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剂类别及其杀草作用

时间:2022-04-27 09:04:26

除草剂类别及其杀草作用

摘要 介绍除草剂的分类方法及除草剂在生产应用中的杀草作用,以指导除草剂的科学应用。

关键词 除草剂;类别;杀草作用

中图分类号 S48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8-0150-01

杂草是农林业生产中的大敌,它对环境的适应性强,繁殖力强,与作物、苗木争夺阳光、水分、肥料和空间,又是传播病虫害的媒介。因此,在林业生产中如何消灭杂草,是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通过不断研究,化学除草剂的剂型和新品种急剧增加,具有效率高,应用方便,经济合算,选择性强,在杀死苗间杂草的同时,具有不伤害庄稼、苗木等优点[1-2]。

1 除草剂的分类

1.1 按除草剂对作物(或苗木)和杂草的作用分类

可分为2类:①选择性除草剂:这类除草剂能杀杂草,但不伤害作物(或苗木)。②灭生性除草剂:这类除草剂只要接触植物,草苗不分,都可杀死。

1.2 按除草剂进入植物体内移动性的不同分类

可分为2类:①触杀型除草剂:只能杀与除草剂接触的部位,不能在植物体内传导。②内吸型除草剂:药剂被植物吸入体内,并传遍全株,杀死整株植物。这类药剂作用较慢,一般要几天后才能见效。

1.3 按除草剂的结构和作用分类

可分为4类:①苯酚类除草剂:五氯酚纳是这类除草剂中最常用的一种,是触杀性除草剂,在植物体内不能传导,其除草作用机理是干扰能量代谢。残效期短,在阳光下易分解,温度越高分解越快[3]。②二苯醚类除草剂:除草醚是接触性除草剂,可杀除旱地和水田杂草,杀草谱广,对人畜毒性低。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容易被土壤吸附,在土壤表面形成一个很好的药层,杂草幼芽接触药剂便被杀死。其药剂可在土壤表面维持20~30 d,对一年生杂草和多年生杂草均有显著的杀伤作用,植株越小,效果效好。但除草醚要在直接光照下才能发挥药效,如果没有光照,即使植物吸收了除草醚,也不能发挥药效。除草醚杀死杂草,可能机理是干扰植物的呼吸代谢。③苯氧羧酸类除草剂:这是一类发现最早的除草剂,其用量最多的是2,4-D和2甲4氯。④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这类除草剂在林业上应用的有灭草灵,它是内吸型选择性除草剂,可用于防治多种一年生杂草,其作用原理是抑制细胞分裂,扰乱代谢过程,使植株生长停止而死亡。

2 除草剂的杀草作用

2.1 除草剂的选择性

除草剂的选择性是指它能杀死杂草而不伤害作物和苗木的特性。利用这种特性能达到除草保苗的目的。这种选择有形态选择、生理生化选择、“时差”选择、“位差”选择等。

2.1.1 形态、结构上的选择。植物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如单子叶禾本科植物,其叶的表面角质层和蜡质层厚,叶面积小,茎、叶直伸,顶端分生组织为叶片所保护,因而抗药性强,不容易发生药害。而有的单子叶植物如鸭舌草和一些双子叶植物,角质层与腊质层都薄,叶面积又大,叶片平伸,吸附药剂就多,而且幼芽又是的,故抗药性能差,易受药害。因此,能用2,4-D在单子叶作物地里杀死双子叶杂草。

2.1.2 “时差”选择。例如五氯酚钠,药效期短,见效快,在作物和苗木播前施药,以杀死萌芽的杂草,待失去药效后,再播种。这就是利用时差进行的选择。又如:用2,4-D在禾本科作物分蘖后期施用比较安全,过早易发生药害。这是利用作物不同生育期对同一除草剂的抗药性不同进行的“时差”选择。

2.1.3 生理生化选择。各种植物对除草剂作用的生理反应不同。例如:稻苗与稗草在幼龄时期对敌稗的生理生化反应不同。水稻有分解敌稗的酰胺水解酶,稗草则没有,因而水稻有较强的抗药力。

2.1.4 “位差”选择。一般作物和苗木的根在土壤中分布较深,而杂草多在表层土发芽,根系分布较浅。例如,用除草醚在播种后出苗前做土壤处理,除草醚在土壤表层形成药层,杂草在萌发时,幼芽与药层接触,在光照下被杀死,而苗木或作物播种则在毒土层以下,不易接触药剂,所以比较安全。

2.2 植物对除草剂的吸收和传导

植物对除草剂的吸收途径和传导方式,直接与杀草效果有关。植物吸收除草剂的部位有叶面吸收、根系吸收、芽鞘吸收和茎部吸收。传导方式有随有机物质经韧皮部传导和随蒸腾液流沿木质部传导2种。

通过叶面吸收进入体内的除草剂,有的只进到角质层,以液体状态在角质层与原生质膜发挥作用。这类除草剂为触杀型除草剂,进入植物体后,固定在处理部位,不再向其他部位传导,只起局部触杀作用。因此,使用时应均匀施药,叶面处理适当加大用水量,使整个植株粘上药剂,以得到良好的效果。有的药剂可穿过角质层,进入叶组织结构发挥作用,但不能穿过质膜;有的可穿过质膜,进入韧皮部,由叶运转到全株发挥作用;通过根系吸收的除草剂,先进入根的皮层细胞,经木质部沿蒸腾液流向上传导而发挥其作用。

3 参考文献

[1] 朱文清.除草剂类型及作用机理[J].生物学教学,1998(5):39-41.

[2] 张建中,赵存才,郝俊星,等.除草剂的混用及其联合作用[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8(6):15-17.

[3] 唐韵.除草剂的科学使用指南[J].农药市场信息,2007(7):41-42.

上一篇:胡杨离体快繁及生根技术研究 下一篇:覆膜对紫薇硬枝扦插苗木生长发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