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与治疗

时间:2022-04-26 07:51:43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与治疗

【摘要】目的 通过了解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有一定深入了解,同时,介绍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几种药物,让患者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有更好的信心。方法 通过对29例肝炎患者的分组药物治疗,比较药物治疗的效果差异。结果 干扰素与无环鸟苷,激素与干扰素的联合应用对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更加有效。结论 及早发现病情,有效控制传播途径,应用合理的药物对乙型肝炎的治疗与防治有显著的疗效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 传播 治疗 病毒

中图分类号:R512.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40-01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发病率高[1],对人体健康危害大等特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同时伴有黄疸和发热。有些患者还会出现荨麻疹、关节痛或上呼吸道症状。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据统计,全世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HBsAg携带者)超过3.5亿,我国约占1.3亿,其中1/3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目前我国有乙肝患者3000万。

1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

1.1 母婴垂直传播 母婴传播主要是通过产道感染或宫内感染,其中85%通过母婴传播,是我国乙型肝炎蔓延和高发的主要原因,也有少数为父婴传播者。

1.2 血液或血制品传播 被HBV污染的血制品如白蛋白、血小板或血液输给受血者,多数会发生输血后肝炎,另外血液透析、肾透析时也会感染HBV。

1.3 医源性传播 被HBV污染的医疗器械(如手术刀、内窥镜、腹腔镜等)均可传播HBV。

1.4 家庭内密切接触 主要指性接触、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如同用一个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均有受HBV感染的可能。

1.5 公共场所、理发店、美容院等容易被HBV污染,如浴池、剃刀等均可传染HBV。

2 主要用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药物

鉴于本病的发病原理可能与病毒株的毒力、受感染肝细胞的数量和患者免疫系统等因素有关,所以应用抗病毒药物、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及改善肝细胞功能的药物治疗,会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对乙型肝炎有抑制作用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有干扰素(interferon、IFN)、阿糖腺苷(Ara-A、vidarabine)、阿昔洛韦(无环鸟苷acyclovir)、一磷酸阿糖腺苷(Ara-AAMP)、叠氮脱氧胸腺嘧啶核苷(AET)、右旋儿茶素(cyanidanol-3)、利巴韦林(三氮唑核苷、ribavirin)及干扰素诱导剂――聚胞嘧啶核苷酸(简称聚肌胞,即polyl:C)等。其中以干扰素和阿糖腺苷、干扰素和无环鸟苷联合应用,激素与重组α干扰素[2]先后使用对消除HBV复制标志较为有效。

2.1 阿昔洛韦与干扰素联合应用

阿昔洛韦(无环鸟苷)在细胞内能转变成抗病毒活性的三磷酸无环鸟苷,后者具有抑制病毒DNA多聚酶和中止病毒DNA链延伸的作用。无环鸟苷对病毒DNA多聚酶的抑制作用,比对宿主细胞DNA多聚酶的抑制作用强12~28倍,约3000倍的抑制病毒增殖浓度才能抵制宿主细胞的生长,故其对机体毒性效果较低。阿糖腺苷对乙型肝炎患者清除HBV复制标志的效果约20%(16/80),无环鸟类苷对抑制血清HBV有效率约26.6%(4/15);而以上药物分别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时可提高疗效。

2.2 激素与干扰素联合应用

激素与抗病毒药先后应用,对乙肝患者HBeAg转阴有较好的作用。有研究者对29例[3]HBeAg阳性的肝炎患者分3组治疗,第1组9例单用阿糖腺苷,剂量为每日5~10mg/kg,4~8周为1疗程,治后HBeAg转阴者1例(11%),DNA多聚酶活性消失者6例(67%)。第2组9例先用强的松龙,每日40mg,连用4周,隔1~2周继用Ara-A,剂量为每日5~10mg/kg静注,持续4~8周。治后HBeAg转阴者6例(67%),DNA多聚酶活性消失者7例(78%)。第3组9例为对照(未用激素或Ara-A),HBeAg转阴者2例(22%),DNA多聚酶活性消失者2例(22%)。因此激素与重组α干扰素先后治疗乙肝患者能提高疗效。药物使用方法为:先予强的松龙治疗4周(40mg/d×14天,继以20 mg/d×14天),然后撤除强的松龙,间歇1周后再予INTRON-A 2.5×106~5×106IU,每日肌注1次,连续2周,第3周开始 1周3次,共15周。用药期间可能会有发热、全身酸痛、白细胞减低等副作用,但是停药后即可消失。

3 讨论

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有效措施[4],全程接种共3 针,按照0、1、6 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 针疫苗后,间隔1 及6 个月注射第2 及第3 针疫苗。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越早越好[5],要求在出生后24 h 内接种,加强针则一般3-5年再接种一次。同时,阻断传播途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预防乙型肝炎的良好手段.如若患病,患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根据病情选择良好的药物和治疗措施,因此,乙型肝炎也将不再可怕!

参考文献

[1]林雯雯,高永良,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类治疗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10,19(1);1-2.

[2]李蕴铷,谢雯.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部分解读[J].中国医刊,2007,42(1):10-12.

[3] 刘建平,临床试验样本含量的计算[期刊论文]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2003(07).

[4]中华医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4);324-9.

[5]骆抗先,乙型肝炎基础和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09-10.

上一篇:CT检查在诊断跟骨骨折中的应用 下一篇:血清VEGF\TRACP-5b检测对肺癌骨转移患者意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