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园艺植物栽培的土肥水管理

时间:2022-04-27 05:53:43

探讨园艺植物栽培的土肥水管理

摘要:土壤是园艺植物根系生长、吸取养分和水分的基础,土壤结构、营养水平、水分状况决定着土壤养分对植物的供给,直接影响到园艺植物生长发育。土壤环境和土肥水条件关系着植物的生长发育,本文将探讨园林植物的土壤管理与施肥技术和水分管理。

关键词:园艺植物、土壤管理、肥水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一、园艺植物的土壤管理和施肥技术

土壤管理(soil management)包括土壤耕作、土壤改良、施肥灌水和排水、杂草防除等一系列技术措施。

1.土壤耕作

根据植物对土壤条件的要求和土壤特性,运用物理、化学、生物方法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通过提高土壤的营养水平,消灭病虫杂草,从而达到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条件。

目前的土壤耕作方法可分为清耕法,免耕法,覆盖法,生草法和休闲轮作。

清耕法通过人工清除杂草,让土壤的通透性增加,促进有机质的分解。但是不足之处在于破坏土壤结构,水土养分容易流失,这种方法不提倡单一使用。

免耕法能保持土壤的自然结构,不需要太多的人力资源,但其缺点在于加快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下降,增加人工施肥的依赖。

覆盖法是通过对地表进行覆盖,代替土壤作物耕作,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改善土壤结构,防止土壤水分蒸发。但长期使用会导致植物根系上浮,土壤水分含量下降,极易引起干旱。

生草法是在植物行间种植豆科植物等草种,有保持和改良土壤的理化性,增强土壤的有机物含量,保持土壤的肥力,有利于调节生态平衡,但是会导致豆科等生草类植物和种植作物在养分和水分上的竞争。

以上各种园林植物的土壤耕作方法并不是单一地使用,而是根据植物的特点,结合不同的耕作方法才能达到所要求的土壤特性。

2.土壤改良

植物都需要土壤结构良好的土壤环境,但是遇到团粒结构不佳的沙性土就要惊醒土壤改良。盐碱地是对植物生张最不利的劣质土壤之一,由于土壤中的含盐量高于0.20%,在土壤溶液浓度增大时,就会破坏对植物根系获取营养的能力,使植物出现“生理干旱”。因此,对于条件恶劣的土壤来说,要采取科学方法改良土壤。

对于碱化土壤的改良措施包括:通过土壤改良剂,提高土壤的团粒结构和保水能力;施加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通过覆盖地表以减少地面蒸发,防止盐碱上升。当土壤严重酸化时,可以施加黏土、磷肥和石灰石同时可以结合生草法进行土壤改良。土壤的酸碱度对于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pH值对植物的根部吸收养分和水分影响尤其显著。因此,种植园艺要根据其生理特性调节适当的pH值。

常见园艺植物最适宜的土壤pH值

3.园艺植物的施肥技术

园林植物对所施用的肥料有无毒、无臭、无污染、养分肥较长的特点,并且施肥模式变化大。对于花卉来说,秋季进入花卉顶端停止生长时期,应该施用有机肥料。如果花卉在冬季或者夏季进入休眠期,应该在休眠期内减少或停止施肥。在春季要大量施肥,在苗期、叶片生长期、花前、花后施用追肥。

园艺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包括16种,其中大量元素有碳、氢、氧、氮、磷、硫、钾、钙、镁;微量元素有铁、硼、锰、锌、铜、钼、氯。园艺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除了碳、氢、氧来自空气和水,氮来自土壤的有机物和空气中淋溶下的含氮化合物,其他元素通常都是从土壤中的矿物获取的。

不同植物对养分的要求不同,要做到合理施肥。例如,、一品红、香石竹、月季等花卉施加氮、钾的含量远远超过杜鹃;而、一品红、香石竹的含钙量比起月季、杜鹃多,在园林植物的苗期要多施氮肥;花芽分化,孕蕾期多施磷肥和钾肥;观茎植物不能缺乏钾元素;观叶植物不能缺乏氮元素;观花植物不能缺乏磷。园艺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不足,需要及时补充植物营养。施肥量不是越多越好,不同种类的园艺植物和各个生长发育阶段所需的营养元素是不同的,营养元素之间应该同时存在着拮抗作用或增效作用,要注意各种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合理使用肥料。要做到根据土壤肥力状况、植物营养特点与生长发育的需要及肥料自身的特性,科学施肥,才能使肥料真正起到增产的效果。

常见露天花卉化肥用量(kg/100c)

而对环境较好,利于生态环境的施肥方法可以施用有机肥或者微生物肥,通过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实现为园艺植物供给养分。

4.园艺植物营养诊断

通过对植物的外观分析、土壤分析对植物营养状况进行判断,从而指导施肥,改进土壤管理技术。根据分析土壤主要养分水平后,再根据作物需求水平选择需要补充的营养成分。目前的园艺植物种植中大部分还是通过经验或者外观形态等传统方法惊醒分析,缺乏严谨的科学依据。

二、园艺植物的水分管理

在园艺植物栽培过程中,水分管理主要包括灌溉和排水。这两项工作所耗费的资源也相当大,不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的资源供应仍然不足,而传统的灌溉与排水方式不但耗时长,用工多,资源浪费较多,因此,我们要结合植物的生长方式与生长规律,适时地进行灌溉与排,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才能符合环境友好型的要求。

1.园艺植物的灌溉原则

花卉灌溉时期:花卉灌水与季节及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通常在春天生长初期生长量较小,耗水量少,每隔一两天浇1次水即可。入夏以后生长进入旺盛期,气温也开始升

高,日照延长,蒸腾旺盛,耗水量较大,需要较多的灌水,宜在每天早上和中午稍后各浇1次水。冬季温度相对降低,植株生长缓慢或进入休眠阶段的花卉应少浇水或停止浇水,若需要浇水,一般视情况三四天浇1次或更长时间浇1次。

花卉浇水还要本着“见干见湿”的原则,即浇时要浇足。盆栽花卉多表土发白时浇水,浇至盆底渗出水为止。另外,花卉品种繁多,种类各异,不同品种对水分的要求有很大的差异,浇水还要因品种、生活习性、生长发育特性而适时、适量浇水。

将花卉按水分需求分类,不同各类间存在着差别。旱生花卉,如仙人掌科和景天科的多浆植物,需水量少,生长旺盛期浇水要在第1次浇水后盆土完全干燥时再浇第2次水,宁干勿湿,冬季要求完全干燥;湿生花卉,如观叶海棠、网纹草、蕨类植物、凤梨科植物、天南星科植物等,一般需水量较大,表土略有干燥就应浇水,宁湿勿干,一年四季都要保持盆土湿润;中生花卉,大多数盆栽花卉都属于这一类,对水分的要求介于以上两者之间,浇水比较勤,表土稍干就开始浇水,见干见湿,冬季温度低于10℃时要减少浇水次数。

2.园林植物栽培的排水技术

园林植物在水分过多,通透性不好的土壤中会影响扬起的供应,使植物根部的呼吸作用受到影响,同时也降低了水分、矿物质的吸收,尤其是当根系无氧呼吸时产生的酒精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园林植物栽培也要注重种植园区的排水系统的问题。

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排水方式主要有3种,即明沟排水、暗沟排水和井排。明沟排水是目前我国大量应用的传统方法,是在地表面挖沟排水,主要排除地表径流。在较大的种植园区可设主排、干排、支排和毛排渠4级,组成网状排水系统,排水效果较好。但明沟排水工程量大,占地面积大,易塌方堵水,养护维修任务重。暗沟排水,多使用在不易开沟的栽植区,一般通过地下埋藏暗管来排水,形成地下排水系统。暗沟排水不占地,不妨碍生产操作,排盐效果好,养护任务轻,但设备成本高,根系和泥沙易进入管道引起管道堵塞。目前国内应用较少,多应用在城市绿化方面。井排,对于内涝积水地排水效果好,黏土层的积水可通过大井内的压力向土壤深处的沙积层扩散。此外,机械抽水、排水和输水管系统排水方法是目前比较先进的排水方式,但由于技术要求较高且不完善,所以应用较少。

结束语:

园林植物栽培的土肥水管理,需要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特性、当地的自然环境与气候进行相应的调整。对于土壤管理来说,尽量遵循维持生态环境平衡的原则,应该用无公害的手段改善土壤条件。在园林植物栽培的水分管理上,逐步淘汰以往浪费水资源的灌溉方式,实现高效利用水资源灌溉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琳.园林绿化工程的养护及管理分析[J].现代园艺,2012(18)

[2]孙宁宁.天津市盐碱地区的园林绿化措施探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3)

[3]栾义峰,王斌.园林植物的基本养护管理[J].吉林农业,2010(10)

作者简介:黄素梅,毕业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目前为园林助理工程师,从事本职工作9年。

上一篇:隧道施工技术特点及其组织管理分析 下一篇:试论古建筑设计中尺寸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