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4-26 11:12:26

乌龙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乌龙茶又名青茶、半发酵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主产于福建、广东和台湾。乌龙茶以其浑然天成、千香百味的品质特征,精湛独特的加工技艺,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富含功能性保健功效,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成为21世纪的健康时尚饮品,当之无愧为茶产业最为亮丽的一朵奇葩。安溪铁观音是中国乌龙茶中的极品,跻身于中国十大名茶、世界十大名茶之列,安溪铁观音集团的“凤山牌”特级铁观音自1982年始已连续22年荣获国家金质奖,2000年被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指定为专用茶,成为我国的国茶,2010年,被评为上海世博会中国10大名茶之首。

自1979年日本出现“乌龙茶热”以来,这股热浪逐渐扩展到东南亚各国和中国的港澳地区。与此同时,国内的消费也由南向北逐渐升温。目前,“乌龙茶热”还方兴未艾,乌龙茶产业还在持续发展,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1 主要乌龙茶产区的发展状况

近年来由于乌龙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再加上市场需求旺盛,2009年乌龙茶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6万吨。福建、广东和台湾是中国乌龙茶的主产区,三大产区的产量占全国乌龙茶产量的98%以上,其中以福建主产区最为突出。三大产区融合了乌龙茶发展的地理、气候等资源要素,在发展中各有所长,各具特色。

1.1 福建产区乌龙茶概况

福建素有“茶树品种宝库”之称,是茶叶生产的最适宜区之一,茶叶品种优良,种类繁多。福建是乌龙茶的故乡,也是全国乌龙茶面积、产量、出口创汇第一大省。2007年,全省乌龙茶面积130万亩,产量12.6万吨,分别占全国乌龙茶总面积和总产量的72.3%和76.7%。全省乌龙茶出口1.35万吨,占全国乌龙茶出口总量的62%,创汇3364万美元,占全国乌龙茶出口金额的60%。2009年全省乌龙茶产量13.9万吨,占全国的86.8%。

福建安溪县是全国最大的乌龙茶主产区,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全国首批100家无公害(种植业)茶叶生产基地县,全国茶叶生产标准化示范县,全国园艺产品(茶叶)出口基地县。1995年3月被命名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2009年,全县现有茶园总面积达60万亩,茶叶总产量6万吨,约占全国乌龙茶总产量的1/3强,约占福建省乌龙茶总产量的1/2。茶业是安溪的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和民生产业,创下了“六个全国第一”,即县级茶园总面积、茶叶总产量、茶叶总产值,受益人口、茶农人均收入、茶产业配套程度等六个全国第一。

1.2 广东、台湾产区乌龙茶概况

广东是中国华南地区的主要产茶省份之一,也是中国乌龙茶主产区,2007年乌龙茶产量为1.6万吨。广东乌龙茶主要有单丛茶、乌龙茶及色种茶三大类别,以岭头单丛茶和凤凰单丛茶最著名。

台湾乌龙茶发展从1810年由福建武夷山引入茶子开始,茶树品种和产制技术皆自福建传人。2005年乌龙茶产量为1.82万吨。台湾乌龙茶主要以文山包种茶、冻顶乌龙茶、木栅观音茶、白毫乌龙茶为主要特色茶。

2 乌龙茶产业发展的特点

2.1 生产不断发展

长期以来,乌龙茶产区主要集中在福建、广东、台湾,2000年以后扩展到8个省区。2007年全国乌龙茶栽培面积已达到180万亩,随着面积的扩大,乌龙茶产量也逐渐增加,到2009年达到了16万吨。同时,乌龙茶产量占茶叶总产量的比例也在逐渐提高。

2.2 消费群体与消费量不断扩大

乌龙茶作为中国的特种茶类,在国内外茶叶市场上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乌龙茶认识的提升,其市场与消费群体不断扩大,乌龙茶的国内市场快速上升,从2000年到现在,在茶叶总体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仍以年均8%-10%的增长率扩增,尤其是优质乌龙茶,十分畅销。2007年乌龙茶国内总消费12.3万吨,约占市场总份额的12%,现在几乎所有的消费市场都有乌龙茶的消费群体,而且这一群体还在逐渐扩大。

2.3 出口贸易稳中有升

乌龙茶是中国独有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绝对份额。2007年全国乌龙茶出口量为2.17万吨,出口额5608万美元。

近年来,日本国内几度掀起乌龙茶热,使日本成为中国乌龙茶最大的进口国。2009年中国对日本出口乌龙茶约1.3万吨,金额3423万美元。

2.4 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用凸显

乌龙茶产业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用凸显。一是经济效益明显。由于茶农经济效益的提高使得安溪县成为福建省经济发展十佳县,跻身于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全国百强县的历史性跨越。可以说乌龙茶创造了安溪县经济发展的奇迹,安溪县成就了乌龙茶的历史辉煌。二是延长了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对乌龙茶产品深加工和系列开发,不仅扩大了消费领域,还大大提高了产品附加值,目前仅以乌龙茶为原料的茶饮料销售已达到100多万吨,销售额达70多亿元。三是带动农村第二、第三产业,增加非农收入。乌龙茶产业的快速发展,极大的带动了包装印刷、机械制造、交通运输、旅游文化等产业的发展,扩大了就业机会,增加了非农收入。安溪县110万人口中,有10万户以上的农户种植茶叶,60万人以茶为生,80万人以上的人员从事与茶相关的行业,年涉茶行业总产值达73亿元,每户农户年均收入中茶叶收入占55%。安溪被评为“2009年度全国重点产茶县”第一位。

2.5 产业化水平日益提高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在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的作用下,中国乌龙茶产业得到了不断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龙头企业,促进并加快了乌龙茶产业化进程。同时,随着产业化进程的加快,乌龙茶品牌创建也不断跃上新台阶,出现了一大批知名乌龙茶品牌,市场影响力逐步扩大。在市场建设方面,福建、广东先后在不同产区建立了十几个茶叶市场,这些市场的集散、销售、辐射、引导、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3 乌龙茶产业发展趋势

近年乌龙茶的市场份额在不断扩大,名优乌龙茶更是价扬畅销,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乌龙茶产业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趋势。

3.1 建立有机茶园,生产有机茶产品是乌龙茶产业的发展趋势

由于欧盟在农药残留的检测标准中实行双重标准,再加上日本的肯定列表制等规定,致使中国茶叶业出口形势严峻。为保证中国乌龙茶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也为了抗衡“绿色壁垒”,应大力发展“有机茶”产业,它是21世纪茶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3.2 新时代茶产业发展需要加工工艺创新

乌龙茶的生产对加工环境条件有较高的要求,控温、控湿等创新技术应用到乌龙茶加工过程中,提高了乌龙茶品质与年生产量,社会及经济效益显著。随着名优乌龙茶加工机械设备与加工工艺的进一步研制与推广,新时代的乌龙茶生产将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和标准化。

3.3 清洁化生产将进一步推进

清洁化生产是21世纪茶叶生产技术改造的重点。改造的目标为:茶厂卫生管理按HACCP的七项原则进行全程控制,在连续化生产的基础上,实现“不落地”生产,并进一步实现自动化生产,使茶叶生产完全按食品工业生产的管理模式进行。

伴随着中国对茶叶强制实施QS认证,中国茶叶清洁化、标准化产销和无公害茶、绿色食品有机茶产销将会得到大力发展,有利于中国茶产业建立现代营销观念,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型,提升营销水平和产品质量,更好的参与国际国内竞争。

3.4 充分利用茶文化资源开展茶文化旅游和服务

中国是一个旅游大国,旅游业正在蓬勃发展。充分利用历史、自然和地域赋予茶叶极为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及休闲旅游优势,将茶叶旅游资源与旅游市场相结合,和谐发展,开发各种茶叶旅游项目,加强茶文化旅游商品开发,不仅能为中国茶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能创造出其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 乌龙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国茶区分布广泛,不同茶区、不同茶类的生产发展状况差异明显,乌龙茶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4.1 经营分散、规模小、茶叶产业化水平低

福建乌龙茶生产主要以茶农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集约化程度较低,很难做到茶业产业化经营。家庭作坊式经营经济实力脆弱,无力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竞争风险,既不利于茶叶新技术的大面积推广,也不利于劳动生产率、商品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4.2 产品开发少,附加值低

乌龙茶产品主要是以附加值较低的初级产品为主,茶叶的深加工产品开发增值小,产品的附加值低。虽有一些茶叶企业已经在从事深加工产品的开发,但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还没有打开一定的知名度,比起英国立顿这样的国际大品牌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国内,近年来我国的茶饮料发展迅猛,茶饮料在市场上十分走俏,茶饮料的市场销售量迅速上升,乌龙茶产业却还没有开发出一个茶饮料的知名品牌。

4.3 茶叶卫生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不完善,生产标准化程度低

国外市场对茶叶卫生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甚至近乎苛刻。因此,解决茶叶卫生质量问题是中国乌龙茶产业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乌龙茶生产组织化程度较低,先进科学技术难以有效的推广实施。许多茶园布局还未规范化,茶叶采摘基本还是大部分依赖于手工作业,机械化修剪、采摘仍未完全普及,采摘质量不一。因此,推进乌龙茶标准化的保障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

5 乌龙茶产业发展对策

乌龙茶产业是一个极具特征和发展潜力的产业,为了促进乌龙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根据乌龙茶茶区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5.1 积极推进生产标准,提升茶叶卫生质量安全水平

随着各乌龙茶区茶产业的迅速发展,不管是对外贸易,还是国内市场准入,产品质量安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引起广泛关注。

1)制定和实施统一的茶叶卫生质量安全标准,积极探索茶叶质量安全的可追溯管理;

2)加快生态茶园的建设,树立生态、高效、可持续的茶叶发展观念;

3)提高茶园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水平,降低茶叶农药残留量;

4)健全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

5.2 提高茶叶生产组织化程度,促进乌龙茶产业化进程

提高茶叶生产组织化程度是实现乌龙茶产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为此,要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大力推广茶业专业合作社的成功经验,加快茶叶加工工厂的改造,促进乌龙茶产业化进程。

5.3 强化品牌建设,加大营销传播力度

茶叶是中国传统农业产品,很多茶叶企业往往以追求短期经济利益为主,缺乏长远的发展战略,在经营上只注重茶叶产品的销售,却忽视品牌建设。品牌建设是企业成功的核心,创造品牌的魅力及提升品牌文化,便是创造商品的附加价值,同时也有助于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企业拥有品牌就拥有了竞争的主动权,茶叶企业实事求是地宣传自己的产品、树立品牌是十分必要的。安溪县目前通过工商总局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只有安溪铁观音集团的“凤山”等2家企业品牌,中国驰名商标很少,在全国知名度很高的品牌也少。一个号称“中国茶都”的茶业大县如果只有一两个在全国叫得响的牌子,显然是不足的。安溪茶企应大力打造自己的品牌,打造中国驰名商标乃至国际知名品牌。打造企业品牌的灵魂则是打造以茶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5.4 扶持、培育龙头企业

促进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本着“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着力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茶叶龙头企业。充分发挥茶叶龙头企业在引进、示范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实行标准化生产,发挥品牌效应,拓展市场等作用,以带动茶叶产业的发展壮大。

安溪茶企众多,但是分散且实力强的很少,要参与国际竞争,一个重要的策略是企业集团化。企业集团化是指企业以产权为纽带,优势产品为龙头,骨干企业为核心,将产品关联度强的众多企业,通过资产的合并、兼并、划转等途径,组建新的更大的企业群体,对现有存量资产进行重新配置,实现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形成新的规模优势。因此,国营福建省安溪茶厂改制成安溪铁观音集团,取得很好的成功经验。该集团以“凤山”为注册商标,2006年进行了现代企业股份制改革,引进国内外优秀战略投资伙伴,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并率先在全国着手实施品牌联营战略,目前,已在全国开设400多家“凤山”铁观音品牌专卖店。2009年,公司被省科技厅等部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纳税超千万元,高居安溪各茶企首位。公司以乌龙茶系列产品加工为重点,积极开发加工铁观音等茶叶新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凤山”系列茶品牌效应,带动提升全省茶叶产业的整体效益。公司始终注重从生产源头抓起,已拥有优质生态茶园5万亩,年加工乌龙茶5000~8000吨,每年直接带动当地茶农20万户,增收2亿元。产品畅销日本、东南亚、俄罗斯、美国、香港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5.5 增强技术创新,发展优质、高产、高效茶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广大群众对茶叶的消费更注重安全性,茶叶的技术创新的必要性越来越明显。技术创新是节省工效,提高品质,增加产量的关键环节,是发展茶业优质、高产、高效的必要手段。

1)加快制茶工艺技术创新,提高茶叶品质,适应市场需求。应推广应用乌龙茶“做青”等科研成果,推广“空调”做青,机械包揉、机械采茶、机械修剪等先进机械设备。把传统工艺与新工艺密切结合,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在资金许可的条件下,还可以搞些塑料大棚茶叶,进一步做好早茶生产,提高种茶效益。

2)搞好标准化生产。茶叶生产环节多,需要人手多,尤其是高档名茶生产,手工制作工序多,茶叶的规格、茶叶的色、香、味、形都需要有一个标准来衡量、来要求,才能有效组织大规模生产,否则很难生产高质量的茶叶。因此,从品种选育、栽培措施、肥水管理、病虫防治、茶叶采摘到制作加工、产品包装、贮藏运输等各个生产环节都应对照标准严格操作。只有搞好标准化生产,才能确保产业化发展。

3)加大科技多元投入,发展壮大产业。乌龙茶的持续稳定发展,要靠增加科技投入,这就要建立国家和地方、合作组织、股份制、私营企业、茶农等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机制。首先政府要加大公益投资,应仿效世界各国对农业实行补贴;其次,要积极引导合作组织、茶农加大茶叶产制科技投入。其三是招商引进外资、侨资、台资投入茶业科技产业。同时,要培植壮大一批产业化科技龙头企业。我们还应吸收国外先进经验,为产业化闯出新路。

6 总结

乌龙茶产业在国家和政府的支持下,近年来有很大的发展,取得了很重大的突破,但是,国际市场上的碰壁、茶产业现代化发展的落后等问题,都制约着乌龙茶产业的发展。大力普及农机化,提高科技水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充分利用党和国家的农业政策,加大投入,提高质量,依托市场,坚持走产业化道路,乌龙茶产业必将迎来现代化的美好明天。

上一篇:惠农增粮政策 下一篇:大米全产业链模式发展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