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演奏紧张心理分析初探

时间:2022-04-26 10:23:49

钢琴演奏紧张心理分析初探

【摘 要】钢琴表演艺术是一种涉及人类多种感知觉活动的复合系统,它与人类的心理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一个钢琴演奏者来说,最重要的当然是必须具备扎实的技巧功底和深厚的艺术修养,但是,钢琴演奏的效果完全依赖于大脑神经各系统的协调作用,由于钢琴表演的公开性、竞赛性和一次性的特点,常常给演奏者造成不同的心理负担,甚至引起紧张的心理反应,影响技术水平和艺术表达的正常进行,导致演奏效果的游移,干扰钢琴演奏者的技术发挥和音乐表现。如何有效地控制紧张心理呢?

【关键词】钢琴 心理紧张 心理状态 影响 演奏

钢琴演奏是演奏者基本功和音乐素养的展现,还是一次心理素质的严峻考验。学习钢琴总是要进行演奏和表演,其最终目的要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呈现在观众面前,而很多的学习者因为心理素质薄弱,心理状态控制不佳而使演奏大为逊色。

演奏者都希望自己的演奏能获得成功,但往往由于对自己过高的期望或害怕失败的心理引起精神紧张,它在生理上表现为:心跳加速、脸部潮红、出冷汗;唾液分泌减少,口舌干燥,甚至有的还会由于肠胃收缩引起不适或便尿感;手部大量出汗,使热量散失而变得冰凉,手指动作从而越发迟钝、僵直。同时也引起心理上的一系列反映:总觉得观众在寻找自己的毛病,希望赶快奏完,以摆脱这种难堪的处境;头脑中对平时早已过关的技术难点产生过敏,甚至出现强迫思维,对某一个难度较大的片段不自觉地想出各种错误的可能性,以至无法控制。在复杂的心理状态下,演奏速度越来越快,给本来没有十分把握的技巧乐段增加了几分困难,一旦出了差错,心里更加紧张,觉得观众都在嘲笑自己,头脑中一片空白,严重影响到演奏。

普遍情况下,紧张是人的一种应激心理反应,它能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升高血压,加快心跳,关闭消化系统,提高肌肉供氧,调动出人体的潜在能量,以备在危急关头背水一战;但是,由于演奏者并不需要消耗那么大的能量,所调动出来的能量积聚在体内宣泄不出来,就会引起各种应激性疾病,最常见的有消化道溃疡,高血压和精神衰弱,这也是音乐工作者容易患这些职业病的原因之一。

著名钢琴家乔治·波雷曾论述说,“紧张也许不是坏事,只要是那种能够提高肾上腺素,敏锐听觉,把头脑调节到最佳灵敏度的紧张,这样的紧张会使你指尖的神经末梢更加灵敏;另外一种紧张,那种会使人失去控制的紧张当然会葬送钢琴家”。

克服钢琴演奏中紧张心理的核心问题就是合理地分配注意力,如果钢琴演奏者的注意力控制失调,就会影响手指的运动和音乐的表达,从而影响钢琴演奏的连贯性和准确性。注意力分散将会导致演奏失误,研究表明:一个人对于某一对象注意越集中,就会对其他对象的观察相对模糊,如果演奏者把注意力都集中到对乐曲的演奏上,就会忽略其他非表演事物的干扰,这样既保证了演奏者的正常技术发挥,又控制了由于外界环境刺激所引起的紧张心理。

但是,人的注意力在一定时间内就会出现疲劳现象,演奏者的注意力就会降低,演奏可能会出现失误或差错。注意力疲劳现象对于演奏能力较强的钢琴家来说,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因为这种注意力疲劳现象是暂时、转眼即逝的,演奏者依靠自己的意识可以能动地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注意力重新兴奋起来。

良好的心境和精神状态有助于钢琴演奏者的音乐表现,可以使演奏者展示充满激情的表演,而不良的情绪可以抑制神经系统的兴奋,阻碍演奏技术和音乐表现的正常发挥。研究表明:当高涨的情绪处于大脑中枢神经的优势时,它会兴奋表演活动的神经,这将有助于钢琴演奏者的音乐表现和技术发挥。因此,演奏者应注重演奏期间的心理保养,应避免生活中烦心之事对大脑的不良刺激,演奏者要依靠自己的意志和毅力排除不良情绪对心境的困扰,用坚强的自制力排除紧张心理,稳定情绪和调整心态,使大脑对感知觉的各个部分都能进行有效的调节和控制,以此达到钢琴演奏的最佳状态。

心理压力包括对演奏技术和外界评价的顾虑,当演奏者对乐曲某一个技巧或段落没有把握时就会引起紧张心理,这种紧张心理的程度会随着演奏时间的临近而不断增加。随着钢琴演奏者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演奏中的紧张心理就会逐渐在不断地艺术实践中得以减弱或排除。此外,过度关注于自己演奏结果的外界评价,同样也会造成紧张心理和怯场表现,导致演奏者不能正常地发挥。如果一个人没有任何心理负担而专心于演奏,他的演奏就会随心所欲。演奏者要认识到音乐表演是一种崇高的艺术,演奏者在音乐表演中必须以饱满的热情,放下一切思想杂念,把自己的精力都集中到乐曲的音乐表现和演奏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钢琴演奏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在钢琴表演艺术实践中有这样的情况:有的演奏者平时演奏很好,但在公开演奏时就会心理紧张,而有的演奏者平时演奏并不突出,但到了台上却有出色的演奏表现,这都属于演奏者的心理素质问题。良好的演奏效果除了娴熟的钢琴演奏技术以外,还要有较强的自我心理控制能力,它对于演奏的成功有着直接的影响。一般来说,性格和气质上有缺陷的人比较容易在公开演奏中有怯场、恐惧的心理反应。人的心理素质与舞台艺术实践有密切的联系,人类的认知与行为的互动关系就是心理与实践的相互关系,钢琴演奏心理的本质就是人脑对艺术实践的现实反应,艺术实践对于钢琴演奏者提高心理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走台和预演对于心理素质较弱的人来说,的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演奏者通过多次这样的练习,可以使演奏的紧张心理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控制和排除。

紧张心理是钢琴表演艺术中一种常见的心理反应现象,除了人们运用认知方法对其进行干预以外,行为主义心理治疗理论中的方法技术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其中,“系统脱敏”就是一种克服舞台紧张心理的有效方法。“系统脱敏”是一种以渐进的方式克服焦虑紧张习惯的技术,它是通过生理上的放松状态对紧张状态的抑制作用来达到克服紧张心理和控制焦虑情绪的目的,这种方法最先是由美国著名的行为治疗心理学家沃尔普(Joseph Wolpe,1915—1997)在1958年提出来的。沃尔普的实验研究表明:动物神经性症状的产生和治疗都是可以习得的,他认为治疗人类神经症的方法也可以由此发展而来,于是提出了交互抑制理论以减少神经症行为,并从中创建了“系统脱敏”技术。沃尔普认为:放松状态与焦虑状态是两个对抗的过程,一种状态的出现必然对另一种状态起抑制作用。沃尔普的方法就是给个体实施某种放松程序,系统地将引起焦虑紧张的客体与个体距离或接近程度加以变化,并使引起焦虑紧张的客体逐渐地丧失它所产生焦虑反应的能力,从而达到对焦虑紧张“系统脱敏”的作用。例如:如果某演奏者对原来在舞台上产生焦虑的客体(如在舞台上演奏)感到放松时,这说明该演奏者已经削弱了对原来这个客体所产生焦虑紧张的感受。

“系统脱敏”这种源于心理治疗中的方法技术,利用交互抑制的原理或反条件作用的原理来消除焦虑紧张的心理反应,并且利用人的肌肉放松状态去克服由焦虑紧张反应所引起的个体心律、呼吸、皮电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放松状态多次与引起焦虑紧张反应的刺激相结合,可以消除原来因该刺激所引起焦虑紧张的条件反应。“系统脱敏”用于克服舞台紧张心理的操作过程,就是先从一个能够引起个体焦虑紧张反应的较低程度刺激开始,当该程度的刺激不再引起个体的焦虑紧张反应时,就可以向另一个略强一点程度的刺激发展,逐步消除演奏者对舞台表演的紧张心理。

“系统脱敏”的关键环节就是建立焦虑紧张的主观量表和等级层次,即把引起焦虑紧张刺激的情境,在0至100尺度的量表上表达所主观体验的焦虑紧张程度,然后按照尺度单位(SUD)由小到大的顺序建立一种情节谱,通过心理干预逐步地消除焦虑紧张反应。如果一个人对于上台公开演奏钢琴感到心理紧张,就按时间分为若干个等级层次的事件情境,并从最轻的层次开始,在对该事件情境在生理上产生了抑制焦虑紧张的放松状态后,逐渐增加刺激的强度直至最强的层次,通过想象让演奏者逐渐从时间上接近舞台演奏的情境,逐步削弱对舞台的恐惧心理。

在实施舞台紧张的“系统脱敏”时,第一步先要用语言引导演奏者放松,并告知演奏者以抬起右手食指来示意自己已处于完全的放松状态。第二步用口头描述的方法来指示演奏者想象引起舞台紧张层次中SUD程度最轻的事件情境,并告知演奏者如果能够清楚地在头脑中想象此事件情境时就用右手食指来示意一下,同时告知演奏者将该事件情境在头脑中保持30秒左右。第三步让演奏者停止想象,并让演奏者口头报告该事件情境出现在头脑中所体验的SUD紧张程度。上述步骤可以重复训练,想象的时间每一次可以比上一次略有延长,直至演奏者连续三次对该事件情境不再感到焦虑紧张(SUD达到10左右即可),使可以进行下一个层次事件情境的脱敏训练。一次脱敏训练时间为30分钟,以完成1至2个事件情境的脱敏训练为宜。 可见,演奏时的紧张状态是普遍存在的,如果没有一定的紧张度,会使演奏显得懒洋洋,软绵绵,给观众以“卸”的感觉,所以控制好心理是获得演奏成功的关键。

钢琴演奏除了要靠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攻破所有的技术难点,消灭旨在台上偶尔成功的幻想外,能否完美地反映平时的练习成果,往往受演奏者的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提高演奏者的心理素质,最大限度地降低其负面影响,是钢琴演奏成功的重要环节。

而钢琴演奏是人类的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贯穿于每位钢琴学习者的始终。无论是教与学,都应当重视演奏心理素质的培养及提高,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全面提高钢琴学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波果斯洛夫斯基. 普通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2]约·霍夫曼. 论钢琴演奏. 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3]张雨新. 行为治疗的理论和技术. 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4]陈仲庚. 心理治疗与咨询. 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

[5]钱铭怡.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上一篇:浅议高等中医药院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 下一篇:走进童心,感受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