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 华夏之魂

时间:2022-04-27 09:11:48

民族音乐 华夏之魂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感。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极丰富的民族音乐遗产,它们都有着鲜明的民族特点和风格,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的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只有当我们注重加强民族音乐教育,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祖国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通过民族音乐来体悟民族本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渗透于学生的心中,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提高创造力,将来才能更好地走向社会,成为既具有良好艺术素养又心怀祖国的建设者。

一、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语言、风俗,其音乐也是异彩纷呈。我们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有意识地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喜爱民族音乐,让学生在了解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之伟大和丰富的同时,领略祖国民族音乐之美,强化他们对民族艺术的欣赏及文化认同。

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以高质量的音响和优美的民族音乐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兴趣中了解掌握了音乐知识及中华民族音乐的精华,熟知了祖国各地区、各民族的风貌和艺术特征;领略中国传统音乐之美,学生在兴趣中学习了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

二、寓教于视听,渗透祖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教育

民族音乐讲究作品的气韵与意境,注重人与自然的统一与交流,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及独特的音乐韵味。学生可以从中得到情感的体验和理性的认识,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良好情操、美好人格的教育。如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这首乐曲意境优美,形象鲜明,乐曲结构严谨,旋律古朴典雅,节奏流畅多变,加之细腻巧妙的配器和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全曲象一幅清丽淡雅的山水画,引人入胜,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再配上张若虚的诗,进行视觉与听觉的欣赏,使学生在感受欣赏音乐的同时,从心灵深处受到音乐的震憾,引起无尽的遐想,激发起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三、调动学生参与,学会表现音乐

在民族音乐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言传身教。如:在歌曲《娃哈哈》教学中,从学跳新疆舞动作入手,听着伴奏音乐,学生随老师做新疆舞蹈的基本动作,虽然学生的动作缺少那种特有的新疆舞动作特点,做得也不够规范,但学生在全面的参与实践中,逐渐学会如何去表现音乐了。

四、运用现代技术,让学生体悟民族音乐的情境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强、信息量大、资源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现如今的学生早已不满足于“一架钢琴、一块黑板、一本书、一台录音机”的教学模式,因此更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身心愉悦、轻松自如地学习音乐。如在学习《我的家在日喀则》这首歌时,我在教学课件中截取了少儿舞蹈集锦中《走进》片段和全国获奖少儿独唱歌曲《卓玛》的音像资料,学生们在欣赏的时候,有的情不自禁地跟着拍手打节奏,有的虽然是第一遍听,也看着出现的字幕晃着小脑袋跟着音乐一起唱。满脸的兴奋,愉快的沉浸在优美的音乐中。在表演歌伴舞的时候,兴致勃勃,使学生在直观感受藏族音乐之美的同时,也为他们的表现、想象和创造搭建了展示的舞台。

五、利用校园环境,创设民族音乐文化的氛围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我们可把一些精美的演出图片(包括声乐、舞蹈、相声、小品、戏曲、器乐等)汇集起来,通过橱窗向学生展示,从而让学生在视觉上得到满足与愉悦;还可以组织器乐图片展、民族音乐家肖像展等;也可将学校的走廊、音乐教室加以装饰,用民族音乐家的肖像,民族乐器的图像、实物,还有五十六个民族穿着本民族服饰的人物肖像来点缀学校的环境。校广播台(站)定时介绍一些中国音乐家或欣赏一些中国民族乐曲,增加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学校课间音乐播放民乐片断等,让全校学生更直接地了解、接触民族音乐。长期的耳濡目染,将民族音乐文化之魂蕴育在学生的心田。

总之,祖国的民族音乐是醇香敦厚的陈年佳酿,是丰富璀璨的繁花硕果,是经久不衰的独特文化,它以多样的风骨神韵,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我们要充分利用小学音乐教育这个教学平台,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民族音乐的种子,让这颗种子在我们的辛勤培育下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现代音乐教学的创新之果。

上一篇:深化农村改革与现代农业经济发展 下一篇:十二生肖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