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G与18G活检针在自动肾活检中的对比

时间:2022-04-25 11:37:54

16G与18G活检针在自动肾活检中的对比

作者: 童明辉 武桂芳 王 胥萍 李兴杰

【关键词】 16G与18G活检针

【摘要】 目的 比较18G活检针与16G活检针在自动肾活检中的效果。方法 统计100例分别用18G活检针所作的自动肾活检与用16G活检针所作的肾活检的成功率、肾小球数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其差异性。结果 50例用18G活检针所作的自动肾活检的成功率、肾小球数、肉眼血尿、镜下血尿、肾周血肿及输尿管血块梗阻分别为:99%、8±3、12%、99%、2%及1%。50例16G活检针所作活检的则分别为100%、16±5、0、100%、0及0。结论 超声引导自动肾活检中,16G活检针的活检效果明显优于18G活检针。

关键词 16G与18G活检针 肾活检 比较

超声引导自动肾活检、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在临床已有广泛应用。本文统计了100例18G与16G活检针肾活检病例,比较穿刺效果,以期为穿刺针的选择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6年10月~2001年1月,用活检针对100例弥漫性肾病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其中用18G活检针对50例患者进行活检患者均为住院病人,男18例,女32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63岁,平均年龄(26±2)岁。2001年2月~2003年1月,用16G活检针对50例患者进行肾活检,患者为住院病人,男20例,女30例;年龄最小为9岁,最大为65岁,平均年龄(28±3)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原因不明的血尿及蛋白尿,临床拟诊为肾病综合征、肾炎、紫癜性肾炎、乙肝相关性肾病、急性肾衰等。

1.2 仪器 为ALOKLa-SSD256超声仪。3.5MH 2 专用穿刺探头,HP8500GP彩超仪,探头为C3540和相应的穿刺架。活检针为18G或16G Tru-Cut活检针。活检枪为美国产Pro-MAG2.2。专用穿刺探头、穿刺架、活检枪及活检针均用甲醛熏6~12h消毒。

1.3 操作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腹部垫硬枕。先对双肾进行常规超声检查,选择右肾下极作为穿刺部位,确定穿刺点,以此为中心常规消毒皮肤。然后用2%利多卡因进行局麻,助手固定好探头,术者将活检针插入引导器针孔,沿引导线缓慢推进。当图像显示针尖达肾被膜时,嘱患者屏气,然后发射活检枪,尽可能多地切取肾皮质组织。此时,活检针前进2.2cm。迅速拔针,取出组织条,根据需要更换取材部位,再取1~2针。将组织条按要求固定送检。术后用平车将患者推至病房,嘱患者卧床12h,多饮水,密切注意尿常规及血压的变化,常规用抗生素及止血药1~2天。

1.4 统计学方法 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ˉx±s),两样本间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用16G与18G活检比较,见表1。

表1 16G和18G活检针活检结果比较 (%)

注: ˇ P<0.01

所用活检针取材最长为19mm,取材成功标准为标本长>5mm标本中肾小球数≥5个。从表1可以看出16G活检针与18G活检针所取肾小球数差异有非常显著性。16G活检针取材成功率高,所取肾小球数目多且并发症少。

3 讨论

1951年IVersen及Brun创立了经皮肾穿刺的活检方 法 [1] ,从而推动了肾脏疾病的形态学研究以及电子显微镜和免疫病理的应用,同时,也为弥漫性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病理依据。1982年Lcndgern设计了自动活检装置并应用于临床 [2] 。1991年国内张武首次报道利用自动活检装置,也称活检枪,在临床广泛应用,取材成功率达100%,诊断率为94% [3] 。从而,自动肾活检在国内得到迅速推广。人体肾小球数目固定,减少后不会再生。但是当双肾无功能时,移植肾可以代偿原双肾功能的80% [4] 。这种代偿只是肾脏细胞数增加和细胞体积的增大。由此看来,活检取出几个或几十个肾小球,对患者的肾功能并无影响。本人曾对此专门进行研究,也表明,肾活检对肾功能无影响。在超声引导自动肾活检中,取材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操作的简便性等是判断穿刺效果的重要指标。活检枪简便性已为大家所公认。肾活检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血尿、肾周血肿、术后感染、局部疼痛、肾内动静脉瘘、输尿管血块梗阻等。本研究采用长射程内槽切割式活检枪,其射程为22mm,针尖盲区为3mm,针芯内槽长为19mm,活检枪的弹射速度为17m/s。所统计的100例用16G活检针所作的自动肾活检中,成功率高于18G活检针,并发症反而少于18G活检针,与直觉认为的较粗活检针对肾脏损伤较大不同。当然,这种情况也与穿刺技术的熟练程度、临床医生的配合、术后处理以及病理切片技术与水平有关。总之,我们认为,在超声引导自动肾活检中,16G活检针肾活检效果明显优于18G活检针。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肾脏病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447-449.

2 吕国荣,张武.腹部介入性超声学.香港:香港新世纪出版社,1994,47.

3 张武.现代超声诊断学手册.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481.

4 谢森,唐礼功,潘铁军,等.移植肾代偿性增生的临床观察.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0,16(12):923-925.

上一篇:肾活检103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下一篇:试论中职学校开设“平面版式设计”课的实践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