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顷碧波拾珠玑

时间:2022-04-27 04:08:06

随着近几年来艺术品市场的升温,许多藏家和投资者把目光聚焦在当代中国书画这一新的板块上。当他们面对数量庞大的当代画家创作队伍以及他们浩繁的作品时,让很多人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通过哪些方式或渠道找到自己喜爱的、具有独特风格特点的收藏品,不知道如何判断某一件书画作品是否具有保值、增值的功能,各种各样的人带着各自不同的方法和目的涌进了当代书画市场。异军突起的当代中国书画拍卖市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研究、探讨课题。

当代中国书画专场拍卖自2004年北京翰海拍卖公司首次开辟以来,国内几家大的拍卖公司也相继推出了当代中国书画专场,这使得原本零散在各公司其他专场之中的当代书画作品迅速整合成形,画家的创作风格、市场价位、增长曲线等信息以公平、公正、公开的拍卖形式展示无遗。一时间,风起云涌,万众瞩目,把画廊、博览会等其他艺术机构的风头抢尽。在拍场中的抢购者狂踩油门开足马力往前猛冲之时,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当代中国书画专场拍卖的一些特点。

拍卖会是信息交互的展示平台

当代中国书画专场拍买无疑是集展示与销售于一体的最佳平台。因为拍卖公司从拍卖内容的确定、拍品的征集、编印图录、预展到拍卖以及前后的相关报道,汇集了买家、卖家、收藏家、媒体等多方关注,这些关注为藏家和投资者定点认购和成规模购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这些都引起书画家和画廊及经纪人的足够重视,为了给大众更大的信心,保障书画家在大众面前的良好市场印象,人为的因素往往使我们看到的未必都是真实的,这需要我们对作品的市场表现、艺术特点、价格等方面有足够的分析和比较,把拍卖会提供给我们的信息用足、用全。

拍卖价格的形成

拍卖的成交价是跟踪该作者的一个重要线索,它以画家直接给买家的价格为基础,结合该作品的品相和现场的竞买人数、气氛等形成的。很多人在审视拍卖成交价时往往抱一种质疑的态度,认为高于基本价格的作品不真实,低于基本价格的作品就是市场下滑的表现,这些太过表面的推断会错过很多良好的投资机会。

分析其价格的形成不可忽略以下几点:首先是作品的代表性,作者被市场认可,该画作具有画家的典型风格,是买进的重要标准;其次,要看具有典型风格的作品在作者的创作中是否有特殊性。仔细审视其作品的完整性、表现力、题材处理等综合因素是否超乎寻常,作品的形制是否有独特之处等,因为形制出奇、创作难度大的作品往往是大家关注的热点。一般情况下,相同尺幅的作品表现相同的题材容易出现雷同,反之,作者倾注的创作热情会更高;另外,要关注作品的附加值,它是一个虚数,可多可少,完全取决于作者的影响力、知名度、画廊的实力、未来的增长点等诸多社会因素,但它实实在在地存在;还有,形成最后成交价的一个原因,就是现场拍卖的氛围以及买家的热情和决心,也不排除人为制造等因素,如果有前面几方面的考量,这些现象是很容易判断出来的。

拍品的挑选标准

拍卖行选择拍品的标准是典型的“只摘果子不种树”。拍卖行是拍卖市场运行环节中的中介机构,中介机构是靠推荐拍品的成功竞买来获得利润的,所以每个专场拍品的选择是非常谨慎而且有倾向性的。笔者经过与拍卖行的长期交往发现,当代中国书画拍品的挑选是具有独特之处的,它不同于古代艺术品那样有非常成熟的标准和历代的品评资料,当代中国书画因为数量多且良莠不齐而较难形成标准,了解他们做的相关工作会对我们的收藏和投资提供一些启示。

首先,他们都有一个庞大的资料库,笔者曾目睹某拍卖行堆积如山的当代书画家的资料。他们通过各种手段,把能够得到的各种书刊、杂志、展览资料等汇集起来,对艺术家的创作风格、样式、技法、擅长的题材等集中分析,比较每个画家作品的不同特点,从中选定大致的征集范围。其次,借鉴专业机构和评论家的判断。一些重要的学术性展览和业界知名评论家的推荐总是在他们的视野之内,通过这些可以在作品的学术价值方面有基本的把握。这方面有些做的成功的案例,如翰海拍卖行的中国书画专场近几年陆续推出的“黄宾虹奖获奖作品”单元、“新文人画”作品单元、“当代中国画名家四条屏”作品单元、“第二届北京国际双年展获奖作品”专场等每次推出都收到了良好的市场反馈。另外,详细的市场跟踪分析也是当代中国书画拍卖成功的关键。当代拍品的定价要立足于对画家市场的把握,包括画家的市场投放量、投放途径、投放地域以及投放之后的反馈等。有了这些数据,对画家作品的价格就会有很明确的判断。

拍卖行经过系列的持续推广逐渐勾画出当代中国书画现状的轮廓,确立了一些比较经典的投资项目,藏家和投资者对这些项目的认识也是日趋成熟。而对于在拍卖中出现的新人新作缺乏足够的认识,这实际上是一个更值得关注的点。

拍卖中的经典项目和新人新作

拍品中的新人新作对于拍卖行来讲,他不像经过检验的经典项目那样稳定,而是具有很大的浮动性,现就2006春季翰海当代中国书画专场的成交结果来看一下相互的情况。

有规律的市场销售量会为藏家和投资者增加信心。换言之,如果某某画家作品在拍卖市场增长的脉络比较清晰,增长幅度相对稳定,自然成为投资者作为经典项目投入的参考。例如:以气势雄浑壮美藏家所喜爱的贾又福的作品而言,本场的《牧归图》以88万元成交,相比去年同类作品有较大幅度增长;有鬼斧神工之称的宋雨桂作品,本场推出两小件,《知春图》 《天籁》分别以19.8和22万元成交,达到了每平尺7万元的价格;传统和现代感并存的孟祥顺的动物题材作品,以画风独特、功力深厚而独步画坛,一直以来为藏家和艺术品投资者所青睐,本场推出的小幅作品《一啸山月高》小中见大,终以7.15万元成交;刘大为的画风清新明快、朴素自然,展卷则有浓浓的民族情韵扑面而来,本场的《哈尼牧归》以39.6万元成交。这些画家的作品以他们坚实的功底和独树一帜的画风,均在近几年的市场上有较好的价格上扬趋势,为藏家、投资者所关注。

另外,拍卖行为扩大收藏领域,引导收藏,使藏家、投资人士找到新的投资项目,翰海公司敢于把一些普遍为市场看好的新的作品投入拍卖。这里讲的新作品不一定就是指作者年轻,有一些老的艺术家因为各种因素直到晚年才在市场露面,相对于市场成熟的作品而言也可以称其为新的作品。

在本次翰海拍卖中从百岁高龄的画坛耆宿到才华初露的青年俊彦的作品都有展示,如:阳太阳、晏济元、尤无曲等都是风格独特并在美术史上有不同贡献的老前辈,对他们作品的系统推出,有助于人们了解到从近现代到当代作品风格的递进关系。在对新人的推荐方面,本次专场推出了20世纪70年代的实力阵营,如:雷苗、徐光聚、任重、林蓝、徐华翎等,这些画家以自己对传统独特的吸收和理解,创作出了非常具有时代个性和自己面貌的作品。虽然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且有非常明确的创作方向,但进入市场的价位仍处于相对低的状态。这无疑给藏家和投资者提供了一个购进机会,因此获得众多追捧。其中任重的作品以细腻完备的技法、雅致高远的格调最受关注,成为佼佼者,他的作品《人物》,以35.2万元的成绩成交,而其他几位的作品成交也有上佳表现。

拍卖相关信息的把握

因为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火爆,带动了很多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电视媒体的关注,也衍生出很多角度各异相关的市场分析和行情公布数据。这些越来越多的行情表、即时行情一览表、拍卖指数分析、最具行情或收藏潜力排行榜等另人眼花缭乱的图表,表面上为我们选择作品提供了可靠依据,但里面的误差我们也要能看得到。因为这些指数只揭示一个常规性的数字逻辑,在作者不同题材、创作效果、偶然因素等问题上不能像卖菜那样划一统计,还缺少非常科学的平均值基数,与实际的买卖行为存在差距。有些还出现人为制造的增长曲线,所以笔者认为这些数据只可参考,不可照搬,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具体分析。

以上只是笔者对拍卖的几点浅见,对当代中国书画而言,目前拍卖价位持续上扬的原因有很多,笔者认为: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作品的真伪问题相对简单,画家本人、藏家、艺术评论家都可以对其真伪进行判断,收藏投资相对安全;第二,作品资源相对充裕,选择余地大;第三,时代感强,装饰性强,更符合当代的审美;第四,当代书画是艺术市场刚刚开发的处女地,拍卖市场长期以来一直定位于古代、近现代书画部分,而当代作品一直处于厚积薄发的状态,因此更具潜力。

如果藏家和投资者能够在买进之前作较为充分的分析,对买进时机、对作品的潜在价值等问题认真解决,定会在市场大潮中有更多斩获,毕竟市场挑战的不光是大家的钱袋,还在挑战每个人的眼力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上一篇:康熙皇帝宠幸而成的收藏家宋荦 下一篇:世纪坛举行西方大师名作精品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