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斋”与“坐忘”的现代意义

时间:2022-04-27 02:58:47

“心斋”与“坐忘”的现代意义

中图分类号:B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1-0000-01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娱乐活动逐渐丰富,现代人本应享受到现代化带来的方便和快捷。可是机械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高压力和激烈的竞争,社会上的功利价值取向,使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同时带给人们深重的心理危机,造成人们内心的挫折和痛苦。

追名逐利的社会是没有信仰可言的,没有信仰的人是很可怕的,之所以可怕是因为人们的内心找不到灵魂的寄托。以前我们的祖先都是信仰儒教、佛教以及道教的,但是现在的人更多是无。现在社会上的人内心是空虚的,没有精神的充足,更多的是疯狂的膨胀以及逐渐的贫瘠。于是,现在的社会上一些人做出了无法无天的事情来。就是因为没有信仰没有敬畏,在他们的内心世界一切都是可以肆意而为。灵魂的缺失,让人们迷失了精神的家园,忘怀了真实的自我,更多的是本我的行径、残暴、嗜血、贪婪等等原始欲望不断的扩张。

随着现在社会丑态的愈演愈烈,慢慢的人们懂得了现代人面临的困境并不是人们以往认为的那样是一种纯粹的技术或科学危机,更多的是人的内心世界的困境。如何更好的认识自己内心的世界,需要人们静下心来回归到自然。自然是有规律的,一切事物都是熏着规律而发展的,而人的内心也是如此。现代人要想做到有规律的稳健的前进,需要做的就是不断的提高个人的自身修养。只有提高了自身的素质修养,才能够更好的提高自己的眼界以及胸襟。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当一个人,将自己的内心修为引申到水文化中,就会懂得道家的争与不争的哲理。

人本来就是属于自然的,但更重要的是人具有社会的属性,是社会的存在物。人的发展一方面受制于自然和社会,另一方人又反过来影响着社会和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应当保持适度的张力,在社会关系的良性发展的基础上张扬主体和创造性,而不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渐滋生扭曲的内心世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在社会中的迷失,人们逐渐懂得只有回归到自然,才能够找到想要的真正理想的世界。于是,现在的人开始重视自然的力量,提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更不断的加强内心精神的建设。更有不少有识之士认为,只有复兴我们的古文化才能够得到我们想要的世界。众所周知,五千年的中国有着灿烂的文化以及智慧,曾经一直引领世界文明的潮流,东方文化的璀璨是世界众所周知的。而一直以来我们的先贤都提出和谐共进的思想理念,如庄子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就分析了天地人的三者关系,并认为三者是相互相应的,“天人合一”就是人与大自然要合一,要和平共处,不要讲征服与被征服。

针对现代社会功利性的价值取向以及现代人的行为方式所造成的种种心理问题,我们可以从庄子的“心斋”、“坐忘”思想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心斋”、“坐忘”是庄子在外部环境极端恶劣,个人身体自由无法得到保证的境况下所提出的一种通过离弃躯体、封闭感官感知,排除人的生理欲望,去除心理和精神思虑的修养途径。因为身体上的自由无法保证,庄子只好藉此途径追求一种精神上的绝对自由。他相信,虽然我们无法改变个人肉体的不幸、社会的艰难,但是我们可以转化和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这种超越的精神境界不但可以帮助我们忘却现实的痛苦,还可以让我们享受到精神的愉悦。

庄子的“心斋”、“坐忘”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心理学内涵,可为现代人涤除内心负累,减轻心理负担,保持健康心理提供一些可贵的借鉴。但是,现在却有个问题摆在眼前,那就是庄子的这套关于“心斋”、“坐忘”、“体道”的理论对于一般人而言或许就太深奥难懂了。想要做到,是很难的。生活中的人并不都是有大智的人或是艺术家,因此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悟道,从而进入自由的状态中。那么,对于普通的人,若想摆脱生活的苦累,过上轻松舒适的生活又该怎样做呢?虽然达不到庄子所说的“心斋”、“坐忘”那种通往“天人合一”境界的要求,或许我们可以从“心斋”、“坐忘”这套理论中找到一些使普通大众都易于接受的方法。使普通大众在为生活奔波劳累而感到不自由的同时,也能保持精神的自由。在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后,还能有个良好的心态,从而对未来生活还能充满希望。

借鉴庄子“心斋”、“坐忘”思想中的精神内核,减轻对自我的过度执着,可以减少现代社会对人们内心造成的沉重压力。庄子通过“心斋”、“坐忘”告诉我们,人之所以在与外物接触时会产生各种各样喜怒哀乐的情绪,是源于对“自我”的过度执着。减少甚至消除这些痛苦的根本方法在于“丧我”,即忘记自我。现代人在追求价值和行为过程中,以“我”为中心,以人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参考系,一旦“个人”受到触及,与环境发生矛盾,主体的心理就会受到严重影响,那么,在面临物我矛盾之时,对自我的适度消解可一定程度减轻人们内心的痛苦焦虑,减少外在环境对心灵的伤害。借鉴“心斋”、“坐忘”的修养途径,可以为我们减轻对自我的过度执着提供可行的方法。

在修养方式上,“心斋”、“坐忘”没有严格的修养程序,没有对修养环境的具体要求。庄子“心斋”、“坐忘”思想的修养是来自生活而超越生活的修养,是放弃生活中的种种人为规则和欲望,而能够顺其自然地去生活。“心斋”和“坐忘”都说到要人们摒弃生理欲望,排除内心的思虑,从而到达“忘我”的境界。“耳”代表的是外在生理感官,意味着直接通过外部感官进行外在感知;“心”代表的是人内在的思维功能,是有意识地思虑、计划各种行为;“气”,是指超越自我意识和思虑之心,摒除一切杂念,心灵进入一种虚静无虑、空灵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对于一般人,要做到“听于气”可能会有点困难。因此,做到前两步也就可行了。若要让现代人专心一志,既不听之以“耳”,不使外部感官发挥感知的作用,也不听之以“心”,不使内在思维发挥思虑的作用,是不可能的。毕竟人都是视觉化的动物,在高科技的今天,要想不受外在物质的影响是很困难的。因此,对于“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我们虽做不到百分百的一致,但是也可以学个七八分。这就要求我们在追求物质丰富的同时不可迷恋物质,在发挥脑力创造财富的同时不可沉溺其中,要做到适可而止。这样,我们才能既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又有精神上的满足。

根据庄子“心斋”、“坐忘”的理论,我们也可以单从字面上寻找一些有益于人们修养的方式。比如当人们在生活中感到压力巨大、焦躁不安的时候,可以选在工作之余,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里,把意识集中到某一对象上,可以关注外物,也可以通过关注自我意识来提升精神。这可以算是一种“静修”的方法,静修要专注于某一对象,进而放弃一切进入意识中的杂念,达到和谐平静的心态。因此静修的过程是排除生活中的杂念、拓宽意识领域、体验内心的过程。这个过程不需要人们彻底的抛弃任何欲望,更不是要人们超脱一切,羽化成仙。这种“静修”只是让人们暂时忘却身边的烦恼,抛下一切问题,只是单纯地体验内心安宁的感觉。这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当人们感到生活是一种煎熬的时候,就可以通过“静修”来缓解身心的疲惫。通过静修,个人可以发生生理、心理上的变化,在生理上,会出现心律运动平和、血压下降等现象;在心理上,静修之人可以以平和之心看待事物,更能观察事物的本质,也能训练知觉的敏感性,并且长期静修者,还可以开悟,达到宇宙与我合一的境界。

上一篇:新形势下推动先进军营文化建设的策略思考 下一篇:浅议高中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