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面结合,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时间:2022-04-26 02:00:58

点面结合,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阅读理解这一项是教学的重点,同样也是难点。如何能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精髓,进而减少学生这一项考试中的失分,这一直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不断探索,笔者认为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能够大幅度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那么,这种方法是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实施呢?

由面带点,推敲细节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有限,在做阅读题的时候难免会出现“顾此失彼”难以兼顾全文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他们抓住由全文引出的几个关键点去仔细推敲琢磨,这种由面带点的方法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们的细节理解能力。

比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下语文教材中的《司马迁发奋写》一文中,就有很多值得推敲的细节。在本文开篇的时候作者用很少的笔墨交待了司马迁小时候其父亲对他的影响,很多学生在读这一部分的时候匆匆略过,认为这不是重点。但是笔者引导着学生又仔细分析了这段文字,因为如果将这一部分理解透彻对把握全文将有很大的助益。最后学生经过仔细的分析思考认识到了这一部分对司马迁小时候背景的交待是后面司马迁发奋写《史记》的“因”,有因才会有“果”,学生只有充分理解了“因”那么主人公之后的遭受宫刑却依然矢志不移的撰写《史记》的行为才不会显得很突兀,我们也可以将这一处理解成作者为之后埋下的伏笔,学生若是在读这部分的时候不假思索,那么便不能充分理解文章前后的内在联系,所以只有充分抓住全文的各个细枝末节并进行深入透彻分析思考,在之后的做题过程中才能一气呵成,得心应手。

所以说“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不仅适用于人生哲学中,在语文教学中也同样适用。通读全文的时候将每个细节理解到位才是解决阅读理解这一难题的“金钥匙”。

由点及面,体会基调

在读完前面之后,笔者相信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惑,就算将全部细节理解通透但它们终究也是一块块分散的个体,怎样将它们串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笔者建议:努力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进而将点连成线将线连成面,这样才能准确理解全文,体会全文的基调。

比如,在苏教版六年级下语文教材中的《理想的风筝》一文中。笔者让学生总结出一共有三个需要理解的细节。第一处是老师自嘲式的向同学们解释说他的残疾是由于女娲造人时甩的力气太大造成的;第二处是对老师放风筝时的细节和神态的描写;第三处是作者在结尾处自否式的说了句“不,他不会的”。如果我们仔细思考的话不难发现这几处细节都是有内在联系的,开篇时老师诙谐幽默的解释了他残疾的原因使一位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民教师形象跃然纸上,放风筝的那段则体现了他明明身患残疾,但是和学生一起却依然使他那样的快乐满足,体现了他对学生浓浓的关爱之情。而最后一个细节却充分展现了学生对这位老师发自内心的爱戴。所以前两处细节正是第三处的铺垫,这样的话全文的基本格局也就一目了然了。

所以说由点及面的这一方法并不难掌握,前提是我们要多思,多想,多找联系,我们要相信一定会有这样一条线是能够将你发现的所有细节串联在一起的,找到了这条线也就意味着你摸准了整篇文章的脉络。

点面结合,升华情感

如果能够让学生将前两种方法应用的得心应手的话那么离做好阅读理解题目应该就只有一步之遥了。试想如果学生能够将每个细节理解到位,而文章的整体脉络也已经摸清,那么只需要再进一步揣摩作者的内心,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即可。

比如,在苏教版六年级上语文教材中的《爱之链》一文中,笔者首先引导学生通读了一遍课文,先对本文讲了什么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接下来让他们分析了乔伊帮助老妇人的那段动作描写和老妇人对女店主的帮助的那段描写还有文章的最后女主人所说的那句话“亲爱的,乔伊”。接下来,笔者又引导学生思考这几处细节与本文题目《爱之链》究竟有何关联,大多数学生能够在笔者的引导下独立分析出了两者的关联。正是因为有了之前乔伊对老妇人的全力相助才会有之后老妇人对女店主“爱的接力”,而这篇文章的结尾处也正是本文的核心所在,结尾一语道破原来女店主便是乔伊的妻子,“爱之链”其实一直都是首尾相接的,你若帮助别人终究会在爱之链的作用下得到回报。想到这学生便不难想出本文作者想要表达的便是“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这一主题,能够理解作者那种对人人都友好互助,社会和谐美好的生活向往和不懈追求。

所以,只要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细节和整体,之后再将二者完美结合,那么学生们将对作者的所思所想所感有一个切身的体会,这样的话文章的主旨便一目了然了,学生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也就能够理解的很到位。

点面结合这种方法若能有效应用到学生们的语文学习中,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将会发生质的飞跃,阅读理解也将不再会是学生们语文考试中的“拦路虎”,甚至有可能会因此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身为语文教师,我们有必要在这方面给予学生充分地指导和鼓励,让学生们能够充分感受到语文别样的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心小学)

上一篇: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路径 下一篇:高校教师入职教育问题及对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