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内灌注无水乙醇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0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4-26 02:31:41

宫腔内灌注无水乙醇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0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利用无水乙醇对组织蛋白质有脱水凝固作用,将其灌注入宫腔,使子宫内膜皱缩、脱落,失去分泌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目的。方法:B超监测下,2%利多卡因局麻后宫腔内灌注无水乙醇,每次保留15min,共2次,观察疗效。结果:随访20例,90%(18例)出血停止,70%(14例)恢复正常月经周期,50%(10例)月经量恢复正常,40%(8例)月经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l例治疗后复发,副反应以局部短暂疼痛伴烧灼感为主。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装置价格便宜,疗效确切,副反应小,是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一种新方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宫腔灌注;无水乙醇

中图分类号:R711.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4-0773-02

目前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多采用激素治疗,疗程长,患者依从性差,疗效一般。我院于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采用无水乙醇灌注入子宫腔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共20例,并进行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组20例患者中,年龄42~58岁,平均(48.2+2.2)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2个月,治疗前阴道不规则出血15~100d,20例中住院治疗4例,门诊16例,凡接受该方法治疗者停用一切药物,B超排除器质性病变或内膜活检排除子宫恶性病变,无乙醇、利多卡因过敏史,并同意进行此项治疗。

1.2 方法

术前鲁米那0.1g肌肉注射,常规消毒后阴道后穹窿置新洁尔灭大棉球1个,B超监测下探宫腔深度,置双腔橡皮管,侧管内注入4ml空气,使气囊膨大堵住宫颈口,导管内缓慢注入2%利多卡因,使宫腔充盈,保留10min,回抽后换注无水乙醇达宫腔有阻力为止。根据官腔深度掌握乙醇注入量,一般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x±s表示,结果用百分比表示。

2 结果

2.1 注药量

19例一次注药成功,1例因月经量多行2次宫腔注药后血止。宫腔内注入无水乙醇2次累计12~24mi,平均(16.2±2.1)ml,回抽8~18ml,平均(12.5+3.1)ml。

2.2 疗效观察

20例患者均随访,随访时间最长2年,最短2个月,随访内容:①阴道出血停止,18例治疗后出血停止(90%),2例(10%)术后出血明显减少,加用缩宫素治疗3d后出血止。②月经周期见表1。③月经量:与患者发病前正常月经量比较,详见表2。2例多于原月经患者中有1例在治疗后6个月因复发行手术切除子宫。20例患者均在治疗后4个月来我院接受B超检查,结果:12例子宫内膜厚0.4~1.4cm,5例子宫内膜呈线状,2例子宫内膜未显示,1例子宫内膜厚度>1.5cm。

2.3 副反应

治疗中局部疼痛伴烧灼感15例(占75%),但患者均可耐受,不必治疗。出现潮热4例(占20%);受术者6h后阴道即有中等量淡黄色排液,超过1周者加用抗生素口服;术后4~5d下腹隐痛5例(占25%);无1例出现急性乙醇中毒症状。随访未发现受术者大小便异常及经期腹痛症状。

3 讨论

无水乙醇为消毒防腐剂,有较强的脱水作用,对组织蛋白质具有凝固并使其丧失活性等特点,国内已有文献报道[1],无水乙醇对子宫内膜组织同样具有凝固破坏作用,利用无水乙醇的上述理化特点,将其直接灌注入宫腔,使内膜及基底层组织脱水、凝固、皱缩、细胞丧失活性、内膜脱落,基底层不同程度被破坏,从而达到止血,恢复正常月经,经血量减少甚至完全闭经的目的。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阴道出血时间长,易合并细菌感染,本疗法在首次宫腔注药时,无水乙醇与宫腔内残留的利多卡因液混合,稀释成适宜于杀菌浓度,可使宫腔感染或潜在的感染灶得以控制,第二次无水乙醇的注入,使内膜组织及感染灶在首次药物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被凝固,从而增强了疗效。本治疗应用过程中,采用作用时间长、通透性强、扩散广、见效快的2%利多卡因为局麻药,减轻了因无水乙醇注入宫腔所致的刺激性疼痛。未行输卵管结扎者,用药前盆腔推注生理盐水复合液,可有效防止可能因少量乙醇进入盆腔引发相应脏器并发症的出现,后穹窿新洁尔灭棉球吸附了宫口乙醇外漏液,避免了阴道的局部刺激。

笔者认为此方法操作简单、安全、装置价格便宜,疗效确切,副反应小,能保留子宫,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可成为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一种新方法,特别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上一篇:对新生儿休克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单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