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另类眼光对待孩子的发现

时间:2022-04-27 01:08:48

体验是幼儿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正所谓“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看到的不如做到的,体验到的才是最深刻、最鲜活的”。在参与式 “以游戏活动为中心,以幼儿为主体”理念的倡导下,教师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引领幼儿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强调:“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这些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

一、案例描述

一次,我带孩子外出散步,路过草坪时,突然听到晶晶叫到:“老师,一只螳螂!”没等我反应过来,几个小男孩已经兴冲冲地围了上去,只有壮壮呆呆地站在一边观看。或许是被他们的高兴劲儿感染了,我也不由自主地凑了上去,哇!原来是一只体格壮硕,头部呈三角形的螳螂。只见它潜伏在草丛里,并伺机逃走。没想到,孩子们已经将它团团围住,个别孩子“闪电般”的伸出了手,捏住螳螂的腰部。螳螂用它的钩来抓,锯齿刺,钳子夹,使劲的挣扎着,然而都无济于事,最终还是被孩子们抓住了。于是,活动室里便多了一个可爱的小精灵——螳螂。

对这位“小客人”,孩子们自然是呵护有加。出乎我的意料,第二天孩子们把自己认为螳螂会吃的东西都带来了,有饼干、牛奶、面包、蛋糕、盐、糖,还有切成小片的苹果、梨、香蕉等。可是,面对这么多好吃的东西,螳螂却无动于衷,孩子们犯愁了。忽然,毛毛大声叫道:“螳螂生活在草地上,它会不会吃青草、小虫之类的东西呢”?这一喊,提醒了愁眉苦脸的孩子们,他们“一窝蜂”似的跑了出去。不一会儿,找来了蟋蟀、蚯蚓、蚱蜢、小虫等给螳螂吃。结果是螳螂只吃蚱蜢。

时间已经过去好几天了,孩子们的兴趣已从螳螂吃什么,逐渐转移到了用什么样的工具捉捕蚱蜢给螳螂,还有哪些动物和它一样?

一天早晨,孩子们正在活动室里兴致勃勃地看着从家中带来的有关昆虫的各种资料,只有壮壮一个人躲在自然角里一声不响的观察着螳螂。接下来我看见他把饼干放在螳螂嘴边,我正纳闷,又见他放了一小勺糖,再接着是一小块面包……他几乎把放在那儿的小朋友们试过的东西都试了一遍。我没有打扰,只在远处看。

马上该吃饭了,我正在组织小朋友把手里的资料收起来。这时,壮壮从自然角跑过来兴奋地告诉我:“老师,螳螂吃蚱蜢!”我惊奇地问:“真的?”“老师,真的!刚才我发现螳螂一动不动,正要靠近它,它突然跳了起来,捉住了一只蚱蜢,蚱蜢挣扎着,可还是被螳螂咬死、吃掉了。”听着壮壮兴奋的说着自己的观察结果,我禁不住摸了摸他的小脑袋,说:“老师也想看看螳螂是怎么吃蚱蜢的?”“老师,我带你去!”说完,壮壮迫不及待地拉着我的手快步走到自然角,小心翼翼的把一只蚱蜢放到螳螂嘴边,蚱蜢果然被螳螂吃掉了。壮壮又拿来了一些饼干、面包、糖、梨、香蕉等食物喂螳螂,螳螂纹丝不动。壮壮笑着对我说:“老师你看是真的吧!”我不由的亲了亲他。壮壮又凑到我的耳边,小声说:“老师,我还发现螳螂只吃活蚱蜢,不吃死蚱蜢。”我惊奇的看着壮壮,大声的把他的新发现告诉全班小朋友,活动室里想起了一片掌声,壮壮开心的笑了……

“螳螂吃蚱蜢”已是班里所有孩子都知道的事实,但“螳螂只吃活蚱蜢”却是一个比其他小朋友都慢一点儿的壮壮发现的。

二、反思

1.给幼儿提供真实的体验机会。

体验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也是幼儿获得知识和发展的重要途径。过去教师只习惯将知识灌输给幼儿,忽略了幼儿的探索、体验的过程。真正的知识是幼儿通过观察比较、主动探究获得的。学习新《纲要》,我们要做的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创造条件让幼儿自己取得更多的生活经验;老师也不是发号施令、高高在上的,而是蹲下来以平等的方式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适时和幼儿交流。

在本案例中,教师对幼儿的探索给予了支持。教师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体验找出答案。当所有的幼儿都已转移了兴趣点,壮壮这个在思维上比别人慢一拍的小朋友却独自研究起“螳螂吃什么”的问题时,教师继续给予他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这正是教师对孩子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个体差异的充分尊重,也是教师了解孩子的意愿、掌握孩子想法的最好时机。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中,幼儿不可能有这样的探索机会,壮壮也不可能获得“螳螂吃蚱蜢,并且只吃活蚱蜢”这样一个连成人或许都不知道的知识经验。唯有教师为幼儿创设这种具有探索欲望的环境,幼儿才能获得更真实、更科学地生活经验,并且能够更好的沉淀这些生活经验,同时也是教师学《纲要》,转变观念,重新建构课程的有益尝试。

2.给幼儿营造支持学习的氛围。

一种互相理解和支持的环境有利于幼儿学习,因而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保护幼儿探索的积极性,减少环境对幼儿的不利影响,为幼儿创设鼓励、支持的学习环境。新《纲要》强调对幼儿的人文关怀,我们应接纳、尊重每一个幼儿,努力使他们获得满足和成功。

在本案列中,当壮壮把饼干放在螳螂旁边时,教师虽然有些纳闷,但终于还是屏住了气,而不是用“大家都知道了,螳螂吃蚱蜢,怎么就你还不知道”这样的话来打击壮壮的积极性。当壮壮兴奋地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告诉老师时,老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试想,如果老师对壮壮的话置之不理,或者就简单的说一句“知道了”,这对壮壮地积极性有多大的挫伤?壮壮理应得到大家的尊重。教师的公开表扬,一个亲切肯定的眼神、一个温柔和蔼的抚摸,帮助壮壮建立起积极的自我形象,保护了壮壮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幼儿这种成功的获得,对他一生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棵独特的幼苗,不管他反应有多慢,动作有多迟缓,只要我们精心呵护、细心照料,他都会长大、开花、结果……”

上一篇:回归生命、以人为本 下一篇:让学困生放飞理想学会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