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疏瀹:聪明的人不一定有智慧

时间:2022-04-26 03:06:54

明疏瀹:聪明的人不一定有智慧

明疏瀹,江苏人,精研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纵横家等诸子百家,被誉为当今国学界最博学精深的学者之一。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第十九章

智慧不同于聪明,不同于知识,它是一种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做合适的事情的方法。

不管你是否愿意,有些东西你不得不放弃,但唯有智慧会伴随着你一生。

要成为一个智者,首先必须学会修身。第二就是自省。拷问自己的良知:我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活着?

明疏瀹的国学讲座既有如湘江论坛般的高堂阔论,也有在市井小区里的茶话布道。这一堂,社在闹市一隅的百颐堂茶馆,柔光微微,轻乐悠悠,全场座无虚席,好些人还是站着听的。来的大都是企业老板,也有很多国学爱好者慕名而来。大家对他的国学与商道智慧颇感兴趣,放下手头各种事,带着本子和笔,赶来学习。

开场之前,明老师让在场所有人起立,对着他事先摆在一旁的孔子像行三鞠躬礼。他引用了阿尔文博士说过的一句话:21世纪的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明疏瀹是江苏人,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曾在上海、江苏经商,短暂担任过几家企业的高管和一集团公司总裁。后来,用他的话说,“因为无法驾驭金钱与权力”,弃商从文,潜心研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纵横家等诸子百家,并结合自身经历,将其融会贯通,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国学理论,被誉为当今国学界最博学精深的学者之一。

“发现前人的智慧,就是发现我们自己的智慧。走进国学,我们会发现其中蕴藏着无法穷尽的智慧,令人叹为观止。”明疏瀹老师说。

因为对湖南有着特殊情结,近几年,明疏瀹老师频繁飞到长沙。他既做带有商业性质的讲课,也办公益型的街道社区大讲堂;既将国学智慧融入商道,也将“大学”带进小巷里。

《芒果画报》:您在湖南办过多次讲座,还曾多次走进长沙社区、街道布道国学,您为什么会对湖湘之地情有独钟?

明疏瀹:孔子曰“智仁勇”,湖南人真正体现了儒家至刚至阳的“勇”字精神。湖南人个头大吗?和北方人比,湖南人都是小个子,可是湖南人做到了“无湘不成军”,正是因为这个“勇”字。

湖南省作协主席唐浩明也评价过湖南人,他说湖南人的性格中有着“无所依傍的独立意识,经世致用的功业追求,使气轻生的热血性格,倔强霸蛮的认事态度”。这种性格,缔造了中国近代史的奇迹。可惜,随着时展,湖湘个性似乎慢慢在走向凋零。所以,我萌生了一个想法――到湖南来,将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传统国学推广于社会,点燃湖南人意识中的历史印记,激发一两颗读书的种子,让他们能够再次成就经世致用的大学问,这便是我作为一个国学倡导者最大的成功所在。

芒果画报:您认为,何为“智”?

明疏瀹:历史上,首先把“智”视为道德规范来使用的便是孔子。他把“智”与“仁”、“勇”两个道德范畴并举,将其定位为君子之道,即所谓“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中说,智慧不同于聪明,不同于知识,它是一种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做合适的事情的方法,大体等同于哲学上所说的“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聪明是听得多、见得多、有见识等等,聪明的人不一定是有智慧的人,而有智慧的人一般都是有见识的人。一个人,一生可以同时拥有很多东西,但到了六十岁,不管你是否愿意,有些东西你不得不放弃,但唯有智慧会伴随着你一生。

《芒果画报》:在您看来,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智者?

明疏瀹: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曾说:“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她之所以能坐上这个位置,靠的就是这种修身立德的智慧。周文王有一个老师叫鬻子,他也说“大忌知身之恶而不改也”,就是明明知道自己有病而不去治疗乃大忌,说的也是修身。所以说,要成为一个智者,首先必须学会修身。

第二就是自省。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我们必须每天花几分钟时间拷问自己,我今天做错了什么?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修养,领悟出大的智慧。

而智者也都是心怀天下的。曾国藩的手下王说:“人生一息尚存,即当以天下万世为念。生死祸福,皆所不计也。”太平天国时期的罗泽南说:“不忧门庭多故,而忧所学不能拔俗而入圣;不忧无术以资生,而忧无术以济天下。”罗泽南的故事很凄惨,三个儿子都饿死了,但这都不能让他忧虑,让他忧虑的是学问不能达到圣贤的高度,是没有力量去给国家、民族做事情。

说到这里,我们有必要拷问自己的良知:我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活着?现在不少人都口是心非,比如:都说高处不胜寒,都想爬;都说烟酒伤身体,都不戒。荀子说:“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可见如今的君子、智者已经越来越少了。

《芒果画报》:您在各地一直主讲以国学与商道,请问国学智慧在商道上是如何体现的呢?

明疏瀹:二十年前赫赫有名的中国首富牟其中,后来他坐牢了。在牢中他说过一句这样的话:“在中国,做一个穷人很容易,只要有骨气就行了,而做一个富人则需要巨大的智慧和仁慈的灵魂。这个智慧,包含了很多,但对于企业家来说,最重要的便是德与诚信,同时拥有它们,成功就是大成功,是不能被动摇的成功。

华人首富李嘉诚,因为怀有一颗道德的心去驾驭金钱,所以始终没有被人打垮。他做到了诚信与德行的合一,并且善用这种智慧来驾驭金钱。二十多年前,我也曾是个大老板,可惜我没有不断提高自身修为,无法驾驭权力,所以最后我没有成为亿万富翁。

那我们怎样修身、怎样修德呢?《傅子》中讲,“立德之本莫乎正心”。要对客户、对员工一视同仁,不能见到客户一脸微笑,见到员工一脸威严。在日本,有一个企业祖宗三代接替掌管,每天老板见到员工都会打招呼说“辛苦你了”、“谢谢你了”、“麻烦你了”,这就是德与智的一个表现。

《菜根潭》说过:“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幸生此间者,不可不知有生之乐,亦不可不怀虚生之忧。”人生百年,弹指一挥间,现在我们还年轻,可能再过五十年,我们回头看现在的世界,就会发现,今天重温古圣先哲的话并遵照实行,明天一定会有更多庆幸。

上一篇:昔日贵族 西施犬 下一篇:越动越“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