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时间:2022-04-26 08:34:00

浅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摘 要: 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已经越来越重视,但就如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一样,虽然日益受到重视,却没能让学生自己充分关注。如何成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如何正确规划自己的人生,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本文具体分析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及如何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并谈了对大学生入校前教育的思考。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观

如果你问现在的大学生,关于毕业后对自己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有哪些想法时,他们可能会给出以下一些答案:

“我一定要慎重选择我的职业,选择了之后,就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干一辈子。”

“我也不清楚我将来能做什么,但是我可以通过相关的性格测试、职业兴趣测试等告诉自己将来可以做什么。”

“只要有兴趣,我就一定会成功。”

“世界变化太快啦,未来是没有办法计划的,踏踏实实走好当下就可以啦。”

“这个世界上,男女分工是很明确的,有些事就该男的干,有些事就该女的做。”

这些表述看起来似乎有点道理,但其实都经不起推敲。只是未走向社会的大学生们对自己将来职业的想法。在大学四年里,我们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改变他们的不成熟想法,树立正确、健康的职业观。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结合自身的各项条件和现实环境,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从而制订出相应的教育、发展、培训计划。

职业生涯规划要结合职业生涯的特性来进行,首先是发展性。人是职业生涯的主动塑造者,在人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追求,这些追求不停地变化与发展,个体也就不断地成长,所以,职业生涯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其次是独特性。每个人的自身条件和所处的现实环境都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不相同,没有一条成功的道路是一样的。最后是固定性。所有的职业设计,不同阶段的追求都是为个体的最终职业目标服务的。不管各个阶段的追求如何变化,个体的最终职业目标都不会变。若最终目标不断变化,个体就无法为自己做出一个合适的职业生涯规划。当然,个体的最终目标也不总是一成不变的,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个体的价值观和所处的客观条件的变化都会引起最终目标的改变。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重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我们允许,并且也认可这种变化的存在,但是这种变化不宜过多,因为不同目标之间的冲突会彰显人生的不稳定性,增强个体的挫折感。

在当今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具有很多方面的意义。对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知自我,了解现实环境,尽早地明确目标,针对目标有目的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对学校来说,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学校就业工作的开展,让学校的就业工作形成良性循环。

二、如何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一)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

成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是学生已经形成了成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职业观。一个不成熟的人是无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曾经有一个学生问我:“老师,我觉得身边诱人的职业、我感兴趣的工作很多,我该怎么去选择呢?”我开玩笑地对他说:“你身边漂亮优秀的女孩子也很多,你该挑选哪一个作为你的女朋友呢?”当然这只是笑谈,不过挑选职业与挑选对象之间也有那么一点相似之处。你可以有多种尝试,但是最终目标一定要明确,否则在不停地跳槽、就职尝试中,你将会碌碌无为、一事无成。

在本学院,我做了一个小范围的调查,在择业标准中,学生选择排前五位的如下表:

现实生活中,五项兼有的职业几乎是不存在的,如果大学生没有确立成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职业观,面对五光十色的职业场时,就会不知如何选择,迷失其中。

(二)成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要素

当今很流行的对幸福人生的一句概括就是:每天下班想回家,每天醒来想上班。意思就是说,每天下班了都想着要赶回家里去,因为家庭能带给自己温暖;每天早上醒来就想去上班,因为工作充实了自己的生活,自己也热爱这份工作。而现实生活中的状况却是很多人:每天上班想下班,每天下班找朋友。上班毫无激情,苦耗人生,在家中也没有幸福感可言,只能在外寻求安慰。当然,这是一种比较极端的状态,但是,每天上班想下班却是很多人都会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态度。偶尔的倦怠是正常的,但如果一直都处于这种消极怠工的状态,这可以说是没能做好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缘故。那如何才能成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呢?以下几点是必须具备的。

1.充分认识自我,挖掘自身潜力。

对自己的充分认知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其中包括对自己的性格、能力、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的了解。有很多问题在我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之前就得搞清楚,如“我是谁”,“我的兴趣在哪里”,“我有哪些能力”,“我会秉持什么样的信念或者是态度来面对生活”。有的人光凭兴趣却忽略自己的能力,他是不会成功的;有的人光看中物质条件忽略自己的兴趣爱好,他是不会快乐的。这些问题的答案一开始也许是模糊的,甚至是不断改变的,我们通过不断地汲取信息,参与实践活动,让模糊的答案渐渐变得清晰,自己就会更加清楚心中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还要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我行,我可以!”要经常鼓励自己勇于面对,敢于创新,别小看了自己。

2.全面了解社会环境,职业角色。

在大学生走上社会前,对社会、对职业的了解知之甚微。片面、不成熟的了解,会让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做出错误的选择。正是由于对社会、对职业的认知不够,才会让有的大学生产生“有些工作就是该男的做,有些工作就是该女的做”的想法。

有些职业出现在世人面前的时候带着很多光环,这些光环具有诱惑性和欺骗性。比如演艺明星,表面上看起来他们的生活风光迤逦,实际上的辛酸和付出的代价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接受的;再比如现在的很多社会舆论会指向一些不负责任的医生,这会让我们的学生在择业的时候回避这个职业,认为“医生都不负责任”。事实上,很多的医疗工作者都在为我们的身体健康辛勤劳作着,这是一份伟大的职业。只有去除了这些职业周围围绕的或好或坏的光环,让它们还原为最本质的工作时,我们才可以真正地去了解这些职业,知道自己若选择了这些职业,会给自己带来什么。

同时,我们还需要去除职业偏见。古语有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现在的人们却迷失在职业带来的光环里,高呼着:学会了“屠龙术”却拿起了“杀猪刀”,浪费了人才。什么是“浪费”,浪费是不想屠龙,却学了四年的屠龙术;浪费是想去杀猪,却每天都在屠龙。这个学会了“屠龙术”却拿起了“杀猪刀”的小伙只要他是充满兴趣地进行杀猪,那他就没有浪费自己的生命。不管是杀猪还是屠龙,在这份职业里他都能获得满足感、成就感,那他就是为自己选择了一条正确的职业道路。

3.合理利用测量工具,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

现在高校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或者是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首先都是让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性格测试,职业兴趣测试,等等,用得比较多的有MBTI职业性格分析,霍兰德职业兴趣分析,等等。

这些测量工具是帮助我们了解自我的好伙伴,从一个方面来说他们给我们一些信息,让我们在职业选择的时候方向更为明确,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他们并不能代替我们做选择。我们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测试结果应与我们内心的方向相结合,也许一些天生的缺陷会阻碍我们前进的步伐,但若我们认准了目标,并为之努力,就不会有遗憾。

4.尊重个体化差异,培养学生自我决策力。

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我们在工作中,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个体,他们的性格和家庭环境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要尊重个体化差异,帮助学生做出最优的决策,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

以大学生初进校为例,他们自进校就已经初定了将来的职业方向,专业的学习活动过程就是大学中最普通、最直接的生涯探索过程。这些学生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对自己的专业很了解,也很喜欢,是自主选择的;一类是通过服从、调剂进来的,他们不喜欢自己现在的专业,学习的时候也毫无动力;还有一类是懵懂无知型的,专业也不是自己填的,这个专业到底是做什么的都不清楚,最重要的自己喜欢什么,他们也不清楚。所以,在学生进校初,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向他们介绍专业,让他们了解自己所选择的专业,然后帮助他们完成进入大学的第一个重要选择:离开这个专业,重新选择或是喜爱这个专业,认真地学完这四年。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让他们走上适合自己的道路。

完成了第一个重要选择之后,我们就可以在日后的大学岁月里,帮助我们的学生规划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道路,培养他们面对重要的职业生涯决定时的决策能力。存在主义大师萨特曾说:“我们的决定,决定了我们。”每一个决定之后,随之而来的是该决定带来的一切,需要承担责任的心理准备。曾经有个学生,每次面对人生的重要抉择时就摇摆不定,鱼与熊掌都想兼得,不愿意承担“失去”的后果,工作从上海转到了南京,又从南京跑到了成都,现在又辞去了所有工作,回到南京准备继续学习。他很痛苦地告诉我,他的人生太不稳定,让他总是在不断地颠簸。我告诉他,你这就是缺乏人生规划,缺乏决策力,缺乏对自己充分了解的结果。

我们要帮助学生做一些决定,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在面对重大的生涯决定时,要学会如何去抉择,如何去承担相应的责任,不让自己后悔。

三、对大学生入校前教育的思考

台湾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张春兴教授说:“学校学生中有顺教育者、缺教育者与反教育者,此三类学生,分别来自顺教育、缺教育和反教育三类不同的家庭,如果将现社会青少年问题视为一种“教育病”,此病的病因根植于家庭,病象显现于学校,病情恶化于社会”[1]P37。

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性格、兴趣爱好、职业倾向都与其家庭有着莫大的关联。家庭教育和家庭资源会影响学生的专业选择,以及将来选择职业的方向。所以,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家长需要充分重视,早日为自己的孩子制定目标。

家庭是影响学生的一个方面,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入校前的基础教育阶段,也会对他们造成极大的影响。高考志愿的填写就是他们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笔,所以,基础教育不应该仅仅是交给学生如何应对高考,更需要教会学生如何选择未来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37.

上一篇:lesson 12: Renting an Apartment 下一篇:论高校人才引进的团队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