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米夫定联合胸腺素α1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时间:2022-04-27 04:44:32

摘 要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联合胸腺素α1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在保肝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拉米夫定联合胸腺素α1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保肝治疗。结果:治疗组总胆红素较对照组下降明显,治疗组好转率为53%,对照组为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慢性重型肝炎 拉米夫定 胸腺素α1

资料与方法

2004年10月~2006年10月慢性重型肝炎患者56例,均为住院患者,诊断均符合2000年全国第六次传染病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治疗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19~62岁,平均45岁。对照组26例,男20例,女6例,年龄22~59岁,平均43岁。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人血白蛋白、前列腺素E1、支链氨基酸、还原型谷胱甘肽、新鲜血浆等药物综合保肝治疗,并积极治疗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拉米夫定100mg,1次/日,口服;并给予胸腺素α11.6mg肌注,每周2次,连续8周。

观察项目及指标:所有入选病例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白蛋白(ALB)、HBV-DNA、HbeAg阴转、YMDD变异及不良反应。

疗效评定:①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体征消失或明显减轻,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白蛋白均恢复正常。②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好转,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较治疗前下降>50%,白蛋白上升。③无效:病情恶化或死亡。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治疗前后均值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

结 果

治疗组HBV-DNA及HBeAg的阴转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

讨 论

慢性重型肝炎发病机制复杂,病情进展迅速、凶险,预后差,HBV复制由低水平转为高水平是其病情活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机体对HBV免疫反应过强,病毒作为免疫应答的靶抗原,在病情发展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抗病毒治疗是终止剧烈免疫清除反应的关键环节,因此,对于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应及早给予抗病毒治疗。

除病毒因素外,机体免疫反应的参与也是慢性重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环节。机体产生强烈细胞免疫反应的同时,存在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及炎症介导的免疫损伤,导致细胞炎症、坏死,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拉米夫定通过抑制HBV-DNA聚合酶,达到抑制HBV复制、降低HBV-DNA水平的作用,从而减轻肝脏炎症,改善肝功能及肝组织的病理变化。胸腺素α1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促进T细胞分化、成熟以及提高Th/Ts比值,提高自然杀伤细胞的含量和活性,促进内源性干扰素及白细胞介素2的产生,发挥抗病毒作用。另外,胸腺素α1还可增强细胞免疫,调节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和杀菌功能,有助于防治慢性重型肝炎继发细菌及真菌感染。

我们应用拉米夫定联合胸腺素α1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结果显示治疗组HBV-DNA及HBeAg的阴转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治疗组肝功能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善,疗效确定,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二者联用安全、有效,不失为目前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一种较好方法。

上一篇:糖尿病合并感染76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原发性高血压病与高尿酸血症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