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破解的穿戴陷阱

时间:2022-04-27 05:30:32

运动健康类的穿戴设备最近迎来了爆发。咕咚网等公司都在近期推出新一代的产品,一时间,运动类穿戴设备在国内无比热闹,不过在繁荣背后,运动类穿戴设备的“软肋”也已经渐渐暴露。

计步器本身并不是什么新鲜的玩意儿,但是传统计步器多年来一直未能形成气候,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无法让用户建立起使用习惯。

新一代的运动类穿戴设备对传统计步器产品的最大颠覆就在于引入了社交的元素,基于好友关系形成竞争的气氛,从而督促用户去锻炼。这让过去枯燥的运动变得有趣起来,最终成就了运动类穿戴设备的流行。

不过,遗憾的是,Fitbit的使用周期比传统计步器提升了几倍,但是也很少有用户能够连续使用超过半年。

为什么会这样?

虽然嘴上大家都在说“软硬结合”,但是大部分公司实际上却是“重硬轻软”,“软”的部分除了生成一些分析图表外,剩下的就是基于用户运动数据进行好友间或者社区内的PK,进而形成运动排行榜,这种方式的确对一些用户能够产生吸引,但是还有相当多的用户对此无动于衷。一个基本的问题就在于,用户为什么要用自己的数据和别人PK?

当然,不少公司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开始采取社交以外的方式激励用户,比如勋章或者积分兑奖,但是总体来讲依然相当老套。

运动类穿戴设备该怎么解决用户流失的问题?想要搞清楚这一点,首先需要回归这样一个问题――用户使用运动类穿戴设备的初衷是什么?

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为了健康。

无论是传统的计步器,还是新一代的运动类穿戴设备,他们最重要的功效就在于实现了对用户运动行为的量化,但是想要满足用户得到健康的需求,仅有“运动”这一个维度的数据是不够的。

比如,一位用户使用Fitbit的目的是想减肥,那么唯一能够让他坚持使用Fitbit的理由就是体重确实能够下降。

而想要了解自己的体重,用户至少还需要有一个秤。简而言之,必须将“运动”和“健康”这两个维度的数据打通,运动穿戴设备才能真正对用户产生价值,才能够让用户形成使用习惯。 必须将“运动”和“健康”这两个维度的数据打通,运动穿戴设备才能真正对用户产生价值,才能够让用户形成使用习惯。

很多公司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推出了带有蓝牙4.0模块的健康秤。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两个维度数据打通的问题。不过,并不是所有运动类穿戴设备的用户都有减肥的诉求,更多的用户看重的是身体其他机能指标的健康,比如血压、心脏的情况等,而现在,还几乎没有一款便携式的穿戴设备能够针对这部分人群的需求提供成熟的解决方案,这也让运动类穿戴设备的价值大打折扣。而这些问题如果不得到根本的解决,用户就很难真正建立起使用运动类穿戴设备的习惯,而这类产品最终也很有可能重蹈当年计步器的覆辙。

上一篇:《生活》杂志的生死轮回 下一篇:可穿戴的背后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