成长,我的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如果我考不上大学,妈妈会伤心死的。

在学校里,同学们吃的比我好,穿的比我漂亮,用的东西我见都没见过,我的心底也非常自卑,我只能靠优秀的成绩来证明自己。每次发试卷出成绩的时候,是我最骄傲的时候,也只有这时候,我的心才能得到一点点满足。

看着妈妈为了我,一个人在济南拼命工作,头发一天天白了,我的心很痛,但现在的我没有能力去为她做什么。

妈妈说我自私,说我冷酷,我也承认,现在的我心里装不下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东西。我不愿去看爸爸和奶奶,是因为我一无所成,现在见不见他们都无所谓,我觉得只要我考上大学,找到合适的工作,那时候他们会原谅我做的一切。

李京坐诊

“屋檐水,点点流”,有什么样的母亲就会有什么样的女儿。

晓晓母亲倒在自己人生的门槛上,成绩优异的她没能通过高考改变自己的命运,让她成为一个灵魂孤独的“长跑者”,女儿晓晓无疑就成了她心愿的延续,接过了她的接力棒。

在妈妈看来,让晓晓接受良好的教育比一切都重要,为此她可以抛家离夫,离开年老的父母和生长的土地,带孩子来到人地生疏的济南来求学。其心不可谓不坚,其志不可谓不明。“温情、孝道、关爱”不是她关注的中心,只有克己、努力、奋斗,获取高度的成功,才能释放无形压力,慰藉自己的灵魂。

在妈妈的“高压”下,处于青春期的晓晓完全接受了妈妈心底的指令,她把学习当成了自己的第一任务,把高考当成自己人生的惟一目标,为了完成这一重任,她可以放弃一切。她把自己的内心同妈妈的意愿放在一个高速旋转的轴心,无法停止下来。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潜在的心理动能,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成就力。成就力强的孩子大多有三个特征,一是有很强的欲望,二是个性独立,三是能吃苦耐劳。晓晓就是一个成就力极强的孩子,所以,她义无返顾地接过妈妈的重担,再也没有放下。

为了完成这一“使命”,晓晓的其他心理需求都被压抑,她没有温情,不懂关爱,所以,她会显得很自私冷酷,而且,这种性格会印刻在她的生命里,也就是说,晓晓爱的能力已经被剥夺。所以,晓晓对亲人的冷漠,真的不是晓晓的错。

晓晓长期在这种负重的情况下,压力和需求都得不到释放,在针对学习孤注一掷的情况下,还有可能出现崩溃的危险。

妈妈应该意识到孩子的冷漠,问题其实是自己的心结转变成了女儿的负累。要帮助晓晓逐步恢复爱的能力,晓晓妈妈必须从自己做起,努力改变自己的态度,修补与家庭的关系,联接已经疏松的亲情纽带。节假日,应该带孩子常回家看看,密切与长期分居丈夫的关系,同时尽在家庭中的职责和义务。这既让晓晓在繁重学习中得到一定放松,也让她亲眼看到,父亲在“后方”辛劳、默默地支撑着家,同样是对自己的支持和爱;而奶奶放心不下关切的念叨,也是对自己最真切的关爱。真情的温暖和召唤,会让晓晓在潜移默化中意识到,原来自己还拥有这么多的爱,从而黏和生命中被生硬割裂的“亲情线”。

同时,在报酬相差不大、可能的情况下,晓晓妈妈最好换一份工时相对少一些的工作,增加和女儿相处的时间。可以试着建议、安排女儿去做一些简单、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不要再轻易就拒绝渗透着女儿对自己的关爱、孝心的行为,让女儿体会到付出爱、爱别人的快乐。用母亲单纯的心,去观察和发现女儿内心的需求,除去学习之外,鼓励女儿进行其它更多有益的尝试,让晓晓渐渐意识到,并不是只有拼命地学习,才能“换回”妈妈对自己的爱,这并不是“爱”妈妈和家人的惟一途径。只有这样努力,才能一点点地卸下压在晓晓心头上长久以来的重担。

上一篇:甩不掉病重网友,月色下姐妹俩“间接杀人” 下一篇:同居生子,留下没有父亲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