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理念论文:课堂教导对高校生自我理念的作用

时间:2022-04-25 10:33:04

自我理念论文:课堂教导对高校生自我理念的作用

作者:周海渤 张倩 单位:河南大学民生学院

从时间上来说,进入大学以后,学生就有了相对宽松的自由时间,这些时间都由他们自由支配;从空间上来说,远离了父母,远离了家人的监督,在新的城市里,大学生有了对空间的支配权,去哪里不再有家人的看管和监督,活动范围相对扩大,行动时间和行动方式都可以自由选择;从经济上来说,大学生手中有了比较充足的生活费,对经济的计划和钱财的支配有更大的自由。这些都意味着大学生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自我的意识必定会更加强烈。自我意识的分化。大学生基本已经可以准确地将现实与理想区分开来,能够意识到现实中的自我与理想中的自我存在差异,是两个不同的部分。这就使得大学生在思维与行动上形成了自主性或主体性,他们开始关心自己的个性养成,注意外界对自己的评价,并开始对自我进行内部的个体的评价,并能够逐步做到客观地面对外界的评价,而对自身的评价也更趋于公正、冷静;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当自己的行为受到外界的肯定时,就会从内心产生一种强烈的满足感,反之,当自己的行为没有受到外界公正的评价或没有得到自己期望中的评价结果时,就会产生挫折感。大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在大学生自我评价中对自己的认识积极、正面的程度较高。大学生在对自我进行评价时,评价的内容较为广泛,评价的程度较为适当,既没有自高自大,也没有妄自菲薄,并能够经常性地对自我做出肯定的、积极的、正面的评价。(2)对自我的认识深入、全面。大学生能够冷静地、客观地对自我进行认识和分析,能够对自己的生理、心理以及对自己生活的外界环境进行正确的联系,客观地看待事物间的关系,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自己进行分析和认识。(3)可以协调好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关系。能够清楚地区分出理想和现实,对于理想自我保持憧憬,保持希望,对现实自我科学认识,客观评价,在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保持平衡与统一。(4)对自我的认识和分析清晰明确。对自己各个方面的认识是清晰的、是确定的,而不是模糊的、不确定的、不稳定的。

创设课堂情境,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就需要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设计课堂情境,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首先,必须使他们了解自我概念的意义和功能,积极的自我概念对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具有正面的影响。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大学生应当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积极的自我概念。其次,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积极的自我概念的方法,如从评价自己的课堂表现来反省和认识自我、从通过对活动成果的评价中认识自我等。通过教师对课堂情景的设计和实施,运用多种授课方式,如讨论课、活动课、主题班会等,在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中为学生创造认识自我、分析自我、反省自我的情境,帮助学生认清自我,树立自我概念。(2)引导学生进行归因,使学生正确地对自己的活动进行归因,科学认识自己的行为,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运用归因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业和学习表现进行归因分析,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正确地运用归因这种方法对自我行为进行分析,加强对自我的认识。一般大学生会将任务的成败归因为四个方面,即是自身的能力、自己为任务所付出的努力、任务的难易程度、自己运气的好坏。如果大学生在对自己的学业进行归因的时候,将自己的失败归结为自身的能力和任务的难易程度,就会弱化学生下一步的学习动机;如果学生将自己的失败归结为自身为任务付出的努力不够或运气不好时,则会强化大学生下一步的学习动机;如果学生将自己的成功归结为自己的能力和自己为此付出的大量努力,就会强化学生下一步的学习动机;如果学生将自己的成功归结为自己运气好时,就自然会弱化进一步学习的动机。所以,不论学生的学业成绩如何、学生的学习表现如何,都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不论成绩的好坏,学习任务的成功或失败归结到积极的、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动机的原因上来,帮助学生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

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使大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积累经验,增加自我效能感,促进大学生积极自我概念的构建。社会实践课程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大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的有效途径。人都是在实践中不断成长、不断深入地认识自己的,社会实践课程内容丰富,贴近实际,学生可以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潜能,实践活动越是进行得深入,学生的潜能发挥得就越充分,对自身的认识也就越深入。教师在学校组织开展各种模拟社会的集体活动,组织策划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加深对自己的自我认识,在多种活动中发现、发展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风采,更能够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这些都能够促进大学生对自己作出积极、正面、肯定的自我评价,推动大学生积极自我概念的构建。同时,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大学生不断地实现自我、肯定自我、超越自我,从而不断的提高自我概念的程度。当大学生得到外界的积极正面的肯定后,大学生的自信心大大增强,自我效能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个人的成就感和学习的动力也会随之增强。当大学生对自己积极的自我概念充分肯定的时候,会不断地促进其个人心理状态向良好、积极的方向发展。教师要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积极评价学生的表现。积极的自我概念的创建不仅来自于大学生内部的自我评价,而且外界的评价和反应亦对大学生积极自我概念的树立和强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外界的评价,尤其是重要人物如教师、家人、朋友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自己能力和素质的评估。如果大学生经常得到外界积极的、正面的、褒扬的、鼓励的评价,无疑会增强大学生对自己正面、积极的评价;相反,如果大学生得到的反馈都是负面的、批评的、贬低的,对大学生的影响肯定是消极的,不利于大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消极的自我概念。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就应该注意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氛围,对学生的积极表现及时给予反馈,不要吝啬用褒扬的话语来鼓励学生。同时,要注意引导周围同学对表现积极、优秀的学生表示赞同和支持,以增进同学间的相互肯定、相互鼓励,进而促进学生之间正面评价的产生,增强大多数学生的积极自我概念。

上一篇:外语课堂论文:提升外语课堂教导的时效性透析 下一篇:外语问题论文:外语课堂教导问题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