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业院校质量评估的新思考

时间:2022-04-25 08:09:45

对职业院校质量评估的新思考

摘 要:质量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但是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估与提升仍是实践与研究的薄弱环节。同行评议是一种以促进职业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为目的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外部评价方式,在欧盟发展并在中国一部分高职院校试点实施,文章从其哲学追溯出发,探寻同行评议具有的特点和实施的过程,并提出在职业教育界开展这一项目的进一步思考,对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评估体系进行补充和发展。

关键词:同行评议;专业评估;现象学

作者简介:任聪敏(1980-),女,山西平遥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12级博士,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研究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2013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重点课题“高职课改课程校本实施的教学有效性研究”研究成果(编号:SB120),主持人:任聪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22-0048-04

质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石,我们对于职业教育培养质量的要求一直存在,但对于质量如何进行评估与提升还是研究和实践的薄弱环节。在现行的职业教育评估体系中,对于高职教育来说,采用的是较为量化的人才培养评估平台,利用各个职业院校所填报的数据进行学校人才培养的专业评估和质量评估。量化的指标有其先天的优势,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出被评估省份的整个职业教育发展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但是针对某一所职业学校,量化的指标就不能完全说明其在人才培养质量及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因此,在现有量化指标评估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引入质量评估的新思考,即同行评议的维度。

一、同行评议

2004年5月,欧盟教育理事会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共同质量保证体系框架”(Common Quality Assurance Framework,CQAF),以促进成员国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持续改善,欧盟各国将这一框架作为发展职业教育、保障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在CQAF框架下,欧盟教育理事会将在其他评审领域广泛应用的“同行评议方法”(Peer Review)引入职业教育培训质量评价领域。该模式是一种以促进职业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为目的的职业而教育和培训外部评价方式,区别于以往的evaluation(评估)和assessment(评价),“Peer Review”(同行评议)显示出其既有“评”更有“议”的评价过程和双方地位平等、评议结果客观中立等特点,更具有评议机制民主、评议过程高效和评议结果有效等优势。[1]

在其他评审领域的同行评议有着不短的历史,它是一种由“内行人”来评判科研成果水平的定性评价方法。在高校教学评估理论和实践中,同行评议也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评估方法。同行评议在高校教学评估中被定义为,在高校教师授课过程中由同行专家进行有意识的观察过程以及作为“善意批评家”的观察结果的反馈过程。[2]在同行评议的过程中,我们看重的是同行专家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我们希望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能够有效的与教学过程结合,在同行评议中,有研究者总结了12项原则及相关策略,值得我们在职业教育领域中开展同行评议项目采纳和借鉴。

从对同行评议基本情况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同行评议中,我们更注重的是“议”,这对于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尤其是质量评估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具有探索性的议题,我们对于质量,一般称之为“评估”,是自上而下,具有强烈的检查和指导意义的名词,虽然与“评议”只差一字,但存在着意义上的重大区别,“议”更多体现了一种平等的角色设置,评议者是与学校地位平等的第三方,不存在地位上的上下级关系,那么其在行为表现上,就更容易公平、有效的观察到学校内部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具有描述性的建议,和学校参与人员达成一定程度的共识,来实现学校培养质量的提升。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同行评议的开展是对现阶段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评估提供一个补充和参考,使现有的评估体系更加立体完整。

二、同行评议的哲学追溯

同行评议的切入对象为教学项目,评议小组所走进的对象即本身存在的教学现象,即“走向事情本身”。

胡塞尔提出“生活世界是一个始终在先被给予的、始终在先存在着的有效世界,这种有效不是出于某个意图、某个课题,不是根据某个普遍的目的。每个目的都以生活世界为前提,就连那种企图在科学真实性中认识生活世界的普通变目的也是以生活世界为前提。”[3]根据胡塞尔现象学的思想,社会科学、人文科学都要回归它的“生活”源泉和基础,需要“回到实事本身”、需要直接面对应该探讨的实际问题。所以从现象学的研究来看,需要研究的是直接被体验到的生活世界,而不是我们先前概念化的世界,作为现象学的研究者,寻求的是对世界的直接的体验和际遇。

人们对现象学的理解有所不同,但他们基本的目标是发现和描述生活体验。克拉克・穆斯塔卡斯(Clark Moustaks)认为,现象学的目标就是要让了解和经历某一经验的人明白他的体系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以及把这些体验描述出来。因此简单来说,现象学是要发现和描述生活经验,是对生活经验本质的研究,其最终目标是把所研究体验的描述还原到它的基本要素或本质。

同行评议从根本上来说,是对课堂的教学、学生活动“看”、体验的分析,是对教学活动进行发现和描述,从而获得教师、学生、学校“生活世界”的认识,然后通过对“生活世界”的描述、反思、还原,进而去寻找学校教学活动的本质,从本质层面的认识来获得对整个教学质量的提升。同行评议可以说是教学现象学在教学质量评估方面的有效应用。

同行评议的一个目的就是要使“隐性知识显性化”,我们去观察行动、进行座谈、进行讨论,其目的也是要寻找行动背后所包含的隐性知识。

“我们行动的背景或视界包含了大量我们事实上没有用语言表达的知识领域。它包括那些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东西,或者用维特根斯坦的话说,在我们日常行动和思想中固定下来的东西,但它们没有被我们表达出来甚至没有被我们思考过。”[4]

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对于教育质量的提升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教育实践者和教育研究者更好地把握教育规律,提高自己的水平。波兰尼认为显性知识、隐性知识与教育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出显性知识通过教育而传播,二是指出隐性知识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认为人们在教育活动中只有以这种“潜在的知识”为基础,才能意识到自己的“理智的力量”。[5]而隐性知识在教育水平提高上的应用,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师课堂上,所以同行评议项目实施过程中深入到课堂,体验课堂是必不可少的。

三、同行评议项目的构建与实施

引入到职业教育领域的同行评议这个项目对于中国的职业教育来说还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项目在上海的四所高职院校进行试点时,笔者参与了开展评议的过程,也对评议的过程和模式有了实践层面的认知。

(一)同行评议项目的选择

正如笔者文中所述,同行评议的项目选择的本源是出自被评议学校有提升教学质量及教学管理效率的良好愿望,也就是说,评议本身的项目是由被评议学校选择并提供的,由其自主选择的,这里体现了学校自身质量提升的要求,而非被动的接受检查和评估,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学校在对评议结果的采纳上是自由的,评议小组是对学校所提供的教学项目进行现象的观察,并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客观的描述,在这其中是不包含对观察现象的评价,而且也并不提供改进建议,评议小组尽量在现象的阐述中,呈现教学过程及教学管理过程中值得反思的地方,使得一些隐藏与现象背后的问题得以呈现,学校可以根据这一现象的描述自由选择改进的路径和策略,在这里是有对现象不同方式的解读,这对于学校的管理者和项目的参与者来说都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所以在项目的选择、评议、解释以及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都需要有学校管理者和项目参与者的共同努力和解读。

(二)同行评议问题的步骤

根据同行评议手册和对同行评议的实施,了解到同行评议有下面三个主要流程,分别为同行评议的准备阶段、同行评议的实施阶段、同行评议的反馈阶段。在准备阶段,被评议的学校要自主选择两个准备评议的教学项目,在选择好教学项目后,被评议学校要根据教学项目的实际情况撰写自评报告,自评报告的相关内容也会有组织机构提供,同时被评议学校对每一个项目都要选择并确定一位负责人,保证项目的有效进行,对于组织机构来说,在这一阶段,要仔细选择同行评议小组的成员,组成同行评议小组团队,每个小组成员要了解并理解同行评议的流程,同时保证团队人员在评议期间的时间和精力,并与被评议学校商定同行评议观察阶段的时间。在评议阶段,同行评议小组的成员要先分析学校的自评报告,选择评议的方法和工具,进行为期三天的同行评议观察,并以口头形式反馈给项目负责人及学校并合作完成《初评报告》;在反馈阶段中,被评议学校要对《初评报告》提出反馈意见,并改进带评议的教学项目,同行评议小组在参考被评议学校提出的反馈意见基础上,要完善并形成书面形式的评估报告,

(三)同行评议项目的特点

在对同行评议实施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同行评议这一项目的了解,也发现了同行评议的几个特点。首先,评议的结果是以描述性的方式呈现的,例如在某一教学项目的课堂观察,其表述一般是这样“在课堂练习的活动中,在第一个活动和第四个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和活动有所反馈,但是在第一个活动中,我们观察到,学生的自聘感和他评不对称时,并没有观察到教师的引导”。“在某一个练习活动中,学生考虑的时间较长,完成有一定的难度,并且由于这个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师生之间的交流质量,老师在和某个学生谈练习结果时,其他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等这样的现象描述词汇,在评价中,具体的描述性评价词语更容易引起被评价老师的共鸣,更容易使其进一步反思他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其次,评议的过程与结果并没有引起教师和学生的反感,不论是对学生的座谈,还是评议结果对教师的反馈,评议专家都是以平等协商的态度进行,评议专家和被评议学校具有共同的期待和希望,在对于现象的讨论是出于建设性的,这样双方更容易接受和进行反思。最后,评议团队的组成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有教育专家、评估专家和同行专家组成的评议小组,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提出的问题更为专业也更为具体,学校和教师更易于接受,而且具体的问题在后期也更容易得到改进和提升。在同行评议项目实施后的回访过程中,学校的反映也一直比较好。

四、同行评议的进一步思考

程序的公正并不一定意味着结果的公正,所以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评议的结果,其实任何评估都会面临类似的问题,对于同行评议来说也不例外。虽然我们在评议过程中尽量保证公平公正,尽量以学校质量提升为出发点,但同行评议实施的时间也比较短,且专家的选择也会影响到评议的结果,同时还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但是力求在同行评议过程中的公正和后期评议结果的公平,是同行评议之一项目的目标和发展的方向。

同行评议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定性的评价方式,在我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估的过程中,还是需要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现有的评估体系虽然具有较强的行政性特点,但是在数据的收集和统一处理上还是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所以,同行评议在现阶段,可以作为现有评估体系的有益补充,并推动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估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启龙,李君敏,同行评议:我国职业院校质量评估的重要补充[J].全球教育展望,2014(11):93.

[2]龙三平,同行评议在高校教学评估中的应用[J].镇江高专学报,2013(4):20.

[3]胡塞尔著.欧洲科学的危机与先验现象学,转引自:倪梁康著.现象学及其效应――胡塞尔与当代德国哲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131.

[4]闻曙明,隐性知识显性化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6:8.

[5]Ploanyi.M,Personal Knowledge: Toward a Post-Critical Philosophy,London and Henley;Rout ledge & Keg an Paul,C1958,P103.

上一篇:把握Project板块,进行探究性教学 下一篇:高职《动画制作》课程实践性教学模式探讨